書名: 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發展芻議作者名: 劉立云 宋顯彪 劉學立等本章字數: 3675字更新時間: 2020-11-12 18:10:01
導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img alt="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 [N].人民日報,2015-10-30:1."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B421C/16896538604665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441942-nOHhCltpS9x7h1vHvDGe3v66P5QrIdg5-0-db1f8adc15fcdff136a5cfa758e81c2c">
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藝術教育面臨若干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機遇、面對挑戰?首先必須堅持創新發展,高舉創新發展的旗幟,探索適應時代需要的高等藝術教育發展新路徑,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
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可追溯到1902年的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成立,時任晚清學部侍郎的李瑞清,“咨詢校中各國教授,并匯集東西各國師范藝術教育設科之例”,向當時的學部提出呈狀,請求設置美術師范???,以圖畫手工為主科,音樂為副科,由此開啟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帷幕。
20世紀20年代開始,西方藝術教育理論在中國廣泛傳播,眾多藝術家、教育家在中國創辦藝術院校并得到了良好發展,這些藝術院校在20世紀50年代的院系大調整中重組、分拆、更名,逐步形成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布局的雛形。例如,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干部和文藝工作者,在延安創辦了綜合性的文學藝術學校,即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設戲劇、音樂、美術三系。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音樂系,上海、香港中華音樂學院等學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高等藝術??茖W校,同年12月,被正式命名為中央音樂學院。1927年11月,民主革命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音樂教育家蕭友梅博士共同創辦了國立音樂學院,1956年定名為上海音樂學院。1939年,中國話劇運動先驅、戲劇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創辦了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1959年定名為四川音樂學院。1912年,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劉海粟先生創辦了上海美術圖畫院,193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茖W校,1959年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1938年,著名音樂家滿謙子先生,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吳伯超先生倡議建立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1960年,定名為廣西藝術學院。
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已在全國基本完成布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高揚改革開放、發展創新的旗幟,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和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遵循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規律,以人為本,不斷破除影響高等藝術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觀念障礙,努力使高等藝術教育和高等藝術院校長期保持旺盛的生機和無窮的活力,實現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超常規發展和歷史性跨越。其表現如下:一是藝術院校大量增加,目前已有33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尚不包括數量眾多的職業藝術院校;二是開設藝術專業的高等院校大量增加,據2012年的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85%的高校開設藝術專業;三是藝術專業的在校生和畢業生人數大量增加,據2012年的統計,藝術專業的在校學生人數達200萬,占中國大學在校生總人數的9%左右,近年來每年畢業生人數達30萬人左右;四是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規模不斷擴大,包括學校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招生數量、在校生人數、教職工人數等,到2013年,至少有包括四川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和廣西藝術學院在內的6所藝術院校在校生人數突破1萬人;五是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藝術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
30多年來,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藝術教育為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培育了大量的文化藝術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些成就的取得,也為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新的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的競爭,也包括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這既是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也是嚴峻挑戰。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應當自覺地承擔起新時期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切實發揮高等藝術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推動高等藝術教育的整體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img alt="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N].人民日報,2012-11-18: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B421C/16896538604665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441942-nOHhCltpS9x7h1vHvDGe3v66P5QrIdg5-0-db1f8adc15fcdff136a5cfa758e81c2c">黨的十八大關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發達的高等藝術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備條件。面對未來的發展,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應全面把握在世界高等藝術教育總體格局中的歷史方位,明確與世界高等藝術教育強國的比較優勢和不足。應科學把握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在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全局中的歷史方位,明確時代和人民賦予高等藝術教育的歷史使命和高等藝術教育在民族偉大復興中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音樂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產品,它的創造和消費是可以形成一個產業的,而且這個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關聯產業多、滲透能力強的特點,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在文化產業特別是區域文化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從供給側推動音樂產業的發展,對區域的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說對一個區域乃至國家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應準確地把握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在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歷史方位,明確高等藝術教育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引領和先導作用。
建設發達的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應明確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目標,樹立正確的高等藝術教育發展理念,突出高等藝術教育的戰略重點。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結構會更加合理,并將建成一批國際知名、富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藝術學校。
建設發達的高等藝術教育,應著力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質量是高等藝術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發達的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基本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各類藝術人才。加大教學投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藝術實驗室、藝術實踐活動、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深化、創新藝術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促進通識教育,支持學生參與藝術科學研究,強化藝術實踐教學環節,推進自主創業教育。創立高校與藝術表演團體、文化企業以及相關政府機構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全面實施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嚴格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建設發達的高等藝術教育,應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在國家文化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開展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堅持服務國家目標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加強基礎研究,以解決重大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促進藝術院校、科研院所、文化藝術企業教育資源的共享,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促進科研與教學和藝術實踐互動。加強高校重點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深入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
建設發達的高等藝術教育,應優化高等藝術教育結構,辦出特色。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藝術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和層次、類型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發展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優化區域布局結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藝術教育的支持,實施中西部高等藝術教育振興計劃,鼓勵發達地區高等藝術教育率先發展,加大發達地區高校對西部地區高校的對口支援力度。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藝術院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藝術院校合理定位,做好學科建設,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高等藝術教育肩負著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國際競爭力培養宏大人才隊伍的重任,應當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更多的貢獻。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北京主持召開的“全國藝術教育改革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發揮藝術院校4+1功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人文交流),要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藝術教育。中國高等藝術教育要將發展的壓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握歷史的機遇,明確發展目標,樹立先進理念,切實推動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