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匈牙利)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 1491字
- 2020-05-08 18:31:49
譯者序二
恒河邊上捧讀的成功學
周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成功是一種果。
巴拉巴西在這本書中,首先以科學家的身份明確無誤地闡釋了這個問題。成功不是“一個患自閉癥的孩子克服內心恐懼第一次站上講臺”的心路歷程,不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某種隱而不見的過程,而是一種客觀的、可被測量的結果,是外界對你的所有成果或成績的反饋的總和,或者說你的成果對外界影響力的總和。
那些不以數字化的成功為出發點的“成功學著作”,很多時候都讓我們覺得太過功利,那這本關于“可測量的成功”的論著,難道不會使人完全陷入功利主義的桎梏中去嗎?
有趣的是,在林立的成功學著作中,這本書可謂別有一番清新。
首先,本書講緣,還講如何結緣。巴拉巴西介紹了一個經典的研究案例,其中,研究人員從大量剛開始的眾籌項目中選取了200個還未獲得任何資金投入的項目,并隨機將其分成兩個等規模的小組。研究人員給試驗組的每個項目注入20多美元的第一筆支持經費,而不干預控制組的項目。就是這區區20多美元,卻讓試驗組的項目成功完成眾籌目標的概率比控制組高出一倍左右!同樣質量的種子在同樣的土地上,無非是極早期一滴雨的差異,就產生了巨大的不同——這是緣。巴拉巴西指出,在以藝術為代表的無法客觀衡量能力表現的領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作品的質量,而取決于你的作品是否被著名人士評價,是否參加了著名展會,是否有類似《蒙娜麗莎》被盜那樣神奇的經歷……與一般的成功學著作不同的是,《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沒有回避這種緣的存在,還專門提出了一套利用社交網絡廣結善緣,特別是多與“貴人”互動的門道。
其次,本書以科學的態度揭示了真因。不管是巴拉巴西提出的比較具體的定義,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廣泛的成功的定義,影響成功與否的“因”太多了。本書與我們常見的成功學著作不同,巴拉巴西并不是通過一碗碗故事雞湯向大家灌輸他的主觀臆斷,而是用海量數據和完全可重復的分析方法展示了可信的結論??梢哉f以前的成功學著作都只能叫“關于成功的書”,《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里面才真正有了“學”。書中很多結論讓我獲益匪淺。例如,雞賊的霍奇森在葡萄酒比賽中將同一種酒多次混雜在20余個參賽品中讓評委品評,發現評委給同一種酒打出了差異很大的分數,從而說明了從優秀中選拔杰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我求學的過程中,我曾經幾次在一個集體中成績處于極靠前但又不是第一的位置,那個時候成績來回波動,而且即便統計上前進一兩名都非常困難。幸運的是,我很快從這種消耗巨大精力而所得甚少的競爭中掙脫出來,找到了新的興趣點。不管是可量化(考試分數)還是不可量化(酒的味道)的成績,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從優秀到杰出”的選拔中存在的隨機性和“過度付出”的風險,以一種更好的心態面對結果,以一種更理性的方式做出選擇。
最后,巴拉巴西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成功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這對我來說是一支強心針,因為我已經碌碌無為地過了幾十年。按照愛因斯坦的說法,我已經錯過了創造力的最佳時機;但按照巴拉巴西的研究,我在以后的每一項工作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和我以前的工作一樣。顯然,我會無條件地相信巴拉巴西!這是我第一次在讀一本書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重燃斗志。與此同時,巴拉巴西也通過數據分析和大量案例,讓我看到了成功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這讓我和大多數這輩子很可能連成功邊緣都摸不到的人,可以既努力又釋然。
盡因求緣,至于果是什么,能否因緣和合而生,我也就沒有那么多執念了。以書中推崇的堅持不懈之心工作,把做每一項工作看成要完成一個作品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我相信最終我們可以獲得一種遠遠超出巴拉巴西所定義的成功,那就是來自內心的真正的圓滿。
心如菩提,步步生蓮。
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