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回答:“每天早上我起來告訴自己,我今天有兩種選擇,我可以選擇好心情或者壞心情,我總是選擇好心情。即使有不好的事發生,我可以選擇做個受害者或是從中學習,我總是選擇從中學習。每當有人跑來跟我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或者指出生命的光明面,我總是選擇生命的光明面。”
“但并不是每件事都那么容易啊!”那人抗議道。
“的確如此。”杰里說,“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個狀況都是一個選擇,你選擇如何響應,你選擇人們如何影響你的心情,你選擇處于好心情或是壞心情,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
數年后,杰里遇到了一件意外的事:
有一天他忘記關上餐廳的后門,結果早上三個武裝歹徒闖入搶劫,他們要挾杰里打開保險箱。由于過度緊張,杰里弄錯了一個號碼,造成搶匪的驚慌,開槍射擊杰里。
幸運的是,杰里很快地被鄰居發現,緊急送到醫院搶救,經過18個小時的外科手術,以及精心照顧,杰里終于出院了,還有顆子彈留在他身上。
事件發生6個月之后,杰里的朋友遇到杰里,問他最近怎么樣,他回答:“我很幸運了。要看看我的傷痕嗎?”
朋友婉拒了,問杰里當搶匪闖入的時候他的心路歷程。
杰里答道:“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我應該鎖后門的,當他們擊中我之后,我躺在地板上,還記得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選擇生,或選擇死。我選擇活下去。’”
“你不害怕嗎?”朋友問他。
杰里繼續說:“醫護人員真了不起,他們一直告訴我沒事,放心。但是在他們將我推入緊急手術間的路上,我看到醫生跟護士臉上憂慮的神情,我真的被嚇著了,他們的臉上好像寫著‘他已經是個死人了’,我知道我需要采取行動。”
“當時你做了什么?”朋友問。
杰里說:“嗯!當時有個高大的護士用吼叫的音量問我一個問題,她問我是否會對什么東西過敏。我回答‘有’。”
“這時醫生跟護士都停下來等待我的回答。”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喊著:‘子彈!’”
“這時醫生和護士都在笑,臉上的憂慮神情都漸漸消失了,聽他們笑完之后,我告訴他們:‘我現在選擇活下去,請把我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開刀,不是一個活死人。’”
杰里能活下去當然要歸功于醫生的精湛醫術,但同時也歸功于他令人驚異的樂觀態度。
我們從他身上能夠學到,每天我們都能選擇享受我們的生命或是憎恨它。真正屬于我們的權利——沒有人能夠控制或奪去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能時時注意這個事實,我們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再苦也要笑一笑
換個角度看世界,世界真的會不同。積極的心態很重要,它促使我們在面對矛盾和困難的時候,可以平和地對待。事情都是有正反面的,我們只有擺正心態,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險中求勝!
想要快樂生活,首先尋找快樂
有一位老師教小學生寫作文,題目是:“快樂是什么?”一個小女孩寫道:“快樂就是在寒冷的夜晚鉆進厚厚的被子里。快樂就是讓自己快樂。”是的,快樂就是讓自己快樂。
人是需要享受生命的。無論我們多忙,我們總有時間選擇兩件事:快樂還是不快樂。早上起床的時候,也許我們自己還不曉得,不過我們的確已選擇了讓自己快樂還是不快樂。
歷史學家維爾·杜蘭特希望在知識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幻滅;他在旅行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疲倦;他在財富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紛亂憂慮;他在寫作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身心疲憊。有一天他看見一個女人坐在車里等人,懷中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一個男人從火車上走下來,走到那對母子身邊,溫柔地親吻女人和她懷中的嬰兒,小心翼翼地不敢驚醒孩子。這一家人開車走后,留下杜蘭特深思地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他猛然驚覺,原來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蘊藏著快樂。
相愛的托尼和歐萊婭,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他們生活比較貧困,為了讓歐萊婭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托尼不得不在新婚不久忍痛離開家,去很遠的地方謀生,歐萊婭答應托尼在家安心等他回來。
托尼在老板那兒工作15年后,臨行時老板沒給他發工資,而是給了他三條忠告和三塊面包。
這三條忠告是:第一條:人生永遠沒有捷徑可走。便捷的道路可能使你命喪黃泉。第二條:永遠別對可能是壞事的事情生好奇之心,好奇心也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三條:永遠別在自己痛苦的時候做出決定,那樣會后悔的。
老板給托尼的三塊面包,兩個讓他路上吃,另一個等他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
在遠離自己深愛的妻子和家鄉15年后,托尼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天后,他遇到了一個人,那人說:“你要走30多天的路,這條路太遠了,我知道有一條小路,幾天就可以到了。正當托尼準備走小路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老板的忠告,于是他沒選擇走小路。后來得知那個人讓他走所謂的小路只是一個圈套而已。
幾天后,他走累了,發現路邊有家旅館,他打算住一夜,交房錢后躺下睡了。睡夢中,他被一聲慘叫驚醒了。他覺得奇怪,就跳了起來,想去門口看看發生了什么事,剛走到門口,又想起老板的忠告,于是沒有去看,回到床上睡覺了。
第二天,店主對他說:“您是第一個活著從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獨子犯瘋病,他昨晚大叫著引客人出來,然后把他們殺死了。”托尼感到很恐怖,也很慶幸。
他接著趕路,終于在一天的黃昏,他看見了自己的小屋,還依稀看見想念的妻子。雖然天色有些暗,但他仍然能看清妻子不是一個人,還有一個男子和她在一起,而且兩人還很親密。看到這一幕,他很生氣,真想跑過去殺了他們,這時他又想起老板的忠告,于是沒過去。決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作決定。
天亮了,已恢復冷靜的他對自己說:“我不找我變心的妻子了,我還是遠走吧。但我要告訴我妻子我始終忠于她,想著她。”
托尼走到家門口,敲了敲門,是妻子歐萊婭開的門,歐萊婭認出了丈夫,撲到他懷里,緊緊地抱住他。隨后讓兒子見過父親。原來,托尼走的時候,歐萊婭剛剛懷孕,現在兒子已經15歲了,個子長得很高。托尼有說不盡的歡喜。
接著,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讓他和妻子一起吃的那塊面包掰開,發現里面有一筆錢——那是老板給他的工錢。
可以看出故事中主人公托尼的欣喜與快樂并不是與金錢相關的。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生活就要讓自己快樂,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蘊藏著快樂。
再苦也要笑一笑
尋找快樂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活的技巧,當感覺自己快樂時,快樂就會陪伴著我們,而覺得不快樂時,快樂就會遠離我們。活得精彩也許不容易,但是要活得快樂相對容易多了,所以不精彩的人生,一定要快樂,其實快樂的人生已經是精彩的人生,不可強求,不可不求。
想要變得美麗,首先忘記憂慮
生活如同一面鏡子,我們對它笑,它就對我們笑;我們對它哭,它也以哭臉相示。持有什么樣的心態,也就決定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人生結局。
悲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問題,就要受苦;有了問題,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點點的挫折,他們也有千種愁緒,萬般痛苦,認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就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總自傲著自己是不幸的”。悲觀主義者把不幸、痛苦、悲傷做成一間屋子,然后讓自己鉆進去,并大聲對外界喊著:“我是最不幸的人。”因為自感不幸,他們內心便失去了寧靜,于是不平、羨慕、嫉妒、虛榮、自卑等悲觀消極的情緒應運而生。是他們自己拋棄了快樂與幸福,是他們自己一葉障目,視快樂與幸福而不見。
樂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獲得幸福。”他們能從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品嘗到甘甜,因而快樂如清泉,時刻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其實,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快樂和痛苦之分,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它的感受,是我們賦予它的特征。
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于他處于何種境地,而在于他是否持有一顆樂觀的心。
不過,“樂觀”兩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我們必須要學會在逆境中發現光明。一位母親告訴他的兒子,天真的很黑的時候,星星就要出現了。
如果保持開朗的心境不那么容易做到,你就和樂觀的人交朋友吧,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會感染我們,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開朗了。
我們要重新學會如何感動、如何愛別人,如何不去計較那些反面的事情,這樣每一天都可以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要記住,人們都喜歡和樂觀的人在一起合作。
逃離憂慮的魔掌,樹立健康快樂的形象,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擔憂使許多人無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因為這消耗他們的精力,損害和破壞他們的創造力;而樂觀則使人免于擔憂,并能使他將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深受憂慮之害的人是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才能的。如果處境困難,他就會束手無策。如果焦慮不安,他只會使自己無法做到最好。無論我們需要什么,首先要把樂觀放在前頭。不要問怎么辦、為什么或什么時候,我們只要全力以赴。一定要有希望和信念,這是指引我們成功所必需的。
一位以美麗著稱的女演員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想變漂亮一些的人絕對不可以憂慮。憂慮意味著所有美麗的毀滅、消亡和破壞;意味著喪失活力,無精打采;意味著多愁善感;意味著無休無止的災難。不要介意發生的事情,一個女演員絕對不可以憂慮。一旦她懂得這一點,那她就已經駛進了那條保持美麗容顏的高速公路的入口。”
如果一個老是憂慮重重的人能看到一幅他從不擔憂時的畫像該多好啊!如果他置身于另一幅自己憂慮重重時的畫像旁,又該是一件令他多么震驚的事情啊!他憂慮重重時的模樣看上去就像未老先衰,滿臉都充滿了恐懼和焦慮的皺紋,充滿了極度沮喪和了無生氣的表情。這幅畫中的他似乎要比那幅快樂畫像中的他蒼老許多,在那幅顯出快樂的畫像中,他是那樣的朝氣蓬勃、充滿樂觀和滿懷希望。
再苦也要笑一笑
對于一件事情的看法,人們會因切入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一個憂慮的人,事事都往壞處想,于是愁眉苦臉、憤世嫉俗,但他這樣也不過是親者痛、仇者快,苦了自己。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情緒也一定會大受影響,還會連帶影響他人。而反觀樂觀的人,他們會想辦法在逆境中培養積極的情緒,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反敗為勝。
想要收獲成功,首先播種希望
我們要堅信:生活丟給了我們一個問題,它必然會同時給我們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活中我們不必總是祈求萬事如意、好運連連,要知道,生活就如同善變的天氣一樣,你無法預知會發生什么,隨時都會狂風大作,暴雨不斷。生活中無論什么擊倒了我們,我們必須能重新整理自己,像一個勇敢強者,跌倒了再爬起來,去迎接新的挑戰。
困難中往往孕育了一種叫希望的東西。
瓊斯是一個農民,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福特·亞特金遜附近經營一個小農場。他身體很健康,工作也很努力。但是,農場并沒有讓他發財,但日子還過得下去。可是,有一天,突然間發生了一件事情,使瓊斯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瓊斯患了全身麻痹癥,臥床不起,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親戚們都確信:他將永遠成為一個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可能再不會有什么作為了。然而,瓊斯確實有了作為。他的作為給他帶來了幸福,這種幸福是隨他事業的成功和經濟的成就而來的。
瓊斯用什么方法創造了這種變化呢?他應用了“積極心態”的辦法。是的,他的身體是麻痹了,但是他的心理并未受到影響。他能思考,他確實在思考,在計劃。有一天他作出了自己的計劃。
瓊斯積極的心態使他滿懷希望,懷抱樂觀精神和愉快情緒,把創造性的思考變為現實。他要成為有用的人,他要供養他的家庭,而不要成為家庭的負擔。
他把他的計劃講給家人聽。“我再也不能勞動了,”他說,“如果你們愿意的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體。讓我們把農場每一塊可耕的地都種上玉米,然后我們養豬,用所收的玉米喂豬。當我們的豬還幼小肉嫩時,我們把它宰掉,做成香腸,然后把香腸包裝起來,注冊一種商標出售。我們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零售店出售這種香腸。”他接著說道,“這種香腸可以像熱糕點一樣出售。”
這種香腸確實像熱糕點一樣出售了!幾年后,名為“瓊斯仔豬香腸”的食品竟成了家庭的必備食品,成了最能引起人們食欲的一種食品。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和失敗都會不期而遇,幸運和厄運同樣令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不論我們面臨什么,都不要得意忘形或悲觀絕望。有些人之所以事業有成,是因為他們在挫折面前沒有放棄,而是另辟蹊徑,從而走向成功。
瓊斯的身體癱瘓了,可他的意志卻絲毫沒受影響,并且樂觀地對待殘酷的現實。他利用自己的大腦,然后借用別人的手,依然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我們一定要學會在生活的困境中仍充滿希望,這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一個基本的區別,成功者永遠不會失去希望,他只會堅持不懈尋求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做成。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短暫,苦盡才能甘來,然后是平淡、灑脫的人生。只有經歷了挫折的重重考驗后,我們才不會輕易屈服于失敗。直視人生的挫折和壓力吧,因為它會讓我們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