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全4冊)
- 華杉
- 936字
- 2020-05-11 18:38:20
28 上兵伐謀
原文
故上兵伐謀。
譯文
因此,上等的用兵策略是破壞敵人的謀略。
歷史故事
折沖樽俎
折沖,是古代一種戰(zhàn)車,叫折沖騎。樽俎,是酒器。折沖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談判中制敵取勝。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晏嬰的故事。
晉平公想攻打齊國,派范昭為使去刺探。齊景公設宴招待范昭,范昭先是要喝齊景公杯中的酒,后來又提出讓齊國奏成周之樂,這些都是挑釁齊國的舉動。他的這個心思被齊相晏子和太師識破,遭到了強硬的拒絕。于是范昭回到晉國后,就回報晉平公說:“齊不可伐。我想侮辱他的國君,被晏子識破了。想犯亂他的禮儀,又被太師識破了。齊國有賢臣啊!”
晏嬰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又稱晏子,在齊國歷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他機智善辯,以有政治見地、外交才能聞名于諸侯。
齊景公

春秋時期齊國第二十六代君主。齊景公是齊國在位時間非常長的一位君主,他雖然喜歡享樂,但手下也有慶封、晏嬰這樣的能臣。所以齊景公在位時,齊國國政比較穩(wěn)定。







華杉詳解
“上兵伐謀”,很多人以為是說,打仗要用計謀。其實,計謀雙方都有,雙方都是謀定而后動,所以“上兵伐謀”是說要破壞敵方的計謀。把敵方的謀解決掉,他就動不了了。
折沖樽俎就是典型的“上兵伐謀”,孔子贊嘆這件事,說:“不越樽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
另外,還有一種“上兵伐謀”比較極端,就是把主謀殺掉。比如東漢時寇恂討伐高峻,高峻派他的謀士皇甫文做使者來謁見。寇恂二話不說就把他殺了,給高峻送去一封信,說你的軍師無禮,已經(jīng)斬了。你要投降就趕快,不投降就固守吧!高峻即日就開城投降了。
諸將看不懂,問寇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為什么您一斬了他的使臣,他就連滾帶爬地投降了呢?”
寇恂說:“留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就是說,皇甫文是高峻的軍師,高峻派他來,就是來查探虛實,回去定計決策的。放他回去,他就能給高峻定計;把他殺了,高峻就沒了主意,也沒了膽量。這也叫上兵伐謀。
只不過寇恂的案例是一個特殊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敵人可沒這樣送上門的機會,還是要注意分析判斷,以破壞敵方計謀為主。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多“敵人”,也沒有“敵人的計謀”要破壞,但還是要掌握“上兵伐謀”的思路。遇事多動腦筋,想好計劃,具體做起來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