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全4冊)
- 華杉
- 1429字
- 2020-05-11 18:38:19
23 把戰爭成本降低,就能提高勝算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①,糧不三載②,取用于國,因糧于敵③,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④,貴賣則百姓⑤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⑥。
注釋
① 役不再籍:役,兵役。不一再征兵。
② 糧不三載:三載,指多次。不多次運輸糧草。
③ 因糧于敵:糧草依靠從敵國征用。
④ 貴賣:物價昂貴。
⑤ 百姓: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貴族有姓,所以“百姓”指百官及其親屬。
⑥ 丘役:同“丘甲”,指征收賦役。
譯文
善于用兵的人,兵員不用多次征調,糧食不用多次運輸。軍用從國內取得,而糧草補給從敵國那里征用,所以糧秣就可滿足了。國家之所以因軍隊出動而貧困,就是由于長途運輸,長途運輸,百官及其親屬就會貧困。而且軍隊集中的地方物價昂貴,物價昂貴,就會使百官及其親屬財物枯竭,國家財物枯竭,就會急于加重賦稅和徭役。
歷史故事
魯作丘甲
“財竭則急于丘役”中的“丘役”,是春秋時魯成公制定的丘甲制。
魯成公是魯宣公的兒子,魯成公年幼登基,一上臺就制定了按丘征收軍賦的稅法。古代的軍賦制度原來是以一甸為征收單位,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魯成公為了防范齊國,臨時增加了軍賦,不再以一甸為征稅單位,而改以每丘為征稅單位,所以稱為“丘甲”。
古代征兵制度,按土地和人家來計算,《司馬法》說:“六尺為一步,一百步為一畝。一百畝為一夫,三夫為一屋,三屋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所以一丘就是四分之一甸,用一丘來負擔原來一甸的賦稅,就等于人民的稅收上漲了四倍。
所以大家都認為魯成公亂來。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的《春秋》還專門記載這件事,譴責魯成公制定的這個丘甲制度。
魯成公

春秋時期魯國第二十一任君主。魯成公即位時還很年幼,直到長大成人,一直受到以季文子為首的三桓家族挾制。魯成公比較出名的事,是多次跑到晉國去結盟,結果都無功而返,讓魯國人覺得丟臉,史載“魯諱之”。
華杉詳解
這段話可以分成四部分來看。
“役不再籍”就是一次征兵就解決問題,不要仗打了一半,人打沒了,又回國征兵。“糧不三載”的要求就更高了。是指出征的時候帶一次糧食,回來的時候再送一次糧食給軍隊路上吃,而中間就吃敵人的。這句話就是指一次把事情做對,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不光打仗如此,我們平時學習也要爭取把問題收集起來,一次性摸清,而不要零零散散的到處都是,這樣才不容易遺漏。
“國之貧于師則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是說,古代打戰時,運糧食要靠人去運、靠牛拉車。這樣一來,農夫和耕牛都要離開農田,沒人耕地,百姓就不得不貧困了。齊國名相管子就算過一筆賬,說運糧行程三百里,國家一年的存糧沒了;行程四百里,兩年的存糧沒了;五百里,則全國人民都要餓肚子。所以諸葛亮北伐時,他得攢三年糧食才能北伐一回,魏國也把他這糧食賬算得一清二楚,知道他下回什么時候來。每次他來,魏國就堅壁高壘,不跟他打,時間一到,他糧食吃完了,只好自己回去了。
“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是說,部隊駐扎的地方因為人多,周圍的物價就會飛漲上去。比如清軍為圍困太平軍的金陵城,就在金陵周圍設江北、江南兩個大營,一圍就是好幾年。那周圍茶樓酒肆、煙館妓院繁榮得不得了,物價飛漲,周圍的老百姓也得跟著忍受那么高的物價,他們的錢就不夠用了。
“財竭則急于丘役”就是魯成公的故事。因為防衛的需要,魯成公改變稅制,讓老百姓的負擔一下子增加了四倍。
《孫子兵法》反復算這些賬,就是強調戰爭成本很高,打不起,所以歷代名將都會想方設法來減少自己這一方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