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冊:環球滑雪:游記與攻略
- 盧建
- 3480字
- 2020-05-13 18:04:28
04 瑞典春季滑雪的詩意旅行(2014.3.18-4.2)
撰文:醉雪(盧建)
攝影:小西兒

瑞典
每年春天,踩著雪板追隨雪花飄落時前人走過而尚未完全掩蓋的蹤跡,向地球北方高緯度地區遷徙,已成為小西兒和我的生活習慣。與往期略有不同之處在于,我們這次選擇進入瑞典內陸。我隨身攜帶一卷本土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集,特意搭乘火車,沿途體驗詩中所描繪的意境。


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歐最大的國際滑雪度假區——瑞典中部依山傍水的小鎮奧勒(Are),它位于北緯63°24′,東經13°05′。奧勒幅員遼闊,山形地貌和氣候環境復雜多樣,冰雪運動項目豐富多彩。山峰主峰Aretopp海拔1430米,而山腳下的Aresjon湖面海拔372米,垂直落差超過1000米。該滑雪大區擁有103條各種難度級別的滑雪道,另有不計其數的深林滑雪路線和大面積的野雪陡坡地形;配套提升設備44條,其中80人大吊廂1條,崗多拉吊廂2條,其余為8人、4人高速吊椅和普通雙人吊椅及若干條T型大拖牽,彼此之間與山下免費公交車相互聯網運行,效率之高,堪比法國的夏蒙尼小鎮。

奧勒小鎮配套的住宿和餐飲服務能夠適應各種需求且形式多樣,多數都是圍繞纜車站而布局的直接滑雪進出(Ski in-Ski out)概念,出門上山滑雪和返回駐地非常方便。如果逗留天數較長,可選擇配備爐臺灶具和鍋碗瓢盆的酒店式公寓,去小鎮上2個中型超市選擇來自世界各地的生鮮或冷凍食材和調料,自己烹調可口的食物。
奧勒小鎮是通往瑞典和挪威北部的咽喉要道,公路、鐵路和航空線路于此交會,奧勒機場距離此鎮約130千米。我主張自助滑雪旅行,機票和住宿全部都能夠在國內提前完成預訂,通過互聯網可以簡單搞定,不由得慨嘆這一快捷方便的時代。
Day1:春季就該滑春雪,一直滑到“五一”國際勞動節。目的地:北歐最大的滑雪度假區奧勒。
從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國際機場Arianda Central樓下直接換乘國際列車去中部的奧勒滑雪小鎮,全程大約11個小時,有臥鋪或軟座車廂,安睡一夜就可到站。如果睡過頭,列車就開到挪威北部的終點站納爾維克(Narvik)港了,那里也是我倆3年前暮春去滑雪旅行的地方。
Day2:當地時間上午8點多順利抵達奧勒滑雪小鎮車站,路邊招手攔了一輛出租車,在坐落于半山腰的酒店公寓TOTT辦理入住,含免費早餐。房間里有兩眼電磁爐,鍋碗瓢盆若干,晚餐可自主烹調,相當愜意。餐廳窗外即是一片雪景,十分養眼。下午上山滑雪熱身3小時,也是為了消耗精力,以利于倒時差自然入眠。傍晚在小鎮內四處閑逛,去小鎮超市采購了海鮮和蔬菜瓜果等食材。
天空多云,間或小到中雪。
“衣帽上的陽光像黃蜂身上的花粉,陽光在‘冬天’的名字上坐著,坐到冬天消隱。雪中的圓木靜物畫使我深思,我問:‘你們想跟我去童年嗎?’”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冰雪消融》的詩句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入夜,氣溫驟降。雪越下越大,看著窗外,想起那首夜歌:“風暴把嘴貼向房屋,想吹奏一個曲子。我不安地躺著,翻身,閉眼,默讀風暴的歌詞。”這是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作《冬夜》中的詩句,此篇獲諾貝爾文學獎。

Day3:瑞典奧勒滑雪場的海拔高度與日本北海道類似,但山頂的雪景卻能給人身處北極圈冰原的幻覺。降雪已持續20個小時,四周是一片如凝脂般的色彩,峰頂的滑行路線能見度很低,全靠腳下的自然反應。午餐后果斷下撤,穿過山洞返回駐地附近的松林和灌叢,玩輕粉雪彈轉,亦樂在其中。
Day4:天空終于放晴,前山大風,數條吊空索道關閉。上午乘坐超長的地面大拖牽上山,排隊的隊伍竟長達200米,不禁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一整天在窩風的東區Are Bjornen進行慢節奏活動,林間雪道十分有趣,雪況也不錯。學習到幾種另類雪道的規劃方式,也算是此行的一個意外收獲吧。
瑞典奧勒滑雪度假小鎮東區,晝與夜。“太陽離冰很遠,在冷暖交界處飛舞。風像推著童車在慢慢地走著。全家傾巢而出,看久違的藍天。”引自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冰雪消融》。
Day5:雪過天晴,再上奧勒山頂,眼前卻呈現了另一番景象。以各種登頂方式登頂,然后滑降而下的雪友不少。西區幾條拖牽關閉,人煙稀少。冰原的雪景,讓人恍惚置身北極。小西兒腰病再犯,卻在千層餅般的野雪坡上無所畏懼地任意回轉,不禁使我驚嘆。
跳一跳,十年少;飛一飛,天馬威。已到了花甲之年的我,仍然能在奧勒冰原的西坡野雪上縱情馳騁。

Day6:又是一個粉雪天(Powder day)。凌晨醒來,欣喜若狂,窗外雪舞輕揚。北緯63℃的春天,降雪真是頻繁。一會兒就踩著雪板去奧勒西區的松林和灌叢,揚起一片松散的粉雪。
瑞典奧勒滑雪度假區的西區Duved &Tegefjall,人煙稀少、風景優美、地形變化豐富,特別適合家庭滑雪度假。既可扛板出門,借助拖牽上山,然后滑向任何纜車的山下大站;也可到公交車站,乘坐免費大巴一刻鐘即可抵達該區高速纜車站。林間輕粉雪讓眾雪友心曠神怡;冰原上偶遇一大群麋鹿,真是意外的驚喜。
“雪中的三棵黑橡樹,粗糙但細膩。它們巨大的瓶身,在春天將噴濺綠蔭的泡沫”這是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句。
Day7:在連續滑行幾日之后打算徹底休息一天。在小鎮逛街、購物,做一頓泰式晚餐,米飯配蘑菇蔬菜湯,熱乎乎火辣辣的,撫慰一下我那忌生冷的東方腸胃。
Day8:從山上下來后,與奧勒當地玩超級大回轉的教練朋友喝一杯,明天需要請他們多多指教道外滑雪。上樓,給小西兒做好吃的:黃油香煎七味北歐鱈魚,佐以新世界干白。東西合璧的即興創作,博得佳人一笑。
天晴無風,登山,到后山玩35°極陡坡野雪、越野滑雪。瑞典的奧勒畢竟是北歐最大的雪場,北坡的大碗里盛滿了干粉雪,垂直落差1000米。小西兒大彎回轉,掀起雪浪,在身后拖起一道長長的冰晶彩虹。
瑞典奧勒的后山北坡大碗,滿滿的都是干粉雪。我以瘋狂的方式度過自己的花甲之年:起步,然后35°極陡坡,甩幾個大彎,噴個大浪拉個煙,跳兩個小崖,小試牛刀。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我到國外滑雪,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避開機壓雪道而專找道外野坡且滑且跳的習慣,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滑雪者。
Day9:在野雪上用大胖板玩機壓雪道回轉實在累腿,中午我們果斷與當地朋友告別,再次背板爬上奧勒雪場主峰,滑降東北坡野雪路線。小西兒一路雪中沖浪,對雙黑野坡硬殼雪毫無恐懼,興奮得無以復加。收工時她對我今日的拍攝技術予以高度肯定。大喜過望之下,她表示今晚要親自下廚做飯,以慶祝自己的雪季圓滿結束。至于我的雪季,歇息數日后還將繼續。
冒著凌厲的側風我再次背板徒步爬山1000米,經奧勒主峰去后山玩野雪,大風已將坡面刮成魚鱗坑。大角度立刃,利用極陡坡的速度,切開表層硬殼。粉餅狀的硬殼如車輪一樣在身后炸開、滾動。滑降雙黑道外野雪確實很刺激。途中偶遇滑雪者自由雙板Pro跳大崖掄360°,十分瀟灑帥氣。


Day10:商務訪問瑞典Areco造雪機工廠。北京南山滑雪場12年來人工造雪的主力機型一直是Areco & Sufag雪炮。
Areco & Sufag雪炮為當地森林里世界杯越野滑雪錦標賽場地準備了堆積如山的人造雪,可以保存一年。技術訣竅我也偷偷學到了。午餐為瑞典厄斯特松德(Ostersund)的馴鹿肉和土豆主食,相當可口。

Day11:逗留瑞典中部小鎮厄斯特松德,沿著Storsjon大湖徒步半日。據古老傳說記載,此湖曾有水怪出沒。耳旁仿佛飄來大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吟唱:“三月的一天我到湖邊聆聽,冰像天空一樣藍,在陽光下破裂。而陽光也在冰被下的麥克風里低語,喧響,膨脹。仿佛有人在遠處掀動著床單。”
厄斯特松德,瑞典中部一座擁有約6萬居民的城鎮,距奧勒滑雪度假區約120千米,通飛機、火車。鎮上沒有多少中國人,卻開了數家中餐館。品嘗了數日的北歐風情之后我特別懷念米飯的滋味,便選了商業街的一家上海餐廳,點了“麻婆豆腐燒牛柳”解饞,覺得比西餐牛排可口得多。
Day12:趕火車,5個小時后重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沿途觀賞了森林、湖泊、池塘、村莊等諸多景色,倍感親切。抵達賓館放下行李后,馬上逛街,找東方口味的餐館,吃白米飯,喝泰國冬陰功湯解饞。
Day13:參觀皇宮和諾貝爾博物館,博物館里有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生平簡介與著作,在紀念品小店買了中文譯本,回國再細細品味。
Day14:坐有軌電車,于斯德哥爾摩附近一處造船遺址參觀著名的瓦薩沉船博物館。1628年秋某日,這艘巨大的瑞典木制戰艦下水才航行1海里就沉沒了,不禁令人扼腕嘆息。333年后,瑞典政府花巨資完整地將其打撈出來并修復如初,使得這艘古戰艦重見天日,令人嘆為觀止。
我在外游蕩期間,飲食上一重果腹,二重口味,在意特別料理對我的腸胃舒適與否。在寒氣重的地方,比如斯德哥爾摩街邊的中餐館,來一碗江南小蔥薄皮餛飩湯,一盤煎餃,足以使我因旅途勞頓的身體感到慰藉。另外,喝著啤酒,與來自江南的老板娘聊點關于瑞典的中國同胞們的事情,長長見識。
Day15:瑞典姑娘們特別推崇東方美食,也一直為自己高大挺拔的身姿與強壯健美的體格而自豪,這次我終于眼見為實,可以說我在瑞典這兩周不虛此行。
瑞典春滑旅行結束,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