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白胸苦惡鳥 Bai Xiong Ku E Niao

簡介:白胸苦惡鳥是秧雞科苦惡鳥屬的水鳥,又名白腹秧雞。英文名:White-breasted Waterhen,學(xué)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鳴聲:單調(diào)的uwok-uwok叫聲。黎明或夜晚數(shù)鳥一起開始一場喧鬧而怪誕的合唱,聲如turr-kroowak, per-per-a-wak-wak-wak及其他聲響,一次可持續(xù)15分鐘。

外形:體型略大(約33厘米),為深青灰色及白色苦惡鳥。頭頂及上體為灰色,臉、額、胸及上腹部為白色,下腹及尾下部為棕色。

虹膜呈紅色,喙前端偏綠色,喙基呈紅色,腳呈黃色。

分布:繁殖棲息于亞洲南部的沼澤、池塘、溝渠和河岸,從印度、斯里蘭卡到中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皆有分布,在上述地區(qū)皆為留鳥。從國內(nèi)范圍來看,繁殖在中國北緯34°以南的低地,越冬于云南、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及臺灣,偶見于山東、山西及河北。為適宜生活環(huán)境的一般性常見鳥,棲息之地高可至海拔1500米。從全球范圍來看,分布于印度、中國南部、菲律賓、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及馬來諸島。

習(xí)性:棲息于長有蘆葦或雜草的沼澤地和有灌木的高草叢、竹叢、濕灌木、水稻田、甘蔗田中,以及河流、湖泊、灌渠和池塘邊。棲息地的海拔高度從低地到1500米,在中國云南省的分布為海拔300~2700米。一般成對活動。性機(jī)警、喜隱蔽。善于步行、奔跑及涉水,行走時頭頸前后伸縮,尾上下擺動。飛時頭頸伸直,兩腿懸垂,起飛笨拙,急速扇翅。雜食性,動物性食物有昆蟲及其幼蟲、軟體動物、蜘蛛、小魚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草籽和水生植物的嫩莖、根等。筑巢在沼澤植被的干燥地點(diǎn),一巢約6~7枚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屏东市| 平顺县| 鞍山市| 琼结县| 盐城市| 西宁市| 樟树市| 迭部县| 上栗县| 霍城县| 曲阜市| 潜山县| 增城市| 奉节县| 安西县| 集安市| 漠河县| 文昌市| 秦安县| 离岛区| 法库县| 洪泽县| 长春市| 固原市| 洛隆县| 富宁县| 尖扎县| 甘洛县| 海南省| 沂源县| 乐清市| 青阳县| 绥芬河市| 沙河市| 平凉市| 延寿县| 尚义县| 吴忠市| 新晃|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