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引子

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是詩仙李白的一首《金陵鳳凰臺》。李白其人名聲已是響得緊了,凡我中國,不管能不能詩者皆知之,故此小子讀詩也要用這千古第一詩才起頭才響亮。筆者對郭璞的興趣,就是由這首詩引起的。顧名思義,此篇是青蓮居士在金陵鳳凰臺登覽所作。金陵即今日的江蘇南京。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相范蠡筑城于古長干里,后人稱為越城,為南京建城之始。三國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不過這已經是過期的版本了。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創建明朝,改稱南京,是為NJ市名之始;民國元年(1912),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文在南京宣誓就職。因此如今的南京當喚作”八朝古都”方才名副其實。

讀詩的朋友是不是在上面的簡介中發現了一個看起來很有故事的地名?

白有詩云:

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一首《長干行》中所提及的長干里便當是范蠡筑城之處。如果有人問一千多年以前的六朝時期南京哪里最熱鬧最繁華,答案一定是長干里。古長干里的范圍在今內秦淮河以南及雨花臺一帶。”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話用字,意為山隴之間的長條形平地地形;有大長干、小長干和東長干之分,大長干即石子崗(今雨花臺),小長干為石子崗以北,內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西的地帶,東長干則指在內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東地帶。”里”則是古時居民區名稱的通名。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長干里一帶人煙稠密,交通便利。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范蠡在此筑城,史稱”越城”,也稱”范蠡城”,越城遺址在今雨花路西邊西街的口頭。當時越城的城周只有”二里八十步”,相當于現在的942米,占地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米,但它卻是南京地區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早古城池,也是南京建城史的起算點。

明代這里有接待外商的”國賓館”.

秦、漢以至唐代,長干里吏民雜居。由于靠近秦淮河,許多長干里人以船為家,以販運為業,唐代詩人崔灝的四首《長干曲》中,有兩首寫的就是長干里一帶船家的生活:”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而”橫塘”就是秦淮南岸的河堤,所以又叫南塘。到明代時,長干里已成為南京最大的貨物集散地,按現在的話說”形成兩大專業市場”,一為”大市”集市,以經營糧食和其它農副產品為主;一為經營竹木薪炭為主的”來賓街市”,”來賓”這條街和集市的名稱,以坐落于此的國家級賓館”來賓樓”而得名,該樓主要接待來南京做生意的外國商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會記得孫策臨死時給孫權的忠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作為東吳謀臣的張昭,就住在長干里。據南朝山謙之《丹陽記》云”大長干寺道西,有張子布(張昭)宅,在淮水南,對瓦官寺門,張侯橋所也。橋近宅,因以為名。”張侯橋就在今天長干橋以南的地方。此外,東吳大將陸遜的兩個孫子——西晉著名的文學家陸機和陸云兄弟,也住長干里的越城附近。不少老南京人耳熟能詳的周處,也就是那個曾與蛟、虎并列為”三害”之一,后幡然悔悟依臺讀書為民”除蛟去虎”的英雄,他就是陸氏兄弟的學生。

讀詩的朋友是不是在上面的簡介中又發現了一個看起來很有故事的地名?

六朝金粉之地,風流韻事的核心處,不管是不是文人的騷客的心中圣地——秦淮河。由于擔心在介紹秦淮河的時候出現更多看起來很有故事的名字,筆者暫不介紹,而是先回到我們的主題——南朝人物郭璞。

郭璞

郭璞的衣冠冢就在金陵鳳凰臺,即為太白詩所言”晉代衣冠”者。其實吧,這可能是個巧合,這個晉代衣冠更多的是指西晉時期”衣冠南渡”之后的的王謝子弟,辛棄疾有言”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這是一個時代繁榮的印記,卻還是因為朝代的更替埋葬在一個個古老的墳墓之中。先不說這個,難道沒有南渡的衣冠就不是衣冠了?評定一個朝代的得失,無非是從文治武功而言。武功的部分早已經”埋幽徑”“成古丘”了,而文治的部分卻總有些”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東西能夠一直流傳下來。作為東晉文學界的總扛把子,詞賦為”中興之冠”;的郭璞,便是這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一顆明珠。

郭璞沒有像后輩輩陶淵明一樣好好種地好好寫詩,而是花了18年注釋了一本生物書(爾雅后七篇),又把剩余的精力分出來一部分集成和創建了風水學,所幸余力尚能作出游仙詩19首這樣的開宗立派之作,給詩壇種下了仙的種子,讓仙氣最濃郁的后輩李白對著祖師爺的墳輕嘆一聲”會風水有什么用,看你這墳破成啥樣了!”

郭璞多才多藝,也有很多奇聞軼事,博學,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擅長詩賦。單是在文學方面,他的主要精力也并非寫詩。但是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詩詞,所以要拋開其他。

鐘嶸《詩品》中“晉弘農太守郭璞詩”評曰:“憲章潘岳,文體相暉,彪炳可玩。始變中原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翰林》以為詩首。但《游仙》之作,辭多慷慨,乖遠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棲榛梗’,乃是坎凜詠懷,非列仙之趣也。”所謂“中興”,指晉元帝司馬睿在江東建立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史稱東晉,他們君臣自比為周宣王“中興”,但實際上只是艱難維持,在北方外族的進逼下,并無大的作為,僅能使晉室一線不致斷絕而已。所謂中興第一,便是在當時無人可出其右。

鐘嶸為什么給郭璞的詩這么高的評價,一方面是因為郭璞文辭優美,另一方面則是郭璞在文風方面符合鐘嶸的審美要求。鐘嶸一再強調,詩除了文辭優美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吟詠性情,而非一味的說理議論或者記敘。他在詩品序中有這樣的論述“永嘉時,貴黃老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先是,郭景純用俊上之才變創其體,劉越石仗清剛之氣贊成厥美,然彼眾我寡,未能動俗。”就是說在當時只有郭璞能夠沖出把詩寫得像道德淪一樣這個藩籬,讓詩回到吟詠性情這個主線上來。但是一方面由于時代的潮流,另一方面郭璞實在沒有把精力放在這個上面,因此沒有形成強大的感染力,讓時代為之改變,只能是開一派之先,埋下一顆種子。而這個種子就是游仙詩十九首,直到謝靈運由此發展出了一個詩詞上一個成熟的派系——山水詩。

我們就仔細品讀一下這個開一排之先的,占據著轉折地位的游仙詩十九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枣阳市| 札达县| 温泉县| 沙洋县| 玉屏| 德惠市| 南部县| 六枝特区| 客服| 黄龙县| 三门峡市| 东丰县| 镇康县| 永兴县| 修武县| 当涂县| 奉贤区| 扶余县| 佳木斯市| 镇雄县| 余庆县| 龙门县| 任丘市| 大足县| 石嘴山市| 兴山县| 临海市| 林州市| 乌兰浩特市| 焦作市| 日喀则市| 莆田市| 九龙坡区| 库伦旗| 永仁县| 衡阳县| 高陵县| 华亭县| 全椒县|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