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確實不靠譜,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說是好,攤上這么一個撈錢的皇帝。
“這近肚子鼓了,脹氣了。”他拍了拍肚子。
“費口水,費茶,脹氣。”他自我埋汰道。
“商路就是財路,只要有利可圖,關稅,商稅不愁。
撤銷沙洲衛,改為沙洲府,周禮任第一任知府。哈密也要駐軍,沿途設立補給點。
繼續拍賣造船廠、海運和海商的牌照,茶葉、酒、糖等可以繼續深耕,賺錢的還有很多,比如說說羊絨,牛奶,橡膠,藥材等等。”
“皇上,羊絨是何物?”金幼孜問道。
“朕也沒有見過羊絨織品,羊絨是巖羊身上的短絨毛,很是稀有。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羊絨織品。
它的手感柔滑,很輕薄,質地細密,保暖。”
“保暖好哇,臣記得白居易有一首詩: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慵饞還自曬,快活亦誰知。
據記載,唐朝貴人喜歡吃奶酥糕點。
宋朝時有專門擠奶,送奶的,盛極一時。”金幼孜講道。
“除了這些,還有金銀首飾,古玩字畫,絲印,文繡,針織,顏料,涂料,更有玻璃,鏡子,燒堿相關的產業。
朕記得有本書上,講了一個隱者的故事,令人記憶猶新。
說那個隱士種出的蘿卜比大腿還粗,白菜是又大又嫩,然后被推薦作官,連皇帝都驚動了,也請不來。
不管是那個行業都要動腦筋,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對利國利民的行業,要從政策上扶持,甚至可以免息貸款,比如說織布,種棉。
要嚴厲打擊擾亂秩序,以權謀私,官商勾結,對牌照更換的要嚴加清查。
要發揮地理、環境、人口、交通等優勢,還要主動出擊。
在鄉下建立集市,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在大城市,可以修建專門的賣場,規范管理,保持干爽清潔。
可以通過免租免稅的手段,邀請手藝精湛的有名的大師傅入駐。
總之要有序有規劃,不懂的不是有現成的師傅嗎?在京城里多走走,看看還有無改進的地方。
所以說不是無從下手,而是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前宋光是每年的商業稅就有一億貫,我們也要逐年遞增,每個城鎮,每個行省都要有詳細的數據報上來。”
“皇上勤政愛民,不忍加賦役,革新兵制,足民所需,擴通商路,富國富民,乃明君所為也。
自古以來,皆以耕讀傳家,商人低賤,所獲不豐,非樂行此業也。
官員皆習圣賢之道,唯恐粘染,不喜為之。”楊士奇說道。
“皇上,臣也覺得士奇說得有道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不僅宋真宗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三歲小兒都會傳唱,汪洙的《神童詩》更是道出讀書人的心聲。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它不香嗎?
“這個沒有錯,可是歷來取士,南方勝過北方,這豈不是不公平?朕更希望人人有書可讀,皆能為大明所用。
讀得圣賢書賣于帝王家,讀書在于明理,在于為國效力,不可以本末倒置。”
翌日早朝。
“臣有事啟奏。”吏部給事中年富上前發言。
這個人雖然年輕,只比皇上大四歲,中興三年進士,但是卻喜歡針砭時弊,挑戰權威,因此有些威望。
“請講。”
“皇上,太祖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編寫了《大明律》一千條,律成,太祖留下祖訓,命守之,一字不得更改。
今上有違祖訓,朝令夕改,后必從之!”
“那大有說說,《大明律》又從何而來,如果前法不能改,還不如照搬《唐律》算了。
漢高祖劉邦曾經約法三章,朕欲制定的憲法就如約法三章一般,約定俗成,在法律下人人平等,同時國家在先,安全在先。
朕說的安全有邊地防護安全,境內安全,財務安全,病疫災害安全,糧食安全等等。
法律要公平,公正,有效執行,法律健全,也要有效施行方可,不然如白紙一張。
太祖頒布《大誥》四部,嚴懲貪官污吏。《大誥》者,每戶一本,家傳人誦,現在諸位你們來告訴朕,是貪官污吏,奴役擾民者多,還是上訪告狀者多?
朕在這里重申一下,軍人的待遇將會大幅改善,薪資直接發放到每個人的銀行賬本上,衣食等費用全包,還有稅收補貼,立功有獎勵,傷亡有撫恤,犧牲者享受國祀,子女家屬皆有優待。
包括王爺在內,在官有官制,在民與庶民同,在軍則受軍法。
一律公平公正,立功有賞,在職盡責。老百姓可能對府衙沒有信心,對朝廷沒有信心,但是不可以對朕沒有信心。
譬如,太醫和江湖大道郎中沒有區別,那要太醫有何用?
田畝產出有限,而人口愈多,必須要開疆擴土,必須產業轉移。
歷史上沒有連續四代皆為明君的,一國之君,不得妄為,不獨斷專行,不行私法,方可為明君。
法制建設任重而道遠……”
“啟稟皇上,憲法又有哪些?”
“克忠,你跟大家解釋一下吧,人是鐵,飯是鋼,大家用過早餐之后再議。”
“臣遵旨。”
“第一條,皇權神授,是國家意志和精神的象征,享有治理國家的權利,不得污蔑,詆毀,造謠,欺瞞及任意有損皇帝威嚴和利益的行為。
......
第九條,人人享有海外開荒的權利,開荒所得土地屬于個人,人人都有移民實邊的義務。
第十條,內閣依造皇帝的旨意管理國家的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