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主要矛盾—故事架構體系的基礎靈魂(2)
- 跟著鹿鼎記學習寫小說
- 完顏寒寒
- 14112字
- 2020-05-04 12:44:46
言歸正傳,大家看到當主要矛盾已經設置完后,矛盾雙方的作戰主體和矛盾的焦點內容已經非常清晰,那么雙方是否可以馬上劍拔弩張的開干了呢。別急,在矛盾雙方主體開打之前,還有兩項工作提前要做,這兩項工作一個是雙方矛盾主體各自要配置作戰團隊,另外一個就是要配置工具性矛盾。二者缺一不可,請容許我繼續拆解相關問題。
首先是要配置作戰團隊。我們了解到,絕大部分時刻,韋小寶是替代康熙與對手鰲拜、吳三桂、神龍教進行作戰(康熙與吳三桂后來的軍事熱戰,這是康熙干的,韋小寶干不了這個事)。不過無論韋小寶運氣如何的好,頭腦再靈活,在能忽悠再能騙,光靠他自己前去和這幾位猛人肉搏是不太現實的。對方或是朝廷權勢滔天的大臣,或者獨霸一方的藩王,或是孤懸海外的武林宗派,哪一個都夠韋小寶喝一壺的。那么該怎么辦呢,不能就此退縮吧,否則《鹿鼎記》的電視劇拍到第三集就該結束了。沒辦法要想辦法,沒困難也要制造困難。需要金庸先生協助韋小寶去找來幫助,建立自己的作戰團隊,而如何搭建團隊,這里面需要思考的問題大有學問。
首先,我們先說說吳三桂。應該說韋小寶與吳三桂的斗爭是持續時間最長,而斗爭形式也是最為復雜的一個,由于雙方一直沒有撕破臉皮,所以基本沒用到斗武,一直處于斗智和斗勇的狀態。這里金庸先生給韋小寶找了兩個好幫手,其中一個叫做天地會,另外一個叫沐王府。這兩個幫助有著兩個個天然的重要屬性,就是二者都特別痛恨吳三桂,同時二者都是以民族大義為先,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團隊,二者是缺一不可。可能有讀者會問,為何一定要滿足這兩個天然的屬性才能夠成為韋小寶對抗吳三桂的幫手呢。我下面來具體的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從歷史中我們也能夠知道,吳三桂這個人能力超級大,他的胳膊比一般人的大腿都粗,不對,是比一般人的腰都粗。連康熙皇帝都畏懼他三分,你說憑啥你能夠靠忽悠就找到一撥人跟自己同甘共苦、九死一生的和這樣的猛人作戰呢。靠金錢嗎?實事求是講,危險系數實在太大,這份工作性價比一點都不高。相比之下,吳三桂更是腰纏萬貫,靠金錢搭建的作戰團隊弄不好又會被吳三桂大價錢買走,沐王府的劉一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朝廷之內,眾多大臣都曾經被吳三桂賄賂而為吳三桂說好話,但是朝內未必沒有耿直的大臣,但是你說康熙如果拉著一幫這樣的大臣去作戰也不現實。因為首先吳三桂對滿清立過大功,而且本人是朝廷藩王,屬于清朝初期VIP級別的權力大臣,人物身份在朝局之中屬于正面,人家一幫耿直大臣憑啥要替你去和吳三桂拼命呢。也許有的讀者可能會說,因為吳三桂要造反唄,拜托,打住,此時的吳三桂要造反純屬康熙自己的臆測,人家鎮守邊關兢兢業業,也沒對你康熙有任何言語不敬,更沒有實質性的軍事潛在行動,人家耿直的大臣憑啥會相信吳三桂要造反呢。也有可能讀者會提到,吳三桂每年消耗錢糧過巨,而且擁兵自重。這句觀點倒是一點也沒錯,但是這個理由說來說去也就是個人民內部矛盾,至少通過內部友好協商能耗解決問題,憑啥一定要我們一幫耿直大臣跟著你康熙對吳三桂徹底撕破臉皮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別說是韋小寶,這個狀態下,就是康熙皇帝他也拿吳三桂沒有啥好的辦法。別急,有金庸先生在不斷思考,想出好的辦法,而且還可以借力打力,讓康熙的敵人兩敗俱傷。“天地會”和“沐王府”就是金庸先生找到的兩個好幫手。這兩個幫手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懷,都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因為明朝直接滅亡的原因就是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而且吳三桂幫助滿清打下大半個江山,并親手勒死逃亡緬甸的南明永歷皇帝。這兩個幫手恨不得吃其肉、寢其皮,縱使韋小寶一分錢都不給,逮到機會也會去光著膀子找吳三桂拼命。當然光有這兩個屬性還略顯得有些單薄,你的腰都夠不上人家一只胳膊,以吳三桂的實力,隨隨便便就能將你捏死。那么這兩個幫手金庸還要設置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成員武功還不錯,文化水平較高(應該說沐王府比天地會要好些,二者的身份基因也不太一樣,一個是王公貴族子弟出身,一個還是出身于江湖草莽),并且各自組織較為嚴密,行動命令也能夠執行到位。他們做事算是經過大腦,但是也有時會出現無厘頭的沖動,算是有些謀略和小聰明(但是和韋小寶的小聰明還是沒有辦法比,要不韋小寶也實在鎮不住他們)。
那么緊接著第二個問題來了,就是這兩個幫手,人家嫉惡如仇,實力也較強,又不是朝廷內部人士,甚至還和朝廷對立,人家憑啥要聽命你一個妓院出身,大字都不識一個的小太監呢。總之這個問題還是相當重要的。你的團隊很優秀,素質很高,業務能力很強,但就是偏偏不聽你指揮的話,一切都是白扯。怎么辦呢?
還是金庸先生的指揮略高一籌。這個事情轉折有一個背景,就是天地會之前策劃殺掉鰲拜,為青木堂香主報仇,約定誰殺死鰲拜誰繼任香主(水滸晁蓋死后,繼任統領的方法有著類似的橋段)。天地會天父地母,反清復明,吐口吐沫都是個釘,說話不算數是不可能的。可是陰差陽錯的是讓韋小寶親手殺了鰲拜,這樣韋小寶自然成為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領導身份問題就通過這樣一個巧妙的設計給解決了。而小寶此時拜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為師,更是鞏固了自己在青木堂的領導地位。至于沐王府,由于和天地會有著共同的使命和理想,走到一起共同策劃大事也不足為怪,小寶輕松便可借著天地會的大旗將他們招致麾下。
在韋小寶與吳三桂之間主要矛盾的對戰中,韋小寶這邊也還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作戰隊員,而這名作戰隊員的性格特征十分的鮮明,他就是建寧公主。讀者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建寧公主雖然性格火爆,從來不按常理和套路出牌,但是畢竟為一行為混亂,做事不走腦子的女子,又如何能夠幫助韋小寶來對抗吳三桂呢?這里不得不說到的一點是,建寧公主所參與的作戰場景位于云南平西王府。熟悉劇情的讀者可能會想起來,當假太后被康熙皇帝揭穿后,如何處理建寧公主成為了康熙皇帝十分棘手的問題。建寧本為假太后毛東珠所生,如果殺掉建寧,康熙與建寧從小一起長大,似乎有些不忍(年輕時候的康熙還是比較重感情的,他連毛東珠都沒殺,年老的康熙可能也是比較注重感情吧);而不殺建寧公主,康熙的親生母親就是被建寧的親生母親逼迫自盡,而自己的親生父親被迫出走五臺山。對于康熙來說,似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可能心安理得與建寧公主繼續共處。此時康熙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就是將建寧公主遠嫁云南平西王府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一來以示對吳三桂的安撫,二來可以將建寧名正言順的趕出紫禁城。就這樣建寧在賜婚使韋小寶的陪同下一同浩浩蕩蕩的來到云南平西王府。那么建寧后來又是如何參與韋小寶與吳三桂的對戰呢。建寧遠嫁云南心有不甘,她只愛韋小寶,但皇兄之命又不可違,想盡辦法進行逃婚。在一次吳應熊放火搜人的陰謀中,韋小寶與建寧公主將計就計,將吳應熊誘騙至自己閨房之中,通過色誘最后將吳應熊變成太監,同時嫁禍吳應熊非禮強奸,最后達到了逃婚的目的,為此韋小寶在與吳應熊的對戰中不但惡狠狠的出了一口氣,同時還挾持吳應熊至京城充當康熙的人質。
在與吳三桂的對戰中,還有三位吳三桂平西王府的武將對韋小寶有所幫助。在吳三桂開始造反,吳應熊伺機逃出京城之時,這三位武將通過馬蹄印跡辨別了吳三桂的逃跑方向,從而順利抓住了吳應熊,在參與這項抓捕行動的人中,還有一位叫做趙良棟,此后四人結交為兄弟。
至此,與吳三桂的作戰團隊已經搭建完畢,堪稱完美。
接下來,筆者要詳細闡述一下另外一個主要矛盾的雙方組建團隊問題,那就是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矛盾。這個團隊組建過程更為精彩。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小寶追美也需要搭建團隊?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嘛,外人干涉過多弄不好適得其反,一不小心在引狼入室什么的不就得不償失了嘛。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發現,兩性關系的處理有時候也需要幫忙的。比如說假定讀者你為男性,你喜歡一個女孩,但是對方較為冷淡,如果你能找到她的好朋友說說好話,問題可能就因此解決了。那么她的這個好朋友其實就屬于你的作戰隊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筆者就不著更多筆墨了。
那么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矛盾,雙方如何設置作戰團隊呢。小寶要想得到阿珂,有一個阿珂最親近的人,他一定要得到阿珂這個最親近的人支持,這個人就是九難師太。各位讀者是否有著這樣的經歷,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但是女孩對這個男孩一點都不感冒,但是這個女孩她媽特別喜歡這個男孩,忍不住天天吹風,吹來吹去最后給吹成功了。九難師太其實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他對小寶其實非常愛護,在小寶與阿珂發生爭執時,她一般都會站在小寶一方。讀者可能又會發問,韋小寶是清朝宮廷太監,九難師太是大明長平公主,與大清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為啥九難會對韋小寶這么好呢。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釋,主要是韋小寶忽悠拍馬的功夫實在太到家,太到家。那么具體情節請參照小說或影視劇。
綜上所述,我們率先確定了韋小寶戰隊的第一名隊員:九難師太。當然九難師太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工具身份,這個我們后續還會要講。
緊接著韋小寶戰隊第二名成員閃亮登場,他的名字叫做桑杰,以及他自身的團隊。看到這里,有些熟悉《鹿鼎記》劇情的人可能會驚掉下巴。桑杰是誰,XZ達賴喇嘛座下的護法。為了爭奪八部四十二章經,數次追殺和圍攻九難師太、韋小寶和阿珂。這樣的人明明是敵人,又如何成為韋小寶的作戰團隊的成員呢?請讀者自己思考十秒鐘,……,好,時間到。
想必讀者已經看出端倪。原因很簡單,患難才能見真情,即使見不到真情,患難也能增進感情。九難師太、韋小寶、桑杰被數次追殺,本來連多看一眼韋小寶都覺得惡心的阿珂被迫與小寶聯手共拒外敵,在合作過程中有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元素在里面,不能說一定會增進感情,至少也能夠消除或緩解怨恨。而韋小寶數次機靈的化險為夷,不讓阿珂有一些刮目相看是不可能的。這個過程中,二人情感關系的細微變化請讀者們細細品味。
韋小寶戰隊成員第二名桑杰已經完成整備,隨時可以準備作戰。
韋小寶戰隊已經有了兩名強有力的隊員,如果阿珂就這樣眼看著韋小寶如此這般,肆無忌憚的壯大自己的隊伍,最后只能坐以待斃,束手就擒了。
阿珂戰隊成員第一名鄭克爽閃亮登場。
沒錯,就是鄭克爽,阿珂作戰團隊極具戰斗力的成員,不僅僅是具備戰斗力,而是具有絕對的殺傷力。這里面,我們要重點分析一下,這個鄭克爽他的殺傷力到底是什么。
首先,其人風流倜儻,瀟灑紳士。從這點來說,韋小寶實在無法比擬,從小說和影視劇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實在有點巨大。有些翻拍的版本韋小寶看起來很帥氣,這點并不符合原著的內容,也不符合劇中的人設。對于阿珂來說,在第一印象的評分中,韋小寶處于完敗。
其次,鄭克爽對待女人細心體貼,思慮周全。當鄭克爽救下準備上吊的阿珂后,請阿珂在餐館吃飯,給阿珂點了非常優質的飯菜。當發現阿珂脖頸上有非常明顯的勒痕時,特意買了漂亮的項鏈送給阿珂,以免周圍人嘲笑。這些細心體貼的行動阿珂都看在眼里,記在心理,每個女孩都對此都無法阻擋,同樣阿珂也不例外。其實這個特性,韋小寶也具備,韋小寶與雙兒在一起的時候,也經常給雙兒買好吃的,買好玩的,逗雙兒開心,但是舉手投足展現的風格魅力和鄭克爽相比又實在相差懸殊。本質上來說,韋小寶屬于哄小姑娘開心,而鄭克爽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照顧(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第三點,鄭克爽出身王公貴族和武林名門。鄭克爽,臺灣鄭經的二公子,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后人,妥妥的王公貴族,且是大明的忠良之后(忠良之后應該沒跑,但是他本人是否是大明忠良卻有待商榷),這還僅僅是鄭克爽的官方身份。而鄭克爽的江湖身份也絕不一般。他的第一位師傅是出自武夷山的高手,而第二位師傅是海霹靂施瑯,第三位師傅是一劍無血馮錫范。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對鄭克爽這個人設的塑造是非常的下功夫,文治武功都加在他的身上。而反觀韋小寶呢,文不能提筆寫字,武不能耍刀練槍,和鄭克爽的差距咋會這樣越拉越大呢。這還沒完,之前我們提到過,小寶追美,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障礙就是身份基因,二人文化基因相去甚大,而阿珂與鄭克爽的身份基因搭配卻異常完美。剛剛提到,鄭克爽文治武功,而反觀阿珂呢,阿珂的文化基因來自于九難師太。九難師太同樣也有兩個身份基因,從小在宮中長大,自然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影響,其舉手投足都有皇家風范(馮錫范在一次和九難師太的飯局中看出端倪)。紫禁城破,逃出宮中,向她的師傅木桑道人學習武功,九難也成為鹿鼎記中少有的武林高手。這種王室貴族和江湖俠客的身份基因同時具備,阿珂在九難師太身邊長大,自然言傳身教,也同時具備這兩個基因。從這個層次上來說,與鄭克爽真的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天造地設、珠聯璧合啊。筆者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形容二者的般配了。
第四點,也就是最后重要的一點就是,鄭克爽他本人見義勇為,成為一名護花使者。在這里,阿珂估計也要十分感謝韋小寶戰隊的成員桑杰,他不但給了韋小寶與阿珂共同患難的機會,同時也給鄭克爽英雄救美的機會(雖然沒幫上什么忙,但是其精神可嘉)。雖然救美也好,護花也好,都不太成功,但是,這份行動,這份心意,阿珂姑娘還是深深領受了。所以,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阿珂對鄭公子絕對不只是心存好感,說是死心塌地也不足為怪了。
對于韋小寶來說,鄭克爽這個阿珂的戰隊隊員實力實在過于強大,如果不想點額外的辦法,鄭克爽剛剛出場時小寶就會敗得一塌糊涂,只能眼睜睜看著人家白頭到老,生兒育女。為了韋小寶崇高的愛情(可能只有韋小寶會這么想),也為了這場戰爭能夠持續進行,韋小寶又增添了新的戰隊成員,韋小寶戰隊成員第三名隆重登場,他們是天地會青木堂的兄弟,紫禁城皇宮侍衛趙其賢、張康年等人,吳三桂手下楊溢之。這個戰隊成員實力相當不俗,真正能把他們用好,靠的卻又是韋小寶的個人謀略。那么韋小寶又是如何利用這幾撥人馬打擊鄭克爽的呢,請聽筆者慢慢到來。
剛才我們提到,鄭克爽本人有著四項重大優勢,那么我們看韋小寶是如何利用戰隊第三名成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鄭克爽進行精準和定位打擊的。鄭克爽出身武林名門,武功雖然比韋小寶高了幾個檔次,韋小寶暗中聯絡天地會,讓天地會出手教訓鄭克爽,而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又演出了一場雙簧,而天地會又佯裝打不過韋小寶,迅速展現了韋小寶隱藏已久的高超武功(從劇中可以看出,阿珂確實被蒙騙成功),一來一往,韋小寶與鄭克爽此消彼長。
然后是通過打擊個人品德來打擊鄭克爽的人設。之前提到,鄭克爽紳士風度,細心體貼,對阿珂關愛有加。韋小寶便找來趙其賢和張康年,假裝一村姑被鄭克爽欺騙感情、欺騙身體,從而嫁禍于鄭克爽,向鄭克爽潑臟水,打擊鄭克爽的人設。而楊溢之扮演的野人,對鄭克爽百般嘲弄,韋小寶也借著機會向阿珂百般挑逗。可以說,韋小寶的第三名戰隊成員實現了對鄭克爽的有效打擊。如果放任小寶的新戰隊成員這樣繼續放肆下去,鄭克爽的下場可能是直接被野人吃掉,會步入到非常悲慘的境地。
為了繼續對戰韋小寶的戰隊成員,阿珂迅速做出反應,在自身戰隊中引入了殺手锏級的武器。這名新進入,也是最后進入阿珂戰隊的成員叫做馮錫范。馮錫范是鄭克爽的第三位師傅,鄭家的一位家臣,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對鄭家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在鄭克爽陷入水火之中時,被百般凌辱折磨之際,馮錫范可以說蜻蜓點水般的將鄭克爽解救,阿珂戰隊由于馮錫范的加入,迅速扳回一局。
如果雙方戰隊按這種模式繼續戰斗下去,可以說勝負幾乎已經沒有懸念,阿珂勝出,小寶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筆者同意、讀者同意、但是金庸先生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的。在小寶與阿珂對戰的生死存亡之秋,由于阿珂戰隊的一個行動疏忽,向韋小寶戰隊送了一份大禮。這份大禮連阿珂都沒有想到,這就是反方戰隊勢力的反水,這個人就是臺灣鄭氏家族的老太后。讀者聽后一定會大惑不解,你后面會提到說老太后輔助鄭克爽奪嫡,怎么會突然沒有征兆的反水叛變呢。而且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影視劇中,鄭氏家族的老太后也沒有出現過任何背叛鄭氏,投靠小寶的事實啊。其實這里我們所涉及到的是一個對戰隊成員身份識別認識角度的問題。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我方戰隊成員呢。讀者可能會說,這不是很簡單嗎,替我謀劃、給我辦事、為我建功的人不就是我方戰隊成員嗎?應該說,這句話說的不完全準確。替我謀劃、給我辦事的人不見得是我方戰隊成員,也就是說不能用他的主觀意愿來判斷他的實際戰隊身份。而為我建功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我方戰隊的成員。說到這里,讀者可能會漸漸明白,是否是某方戰隊的成員要看實際效果而非自身立場,也就是不要看廣告要看具體療效。沒錯,在小說和影視劇當中,看似屬于我方隊員,但是如果好心變成了辦壞事,那么在我們這套矛盾分析體系中,這個人其實已經變成了對方的戰斗隊員,話說白了,這些隊員都是金庸先生的棋子而已。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老太后反水的過程。鄭克爽、馮錫范將阿珂帶回臺灣,一次偶然太醫行醫過程中,鄭克爽發現阿珂懷有身孕,鄭克爽本人出身王公貴族,同時又非常喜愛和愛惜阿珂,在古代封建禮教之下,如果這樣的男子知道對方失去貞潔,自然無法承受,即使阿珂合盤托出被韋小寶性侵的事實。鄭克爽惱怒之下打了阿珂一巴掌,二人從此開始有了一些隔閡,但要是說具體決裂還沒到那個程度。在這個節點之上,老太后出了一個餿主意,這里要交代一下臺灣宮廷的一些權斗背景。鄭克爽與大哥鄭克臧同為臺灣國姓爺鄭經之子,二人目前在如火如荼的爭奪世子之位。雖有老太后在后方大力支持(從中國歷史上來看,太后一直是攪亂朝局的重要元素),但鄭克爽并非為嫡(長子),在古代皇位傳嫡是傳統思想和歷史規矩,絕不可以輕易顛覆(后來清朝看到長子繼位的弊端,選擇對皇帝繼承人采用擇優而立的辦法,因為滿清權貴并非漢族,因而也沒有什么傳統思想的包袱),除非發生政變等行為(如李世民,秦二世胡亥)。但是這個時候鄭克爽與鄭克臧二人均無子嗣,在奪嫡大戰中,如果阿珂能為鄭克爽生有一子(雖然并非鄭克爽親生),這樣鄭克爽便多了一份籌碼和勝算。某種程度來說,老太后的想法不可謂不高明,但是千不該萬不該的是,鄭克爽竟然讓阿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而從此以后,阿珂與鄭克爽的關系漸漸開始決裂。至此,矛盾一方的韋小寶的戰隊成員第四名老太后配備完畢。
但是金庸先生仍然覺得有所欠缺,再接再厲,為韋小寶配置第五名戰隊成員,也就是最有戰斗力,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陳近南幫助韋小寶追阿珂?相信部分讀者一定會驚掉下巴,其實這點并不難以理解,明明是鄭克爽和馮錫范因為權力斗爭三番五次打擊陳近南好吧,而且鄭克爽最后還當著韋小寶和小寶老婆們(包括阿珂)的面偷襲殺掉了陳近南,從哪個方面也看不出陳近南如何能幫助韋小寶奪美成功。其實稍微思考一下我們就會明白,正是陳近南的死導致鄭克爽的人設出現了徹底的、全面的、不可逆轉的崩塌。也就是說,金庸先生利用陳近南的死是幫助韋小寶最后奪美成功的最致命,最為關鍵的因素。
有讀者可能會問道,金庸先生想讓韋小寶最后享用愛情勝利的果實,那么又何必設置如此之多的障礙呢?不知道讀者們是否聽過一句話,叫做“好看的小說需要反轉反轉再反轉。”只有經歷山窮水盡,才能夠柳暗花明,只有這樣的情節場景急速轉變的設置才能激發和挑動讀者們最為敏感與興奮的神經。講到這里,矛盾雙方各自的戰隊隊員的配置可以說已經全部配備完畢。那么筆者和讀者在這個矛盾的關系發展中,從韋小寶追美,遭遇坎坷,最后絕處逢生的經歷來看,最后的抱得美人歸是那么的合情、合理、順其自然,絲毫沒有任何強迫的情節和違和感。下面筆者幫助大家拆解其中的關鍵元素,并簡單分析一下韋小寶和各戰隊成員在這場矛盾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首先,小寶想要在這場愛情爭奪戰中拿到了最后的勝利,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要徹底干掉鄭克爽,徹底讓阿珂與鄭克爽產生決裂;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要徹底征服阿珂,這兩個看似比登天還難的任務,看看金庸先生是如何出色、準確運用自身戰隊成員來實現的。先談第一點,徹底打垮鄭克爽。首先出場的是九難師太,在韋小寶的挑唆之下,九難師太與鄭克爽產生了兩個層面的矛盾,第一個層面的矛盾源于鄭克爽為王公貴族,尤其是在韋小寶的忽悠之下,九難師太對鄭克爽產生了浪蕩公子的形象(參照當代某位公子),對鄭克爽多少有些排斥;第二個層面的矛盾對國家未來的走向的立場不太一致。九難身為大明長平公主,自然希望的是驅除韃虜,恢復大明江山。但是對于鄭克爽來說,趕走滿清固然是共同的目標,但是他本人趕走滿清之后卻要自己來做皇帝,并且又對大明當年的統治不利冷嘲熱諷,這一立場的不同可以說徹底激怒了九難。不過應該說九難與鄭克爽之間的矛盾很難讓阿珂與鄭克爽徹底決裂,但是這個矛盾還是或多或少的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一是如果男女之間談戀愛,作為女方母親家長(對于阿珂來說,九難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不喜歡男方的話,這個戀愛談起來終歸不會那么順利;二是由于對待未來國家君主選擇立場的不同,九難師太對鄭克爽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和厭惡感,之后便不愿再與鄭克爽一路同行。這個行為非常重要,它在物理空間上隔斷了阿珂與鄭克爽的交往。而作為韋小寶戰隊第一個成員的九難師太,她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而已,畢竟已經出家為尼,過多干涉兒女私情也不太合適,而報國仇家恨才是九難師太的主要任務。
那么我們看看韋小寶戰隊的第二名成員桑杰。可以說桑杰的不斷搗亂,客觀上幫助了韋小寶兩件事情,一是桑杰接連打敗想要英雄救美、見義勇為的鄭克爽,使得鄭克爽這個在阿珂心中的男神形象不在那么完美,但是這無法真正撼動二人的情感關系;二是桑杰接連被韋小寶這個滑頭所打敗,因而好幾次成功拯救了九難和阿珂,共過患難,又有救命之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緩解了阿珂對韋小寶的厭惡之情,這在阿珂心中,這些記憶還是揮之不去的。在阿珂逃離臺灣,逃離鄭克爽的途中,阿珂就不斷回憶起在危難之際韋小寶是如何力戰群魔的。至此,桑杰的表現,他對韋小寶的幫助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任務圓滿完成。
我們看看韋小寶戰隊的第三名成員天地會、宮廷侍衛以及楊溢之。之前說過,他們的作用是打擊鄭克爽的武力,同時將一些惡心事嫁禍給鄭克爽來毀掉他的人設。應該說這個團隊在幫助韋小寶奪美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這個團隊更重要的作用其實是精彩化和娛樂化,在后面如何構建小說精彩元素的一章中會繼續拆解),至少在危難之際暴露了一點鄭克爽的本性。當趙其賢和張康年抓住了鄭克爽和阿珂,要對鄭克爽進行逼婚,威脅割掉他們中間一個人的鼻子時,這些事件也許制造了一些阿珂與鄭克爽之間的裂痕,但是卻無法真正動搖他們彼此的感情基礎。
如果要讓鄭克爽與阿珂徹底決裂(請注意,筆者這里說的是徹底)是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阿珂與鄭克爽之間的信任關系的破裂;二是鄭克爽本人在道德層面人設的徹徹底底的崩塌。有讀者可能會問道,阿珂與鄭克爽之間的關系破裂不就夠了,為何一定要把鄭克爽踏入十八層地獄才算甘心呢。對于金庸先生來說,這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原因也不難回答,原因就在于鄭克爽本人實在過于強大,即使他們之間的關系暫時破裂,但是鄭克爽本人的四大法寶為人風流倜儻瀟灑紳士,細心體貼思慮周全,王公貴族武林名門,見義勇為護花使者都還俱在。無論是出于好意還是虛情假意,或者別有用心,只要鄭克爽向阿珂真誠道個歉,表達一下自己的誠意,重新回追阿珂,難免不保證阿珂立場不堅定,最后和這位鄭大公子破鏡重圓。韋小寶很可能備胎都沒當熱乎就被掃地出門,下場凄慘。可以說為了達成阿珂與鄭克爽的徹底決裂,只有滿足剛才提到的鄭克爽在公眾道德層面的人設的徹底崩塌,才可能導致阿珂與鄭克爽不再會有死灰復燃的機會。
韋小寶戰隊第四名成員和第五名成員老太后和陳近南分別完美的完成了上面兩個任務。一是老太后出的主意被阿珂知曉,使雙方之間的戀愛關系轉變為純利益的利用關系,再加上阿珂被性侵且懷有身孕,這點將令鄭克爽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因此對阿珂的態度也變得極為惡劣,甚至拳腳相加,劇情發展至此,二人的信任關系破裂。
二是陳近南,他本來是臺灣鄭家大公子鄭克臧的得力助手,因被卷入奪嫡之爭,被鄭克爽視為奪嫡路上的重要威脅,便借機在通吃島上偷襲斬殺了陳近南。陳近南,天地會反清復明的總舵主,江湖有言,“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可見其在道德、武功、民族大義各個方面的人設接近完美。從這個角度來講,陳近南人設越完美,借用不正當手段殺掉陳近南的鄭克爽在道德層面的崩塌會變得越徹底。
通過上面的闡述可以知道,戰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對打垮鄭克爽起到了各個角色應有的作用。可以說金庸先生在此做到了戰隊成員分工明確、執行到位。我們剛才提到過,小寶成功追美,打垮鄭克爽只是打掉了前方阻礙前行的惡人的一條臂膀,但是如果想要韋小寶徹底征服阿珂,愛情的解決才能算圓滿。征服阿珂?還要徹徹底底的征服?這個實在有點難度,甚至有點不可想象。
就像我們最開始說提到的,無論是文化基因還是個人素養,二人都相去甚遠,光靠異性相吸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阿珂的成長環境所賦予她的性格特點讓其不可能屈服于韋小寶的忽悠、哄騙和威脅之下。即使鄭克爽人設崩塌,阿珂還可以尋找別人或繼續單身,所以這些都無法成為阿珂委身下嫁的原因。說到這里,這個情節發展似乎已經走向了死胡同,強迫阿珂下嫁韋小寶,這本身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合理和違和感。也許早期的金庸會強迫情節直線推進,但是后期變得寫作手法成熟的金庸無論如何也不會這樣處理問題的。
金庸先生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正面攻擊不成,實現背后的包抄。既然正面阿珂無法愛上韋小寶,就在其背后捅刀,讓阿珂不得不跟著韋小寶夫唱婦隨,浪跡天涯。好的不行來陰的,這招叫做迫使阿珂走投無路,對,就是要讓阿珂在這個世界上走投無路。
讀者可能會說,這招實在有點太陰了,太狠。我們崇敬的金大俠怎么會想出如此惡毒的招數呢。首先筆者認為金庸先生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的正派人物,但是在小說故事中,為了有效的推進情節的發展,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況且,這項陰狠毒辣的手段出自韋小寶,而韋小寶人物塑造的初衷本身就是個多面性的人物,所以也算是理所應當吧。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金庸先生是如何讓阿珂走投無路的。而想讓阿珂走投無路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愛情幻想徹底破滅所帶來的打擊;二是無父無母,無朋無友無親人;三是無法再結交和投靠新的情人。
重申一遍,從阿珂的現實狀態出發,筆者認為想要阿珂走投無路,想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愛情幻想徹底破滅;
2.無父無母無朋無友無親人;
3.無法再結交和投靠新的情人;
先談談第一點,阿珂因愛情幻滅遭到巨大打擊,這個其實不難理解。阿珂從小在九難師太身邊長大,可以說在貧困和十分嚴厲的教導中長大,而九難師太每天只想著她的報國仇家恨和復國大業,因此我們能夠做到的合理推測是,阿珂從小到大并沒有體會過什么悉心照顧和關懷體貼。由于九難師太自身長平公主的特殊身份和阿珂的真實身份(陳圓圓與吳三桂之女)以及九難將襁褓之中的阿珂偷竊而來的過往不堪經歷,都迫使九難師太師徒二人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不輕易與外人有著過多的來往。阿珂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在一個封閉狀態下與九難師太相依為命的生活,對外人,尤其是對男人更是交往甚少。而阿珂第一個打交道的男人正是韋小寶。應該說阿珂是很不幸的,初次步入社會就遇見一個面容猥瑣、死皮賴臉、言語粗俗、像黏糕一樣對自己輕薄的男人。當阿珂遇見鄭克爽之后,鄭克爽的四大法寶徹底將阿珂征服。可以說,從絲毫沒有家庭感情氛圍的九難師太,到令人極度厭惡與惡心的韋小寶,再到完美男神的鄭克爽,應該說這一重大的轉折對于阿珂來說,鄭克爽不僅僅只是自己的至情至愛,更是阿珂面對這個殘酷世界,唯一能讓她幸福生活的精神信仰。而最后的結局卻是這種所謂的精神信仰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無情的化為泡影,煙消云散。阿珂美好的幻想被無情的打碎,重新的殘酷的回到了被無視、被利用、被輕薄的現實中來。
鄭克爽是阿珂美好的初戀,即使是和平分手的初戀已經讓人一生掛懷,何況又是如此天崩地裂的信仰崩塌呢,所以我們能夠用身心感受到這種幻想,這種信仰的破滅所帶來的最沉重的打擊,這種打擊擊垮的不僅僅是阿珂對未來愛情的愿景,更是對未來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
再來談談第二點,無父無母,無朋無友無親人。僅僅是愛情破滅、信仰破滅的話,如果還有家人、朋友或是其他親人在身邊,在阿珂的身邊照顧她,安慰她和關懷她,也許內心的創傷還能夠漸漸的平復,甚至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但是阿珂從了解自己的身世到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陳圓圓與李自成),再到與自己親生的父母相認,最后到親生父母自殺身亡,這一系列的事件僅僅只用了一天的時間。阿珂剛剛體會到父母親情的滋味,剛剛得到一點父母關愛的眼神和溫暖的言語,這一點一點的火星還未熊熊燃起就被無情踏滅,重新又將她扔入殘酷、陰險的現實世界之中。無人關心、無人安慰,她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又在哪里;沒人感知,沒人關心她是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和她根本就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呢。
我們提到阿珂已經無親無友,但是不是還有九難師太嗎?阿珂不是還可以繼續回到九難師太嗎?熟悉劇情的朋友會非常肯定的回答“不可能。”九難師太培養利用阿珂來殺掉吳三桂的陰謀已經被阿珂知道,阿珂幸福的人生和父母的生命全部都毀在了九難師太的手中,試問,知曉其真相的阿珂又如何能夠重新回到九難師太的身邊繼續與她一起生活呢?她對九難師太的心理恐怕只有無窮無盡的痛恨吧。
那么第三點是,她無法再次結交和投靠新的男人。阿珂無法再結交新的男友這點其實是拜韋小寶所賜。在揚州麗春院的場景中,阿珂被下迷藥后遭到韋小寶性侵,鄭克爽也是因為此事才對阿珂大打出手。在古代,人命是小,貞潔為大,而且在當時又沒有墮胎的醫療服務,一個未婚女子,帶著自己親生的孩子在封建中國這樣一個禮法森嚴的社會里想要繼續生存下去,這實在是一項幾乎無解的挑戰。
有了以上這三項條件,可以說阿珂幾乎可以說是真的走投無路了,金庸先生在阿珂身邊無情的豎起了道道高墻,無法翻越,也走不出這暗無天日,無窮無盡的迷宮。
說到這里,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道,筆者之前在介紹阿珂的性格時曾經說到,阿珂本人性情剛烈,甚至有點視死如歸。那么阿珂既然在走投無路的環境下為何一定要嫁給韋小寶呢,阿珂可以走自盡的一條路。在之前的劇情中,阿珂收到韋小寶的欺辱,她的師傅又不同情和理解她,在深感悲傷之時上吊自盡,是鄭克爽路過之時將她救下,這才開始了他們二人的不解之緣。那為何當時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地步的阿珂可以選擇自殺,而現在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阿珂卻不去選擇自殺,而非要嫁給韋小寶呢?這個問題非常的切中要害,邏輯鏈條的連貫在頂尖優秀的小說之中不該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和松懈。
筆者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可以完全解釋這個問題。第一是,阿珂此時已經懷有身孕。雖然身體里面的孩子是韋小寶的,但是畢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即使是一般的女子,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倍加愛惜,何況阿珂原生家庭悲慘,從小未受到父母的關心與疼愛,這種凄慘感受令她這一聲都痛不欲生,將心比心她又如何讓她自己的孩子繼續延續她自己悲慘的命運呢?如果她就這么死掉了的話,那將會一死兩命,幾乎等于是親自對自己的孩子痛下殺手。但即使就算不死,只是茍且的生活下去,那么她的孩子的命運與她又有何不同呢,這樣的人生她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再繼續重新體驗一回嗎?
第二點是此時的阿珂,心態已經有些轉變,她對韋小寶的感知發生了一些變化,也就是她在不知不覺之中增加了對韋小寶的好感,而這種好感來源于幾個方面。首先是鄭克爽的偽君子形象讓她的夢想破滅,所謂此消彼長,鄭克爽人設形象的崩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相對增加了韋小寶的正面形象,阿珂痛楚時刻有病亂投醫,順其自然的將韋小寶當時對她的流氓無賴形象看成了情真意切,這種情形在現實社會中也是屢見不鮮。
第二就是陳近南的死增加了韋小寶的正面人設形象。陳近南這種英雄,正義偉岸的形象必盡人皆知,阿珂從小幾乎與外界隔絕,但是自從認識了韋小寶之后也算是在江湖上闖蕩了一些時間,對陳近南老牌的男神不可能沒有耳聞,而韋小寶是陳近南的徒弟,在陳近南臨死之前對韋小寶的深情囑托中,甚至將反清復明的大任托付于韋小寶,以及韋小寶看見師傅將死之際的悲痛欲絕,至情至圣,感召日月的情景中,這些阿珂都在看在眼中,感動在心里。老派男神陳近南的絕對信任和韋小寶的真情流露,讓阿珂看到了韋小寶無賴好色之外的仁孝之義的另外一張面孔。
再次,仍然是陳近南被鄭克爽偷襲殺害的場景中,韋小寶和韋小寶其他的六個媳婦當時也都全在現場,當她看到其他六個女人對韋小寶關愛有加,情深意濃之時,也自然會對韋小寶的印象有所改觀。同時她又看到了一個互相體貼,團結和諧的大家庭時,應該說徹底激發了她對親情和家庭的渴望,加入這個大家庭,對她來說,是這個最好的選擇。
至此,在《鹿鼎記》韋小寶和阿珂這對主要矛盾的激烈博弈中,戰隊成員配置的方法以及每名成員所起到相應的作用已經全面的拆解和分析完畢。我們不得不感慨金庸先生在這對矛盾故事中所架構出的嚴密的體系結構和清晰的邏輯鏈條。下面,我們再對另外幾組主要矛盾的團隊搭建做簡要的說明。
下面先講講韋小寶與神龍教之間的主要矛盾。這里前期所體現的是韋小寶和假太后之間矛盾(不是臺灣老太后,是紫禁城的老太后),假太后在宮中數次刺殺韋小寶,都被韋小寶一一化解,這個過程中假太后的戰隊成員包括她的老丫鬟柳燕和侍衛總管瑞棟。后續韋小寶得到了九難師太和老宮女陶宮娥的幫助揭穿了假太后的真實身份,從而了解到了神龍島洪教主的野心與陰謀。在攻打神龍教之際,韋小寶找來了海霹靂施瑯,施瑯本人熟悉海戰,用神武大炮將神龍島夷為平地。而在羅剎國城堡中,小寶與洪安通教主對峙時,小寶得到了俄羅斯索菲亞公主的幫助和支持。
再談談韋小寶與鰲拜之間的矛盾,這段情節描述比較符合歷史,借助了摔跤手的力量而制服鰲拜,而特別要提出的一點是,在與鰲拜的斗爭中,韋小寶與康熙的一位戰隊成員起到了異常關鍵的作用,這名隊員就是紫禁城假太后。在康熙與鰲拜對立沖突而節節敗退之時,假太后告誡康熙要忍耐,百忍可成金,康熙在此時才徹底體會到“示之以弱,贏之以剛”的深刻道理。天地會在康親王府中刺殺鰲拜,鰲拜最后死在韋小寶的手下,天地會成員同時也起到了戰隊成員的重要作用。
最后就是韋小寶與康熙之間的矛盾,當康熙要炮轟伯爵府時,韋小寶刺殺了侍衛總管多隆(他命大,最后沒死),通過建寧公主和陶宮娥的幫助解救了自己全家和天地會英雄逃出京城,當然由于天地會的搗亂(要小寶展示藏寶地圖),最終使康熙和韋小寶實現了不再見面的和解。在這項矛盾處理中,可以說建寧公主、陶宮娥、天地會成員都是韋小寶的作戰部隊。
在剛才所提到的主要矛盾之外,還有一類次要矛盾需要說明一下,就是韋小寶與XZ還有蒙古之間的矛盾。這類矛盾雖然屬于敵我雙方之間的矛盾,但是由于其對故事的主線推進并不起到重要的作用,應該說為整個故事進行點綴,同時只是為了更為完整的描述當時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蒙古XZ都是康熙親政年代的重要政治力量),因此我們將這類矛盾劃為次要矛盾的范疇之中。
至此,針對《鹿鼎記》中關于主要矛盾的設置和處理我們就講完了。接下來,也就是在主要矛盾的處理完畢之后,我們要詳細拆解和分析一下次要矛盾、內部矛盾和工具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