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好數學并不難(代數卷)
- 孫亮朝
- 16字
- 2020-05-06 18:33:21
一 一旦你了解數學,你一定會愛上它
數學,改變你的一生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系統地聊一聊初中數學.一聽到“數學”兩個字,很多人立刻就開始頭疼:一上數學課就走神,一做數學題就打盹,甚至遠遠看到數學老師,都恨不得躲著走.不過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應該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數學的,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數學的!那么,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討厭數學呢?因為你所認識的數學,都是課本上的數學、僵化的數學,一旦你真正了解了數學,你一定會愛上它.《莊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齊桓公正在讀書,被一個叫扁的工匠看到了.扁問:“大王,您讀的是什么書?”桓公說:“這是圣人的書.”扁說:“如此說來,大王您讀的只不過是圣人的糟粕而已.”齊桓公一聽,氣壞了,說:“你一個工匠,從來不讀書,你知道什么?”扁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在做輪子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如果做輪子時輪軸做得太松,輪子就太過光滑不夠堅固;如果太緊就會導致輪子轉動困難;只有不松不緊的時候,才剛好合適.但不松不緊的感覺我卻無法通過語言描述,只能在反復練習中去領悟.照此看來,您所讀的書,不也就是圣人的糟粕嗎?”
怎么樣?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所感悟呢?那些寫在數學書上的定義、定理、公式,是不是僵化的數學呢?真正的數學,絕對不會是這么枯燥的.在19世紀的英國,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英國愛丁堡大學有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叫羅比森.有一天羅比森上課的時候,發現教室后面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于是教授就問他:“孩子,你是這里的學生嗎?”這個年輕人說:“對不起,教授,我不是您的學生,只是一名印刷廠的工人.我家境貧寒,從小就輟學了,因為自己喜歡數學,所以就來聽您的課.”教授一聽,心里挺感動的,但是他也真誠地對這個年輕人說:“孩子,數學學的都是一些純理論性的東西,對你的生活沒有什么幫助,你工作一天多辛苦,怎么不去學一點更實用的東西呢?”年輕人聽了就落淚了:“教授,您知道嗎?我作為一個印刷工人,每天都要辛苦工作16個小時,工作非??菰铩⒎浅o聊,搞得我連吃飯、睡覺都不得安生,我怎么能不知道人生的艱辛和痛苦呢?可是,既然人活著就只能承受這樣的苦難,就讓我用數學的快樂,在人生的苦酒里加一點糖吧.”教授聽完,就決定要好好培養他.這個年輕人就這樣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就是著名的數學家華里斯.
瞧見沒有?華里斯可是把數學課當成“郭德綱的相聲”聽了,這數學得有多好玩!有人可能會說,那是華里斯,要是我,我就不喜歡學數學,我就喜歡待在家里玩游戲.真的是這樣嗎?我看你是既不了解數學,也不了解你自己!不信,我們就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
我們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周末,你躺在沙發上輕松自在地玩游戲.這個游戲你非常喜歡,所以你玩得非常專注、非常投入,也非常開心.可是玩著玩著,你突然發現,在你身邊,有一把椅子慢悠悠地飄了起來.請問,這時候,你還躺得住嗎?你還玩得下去嗎?想都不用想,你肯定“忽”地就站起來了,你一定會想,這個椅子怎么突然就飛起來了?
你不是說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玩游戲嗎?為什么一把椅子就讓你玩不下去了呢?要知道,這把椅子跟你可沒有什么關系,那為什么你會在第一時間就站起來尋找原因呢?很簡單,因為人類是有智慧的生命,基因注定了每個人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好奇心,好奇心也是人類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之一.再繼續設想一下,我們什么時候不關注這把椅子了呢?等我們找到椅子飛起來的原因以后.
假設我們發現椅子上面拉著一根細線,或者我們發現這椅子是紙糊的,它特別輕,風一吹就動了.總而言之,不管具體原因是什么,只要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立刻就不會再關心它了,轉回身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去了.但是,如果你找來找去,沒發現這把椅子飄起來的原因,那這事兒可就麻煩了,你一定會坐立不安,甚至會招呼一幫人來幫你分析,直到找到原因為止.如果仍然找不到原因,恐怕你就得趕緊搬家了,難道你還敢繼續在這個房子里住下去嗎?
這件事說明了什么呢?它說明我們的好奇心是由求知欲推動的,所謂求知就是不斷找出一個個事件背后的原因,找出一個個奇怪現象的合理解釋.我們把所有這些解釋歸集到一起,變成了世界上所有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所有現象背后的總規律.這個總規律,不就是知識嗎?人類求知的欲望大于一切欲望,人類求知的樂趣大于所有的樂趣.那么,數學是什么呢?數學是所有知識的根基:數學里有各種各樣的精彩故事、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在本書中,我會從理論到實際,從歷史到未來,把這些好玩的東西串起來,這遠比一把飄起來的椅子要好玩得多.
那么,為什么數學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思考一個看似和數學無關的問題:“請問,你怎么知道現在的自己是正在做夢呢,還是醒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