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是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于是就有了刀劍。故而:“天子一怒血流成河、布衣一怒血濺五步、圣人一怒口誅筆伐、智者殺人指不染血”。
螢玉原本是趙國云中人氏,秦獻公當年從趙國購得螢玉作為陪王子‘贏渠梁’的伴讀(贏渠梁及是后來的秦孝公)。由于螢玉生的聰慧又兼氣質高雅,后來秦獻公就認螢玉為義女。
贏渠梁比螢玉年長三歲,于是就與之兄妹相稱。螢玉從此就飽讀詩書,尚文習武,所以就頗具幾份豪氣。螢玉雖為女子卻也尊崇忠孝和仁義,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趙國人。
螢玉從小在秦國王室之中長大,故而對權謀之策也深有心得體會。如今螢玉被哥哥秦孝公嫁給了商鞅為妻,而商鞅的狼子野心早已經是昭然若揭。
商鞅先是攢掇秦孝公窮兵黷武,增加徭賦。緊接著又啟及了‘連坐之法’,‘一家有罪而九家連舉,若不糾舉,則十家連坐’。
秦孝公在商鞅的慫恿下,對內實施嚴刑峻法,對外又是連年的征伐。秦國的百姓們被折騰的苦不堪言,其他的鄰國們亦是如此。
在螢玉看來,自己的丈夫商鞅就是個毫無廉恥的‘魔鬼’。首先,商鞅為了榮華富貴而拋棄了原來的妻子和孩子,他在秦國謀得爵位之后就迎娶自己為妻。
再則,商鞅所主張提出來的全部策略,都是一些殺人和奴役百姓的邪惡勾當,這讓秦國的百姓們如同是生在了水火之中。介于此,螢玉就決心殺之而后快。
商鞅在秦國雖然被拜為左庶長,但并非真正的王族。領政的庶長大臣們,后來又被虛化成軍功爵位,再然后,更是沒有了實職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