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民本篇
- 沈泓 王本華主編
- 1598字
- 2020-05-27 17:02:26
知識廣角
星辰之神
福星為什么不直接叫福神呢?為什么把一個具體的人或神說成星呢?這是因為,古人把天想象成一個巨大的圓形屋頂,所有星辰都在上面巡游。
起初人們把天上星辰想象成恐怖的怪獸模樣。道教興起,他們也被晉升官職,統稱為星官。其中有三位星官的職責最為重要:他們分別是專門賜予福氣好運的福星,負責加官晉爵的祿星,保佑人們長生不老的壽星。三位合稱福祿壽三星。
福神離不開祿、壽,所以福祿壽三星在民間常相伴出現,代表福的天官、代表官祿的員外郎和代表長壽的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明清時期,民間更是常將福祿壽三星一并奉祀。舊時農歷新年,《三星圖》和《福祿壽三星》常掛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心愿。
現存最古老的星官畫像繪制于約一千三百年前唐朝開元年間,名為《五星二十八宿圖》,里邊描繪“金、木、水、火、土”五星和二十八位星神形象。福星排在眾星之首。

福祿壽三星/桃花塢年畫

天官賜福/武強年畫

天官賜福/濰縣年畫
福神神職
福有很多的含義,人們創造的福神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神職。福神由此而獲得了兼容眾多吉祥神神職的功能,但同時也就失去了鮮明的特征,其形象與功能變得模糊不清。人們在祈求某一具體的好運時,往往會供祀專司某職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們祈求的目標比較空泛的時候,才成為人們供祀的對象。
民間奉“福星”為吉祥神,因此舊時全國各地的“三官廟”香火旺盛,人們極為虔誠,按時進香朝拜,希望得到福神庇佑,“福星”高照。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求福禮俗,如婦女行禮,雙手按住右腹,口稱“萬福”;造房上梁掛塊紅布,上寫“紫微高照”字樣;稱人有“福相”“福氣”,是對人家最好的稱贊。
明朝時,天官成了神州大地公認的福神,福神的形象也逐漸趨于統一。天官形象經常見諸民間流傳的“天官賜福”年畫,濰縣、朱仙鎮、武強、鳳翔等地皆有“天官賜福”年畫。辭舊迎新之際,福神進入了千家萬戶,門窗、墻壁上,“天官賜福”年畫隨處可見。
福星擁護的陳元植
宋朝時,有個名叫陳元植的老人,家境寬裕,平日喜歡默默行善,就連家禽、小蟲也經常得到他的幫助。每次到了吃飯時間,數百只鳥兒都會從四處飛來,等待老人喂食。這種善行他一直維持了十多年。
某天晚上,老人夢見一位身長三尺多的紅衣人,對他說:“您這一生積了許多陰德,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因您而過得很好。本來您的壽命并不長,不過因為積了這些陰德,所以壽命可以延長至九十九歲。”
這樣又過了幾年以后,一天晚上,老人獨自在家時,突然從他的衣袖中跳出一個影子。瞬間,那位三尺多高的紅衣人又出現在老人面前。他拱手作揖后說道:“原本您的壽命不會超過四十歲,但是因為行善所積的福德很大,因此上天派我來保護您。現在您已經百歲,應該是回到天上的時候了!”紅衣人說完這些話后,就消失不見了。
老人聽了以后,便交代子孫幫他選一塊墓地。到了下個月,老人無疾而終,安詳地過世了。

吉祥如意/鳳翔年畫

天官賜福/鳳翔年畫

福神/南通年畫
百子圖
百子圖,我們也叫它百子迎福圖、百子嬉春圖、百子戲春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有一種特定的含義。由于“百”含有大或者無窮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賀的良好愿望發揮到了一種極致的狀態。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上到古代的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愿意在喜慶甚至平時用上它,因為大家相信,愿望好,結果一定會好。
傳說周文王有很多兒子,當他在路邊撿到雷震子的時候,他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了,加上雷震子這個“雷公嘴”,正好一百個,所以說文王百子。中國古人的觀念是孩子越多越好,“子孫滿堂”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最主要的表現,“周文王生百子”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許多“百子圖”流傳至今。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詩經》,是歌頌周文王子孫眾多而賢能的。畫面常用諧音諧意,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多孫,子孫昌盛,萬代延續。

百子圖/桃花塢年畫

百子圖/桃花塢年畫

榴開百子/桃花塢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