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涼山故事
  • 李輝
  • 4094字
  • 2020-05-22 16:00:42

大地恩賜西昌,造就“袖珍天府”

何萬敏

史書記載,今天的西昌,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形象地描述了司馬相如和漢武帝的談話:“司馬長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冉、斯榆之君皆請為內臣。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還報天子,天子大說。”這是說,邛都(西昌)、筰都(沈黎)、冉(漢嘉)這一條路線,秦時曾經設置過郡縣,道路也曾溝通,是秦末農民起義后,群雄割據時無人過問,這才放棄的,現在要恢復它,比通南夷容易。后來,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漢武帝在邛都設置了越巂郡,轄十五縣,屬益州。

西昌作為城市誕生的歷史,確切地說就從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開始了。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西昌,被稱之為“土城”的舊跡,就是漢代邛都故城遺址。在西昌東南高枧,曾發現過許多漢磚和漢闕,有一漢磚上有“元初三年”字樣。到隋唐稱巂州,南詔稱建昌府,元稱羅羅斯宣慰司,明為四川行都司,清為寧遠府,民國稱寧屬。

古人有遠見,看重的是這里的富庶。那個時候的他們,顯然更懂得如何靠天吃飯。

盡管“天府”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本是一種官名,但后來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天府之國”逐漸變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詞,終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則地理常識。

2008年,《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十大新天府”。西昌平原,被資深評選專家學者譽為“袖珍天府”:在人們的傳統視野里,天府應該是那些有著巨大人口承載力和富饒物產的大型平原,比如成都平原和關中平原。事實上,一些小平原也同樣擁有豐富的物產和美景,像四川西昌平原、云南麗江壩子、大理壩子和海南萬泉河流域,它們更能體現我們所追求的精致生活,難道不能稱作“袖珍天府”嗎?

專家的眼光獨到,稱西昌平原“不乏精彩與妖嬈”——有同樣的陽光、同樣的流水、同樣富饒的土地和同樣豐富的物產,甚至還有同樣悠久的歷史和人文——就像民間隱藏的小家碧玉一樣,西昌完全就是精致生活的福地。

前面說到的西昌平原,事實上是安寧河谷平原的中心地帶。安寧河,古稱“孫水”,盡管也有過洪水泛濫的時候,但在久遠的歲月里,安寧河是一條寧靜溫婉的河。它發源于蜀山之王貢嘎山南麓的冕寧縣北部山區,全長351公里,長麻吊線地流到了攀枝花,在那里與雅礱江短暫匯合后匯入金沙江。涼山州境內的安寧河谷,在以西昌為中心的中游地區,形成了開闊的谷地,這些谷地最窄處幾公里,最寬處達20公里,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這就是安寧河谷平原,是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川西南唯一最大河谷平原。換句話說,正是奔流不息的安寧河水,給予了安寧河谷平原的人們以哺育和洗禮,應驗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兒女的不老箴言。

西昌平原是安寧河谷平原的中心地帶。

邛海是四川省面積第二大湖泊。

有了這樣一條鮮活的流水還不稀奇,哪一個城市不喜歡挨著河流呢,關鍵是就在西昌城的旁邊,天賜一汪碩大而清澈的湖泊叫邛海,水域面積有32平方公里,相當于5個杭州西湖那么大,而資料記載20世紀30年代的邛海面積為42平方公里,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西昌人自豪地對朋友說,邛海比西湖大多了!大是一方面,邛海的水質也讓當地居民引以為豪,因為西昌供排水公司有一處取水,是直接從邛海而來供應給城市居民飲用的。

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所塑造的大地、山川、江河、湖泊,其實令人類科技文明和文化文明之外的一切奇思妙想都相形見絀,只要你行走的地方越多,看見過的山川風物越多,體會就會越深。你看,恰恰就是在邛海湖畔,恰恰就是在西昌城邊,海拔2317米的瀘山,樹木成林,郁郁蔥蔥,松濤滾滾,眾鳥啁啾,與邛海相呼應,共同為漸次擴張的城市發揮雙肺的功能,長年累月地調節高原山地干燥的氣候,吐故納新,與燦爛陽光和河谷風帶一道共同給予西昌城冬暖夏涼。“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作為西昌的城市口號,與其說是對外產生某種效應的宣傳策略,還不如說本身就是這個城市的內在品質和科學發展定位。

山水城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安寧河流經西昌市境內長85.6公里,流經18個鄉鎮,流域面積2460平方公里,兩岸有耕地20.31萬畝,歷史上就是四川最著名的糧倉之一。由于平原兩側均為突起的山脈,河谷干熱,全年日照時間長達2600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再加上安寧河和邛海豐富的水資源,這里簡直成了農業資源最獨特、最豐富、最具優勢和開發潛力的地區,適宜農耕,就意味著適宜人居。單是蔬菜,西昌平原現在種植的就有100多種,當四川其他地區及周邊省份還處于嚴寒籠罩之中,田野里的蔬菜還是尖尖小苗時,西昌平原出產的蒜薹、胡豆、番茄、青椒、春筍等已經帶著春天的氣息沖州撞府。至于蕎麥和土豆、玉米和水稻等諸多糧食作物,其產量長期以來居于四川領先地位。與糧食和蔬菜競相生長的則是花卉,從春天到冬天,一年四季都有開不完的鮮花,無論你什么時候來到西昌,首先映入眼簾的,總是各種各樣的花朵。

花期最長的三角梅,一簇接著一簇綻放艷麗的花朵,可以盛開好幾個月,開得紅紅火火的;算不得名花,而且還賤,用手去折下枝來,插進濕潤的土里并注意保持一定濕度,埋藏泥土里的枝莖便生出根須來,上面的枝干慢慢發葉開花,這樣隨便地繁衍一氣,西昌的園林、綠地、大街小巷、高樓住戶的防盜欄鐵籠子里,到處是紅艷艷的三角梅一點不稀奇。倒是成都人來西昌很容易被紅艷艷的三角梅惹紅了眼,他們不辭辛勞,連花帶盆地把三角梅請回成都,活還是容易活,只是不怎么開花,甚至有些干脆只是長綠油油的葉子整死不開花,問題就出在成都缺少陽光的照射。三角梅的紅色、紫色、黃色、白色,其實都是西昌高原強烈的陽光打扮出來的顏色,太陽辣,陽光兇,光照強,葉子曬得打卷卷了,花朵正抖擻精神妖冶迷人。

毫無疑問,“天府”首先必備的要素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富庶豐饒”,但是,從農耕文明發展到今天,人們在充分享受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物質膨化時,反而“時空倒轉”開始追求田園牧歌似的“世外桃源”,人們苦心尋找的生活方式,用現在的流行語叫“幸福指數”。

所以我覺得“幸福指數”的較高體現,實際上就是以簡單的生活、內心的愉悅追求“天人合一”的東方境界。

西昌北接蜀地,南通滇黔,物產豐富,道路雖然崎嶇不便,卻是四川通往西南邊疆的重要通道,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所矚目。

在古南方絲綢之路上,西昌成為重鎮。“清風雅雨建昌月”,說的就是三個重鎮:清溪關風大,雅安城雨多,西昌城月明。古南方絲綢之路以四川成都為起點,向南分為東西兩條主道,即“西夷道”和“南夷道”。

西夷道出成都南門萬里橋后,經邛崍、雅安、滎經翻越大相嶺而至漢源。歷大渡河、穿清溪關后進入今涼山彝族自治州境,順安寧河谷南下至西昌,再沿河而下翻越川滇交界的方山后直達大理,其大部路段與今天的川滇公路西路相重合。

那時的行走,全憑馬幫和人的腳力。可以想象,有了這一條古道,有了南來北往走動的人群,西昌這座古城也就有了許多生機和活力。每一處盆地所在,都形成了一些或大或小的聚居區;穿過高山峽谷,眼前豁然開朗,會發現西昌是安寧河流域串珠狀盆地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塊盆地。許多人跋涉了千山萬水抵達西昌,被金色的黃昏所震撼。如果從城東南約一公里的大墳堆村古邛都縣遺址的土臺上瞭望,可見到邛都向東南延展,海濱村落散建在低平的水邊沃土之上。古邛海的范圍肯定要更大一些,入夜,幾星漁火,萬頃波鱗,令人不飲而醉。但它實在是一個遙遠的地方。

后來,人類學家費孝通也站上山頭,放眼眺望。層疊的山脈由深漸淺的顏色鋪排開去,近處的松林在涼山燦爛的陽光下蒼翠欲滴;拉開夾克外套的拉鏈,白色的襯衣迎來一陣鄉野的微風。已是80歲高齡的費老,精神矍鑠,瞇起了雙眼,內心浮起的依然是對“鄉土中國”的熱愛之情。這是1991年6月的涼山。集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與民族學家于一身的費孝通先生,此行之后提筆寫下長文《涼山行》,提出開發大西南思路,回應著他十余年來有關“藏彝走廊”漸行漸近的種種探索與發現。

從中學學習地理課起,我們就知道了中國地形的總體構造為西高東低,故大多數江河依勢自西向東奔流不息。但在東經95度至105度之間,卻有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六條大江及其眾多支流并肩自北向南奔流而下,一瀉千里。湍急的水流將青藏高原東南緣的西藏東部、川西北高地和云貴高原西部一帶,縱切出一條條深谷和南北走向的山脈,這一獨特的地理單元,就是聞名遐邇的橫斷山高山峽谷地帶,也是地理學上通常所稱的橫斷山脈地區。

“藏彝走廊”大體就是在這樣一個區域。這里就是藏緬語族諸部南下和壯侗、苗瑤語族諸部北上的交通要道。藏、彝、羌、怒、白、傈僳、普米、獨龍、哈尼、納西、阿昌、景頗、拉祜等數十個少數民族部落在這里世代繁衍、交往、遷徙,為后人留下大量古老文化信息,日積月累形成了一條特殊的歷史文化沉積帶。

在這條悠遠漫長的走廊上,四川的藏彝民族片區,是目前我國民族文化保留完好、歷史積淀豐富但同時又留下太多疑問的地區,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南邊“百越文化”與巴蜀文化的相遇要塞,是“神秘的文化寶庫”。走廊很大一部分至今仍然以原生形態活著。譬如,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和鮮水河流域的藏族族群扎巴人中,至今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母系社會形態;北端的高原,不僅保留著藏傳佛教現存的所有教派,而且還存在著西藏地區已完全消失的覺囊派,甚至藏傳佛教傳入以前最古老的本教也在這里較好地保存著;南端的納西族中,俄亞大村蜂窩式建筑令人嘆為觀止的圖景中,仍然保留著迄今為止世界上形態最原始的“東巴文”象形文字系統。繽紛各異的民族文化,會把今人引入斑斕的文化迷宮的。

追尋著先人的足跡,“藏彝走廊”概念提出20年后,費孝通先生還惦記著:“六江流域天然的河谷通道,民族種類繁多,支系復雜,相互之間密切接觸和交融。對這條走廊展開文獻和實地田野考察,民族學、人類學、民族史學家能看到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歷史和這一歷史的結晶,從而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有一個比較生動的認識。”他告誡,“對走廊的考察研究,有助于我們從特定地區內部認識‘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接觸歷史與現狀,擔當‘文化自覺’的歷史使命”。

涼山古道成了藏彝走廊上的重要一段。只是許多文化事象至今未見公論,許多謎團尚存于史籍的空白處、泥土的掩藏下——光陰通過走廊,但未完全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钟山县| 东至县| 正镶白旗| 东乡族自治县| 泸水县| 大英县| 定襄县| 娱乐| 潜山县| 无极县| 安化县| 巩留县| 阿尔山市| 南乐县| 五华县| 西青区| 库尔勒市| 通辽市| 博客| 江永县| 扎兰屯市| 德保县| 珲春市| 浦城县| 斗六市| 芜湖市| 长治市| 哈密市| 政和县| 临澧县| 桓台县| 玉树县| 高台县| 临海市| 榕江县| 宁河县| 徐州市| 巧家县| 镇康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