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西山經
西山經之首
《西山經》華山之首①,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②。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③,其脂可以已臘④。
【注】
①張步天《山海經概論》認為“《西山經》底本是西周時調查記錄,寫成的時間不會晚于戰國?!段魃浇洝肥捉浐汀洞味洝访枋龅牡赜蛑饕陉P中。”②洗石:即洗澡石,可以磢體,去垢圿。③羬(qián)羊:即捻角山羊。郭璞《注》謂:“今大月氏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彼剖峭鈦砦锓N?!稜栄拧吩疲骸把蛄邽榱{?!奔粗^此羊。④已臘:治愈皮膚皴裂。
【譯】
《西山經》華山之首,是錢來山,山上長著很多松樹,山下多產洗澡石。山上有種野獸,它的形狀像羊而長著馬尾,名叫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治愈人皮膚的皴裂。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灌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渠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
②。
【注】
①(tóng)渠:黑水雞,山雞的一種。②
(bào):皮膚起皺。
【譯】
向西四十五里,是松果山,灌水由此山發源,向北流淌注入于渭河中,山中蘊藏著豐富的銅礦。有一種鳥,名字叫渠,它的形狀像山雞,身子是黑色的,長著紅色的足,可以治療皮膚起皺的病。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①,削成而四方②,其高五千仞③,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④,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注】
①太華之山: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華陰市西南。郭璞《注》:“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漿;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險僻不通。《詩含神霧》云?!雹谙鞒啥姆剑褐干絼菥汀"圬穑汗糯L度單位,八尺為一仞。④肥遺:一種大蛇,或以為是大型的圖騰。郭璞《注》:“湯時,此蛇見于陽山下?!?/p>
【譯】
再向西六十里,是太華山,山形四方形而陡峭,像是鬼斧神工削成的一樣,山高達五千仞,寬達十里,鳥獸無法棲息在這里。有一種蛇,名叫肥遺,長著六只腳兩對翅膀,肥遺出現的地方就會發生嚴重的旱災。
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①,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牛②,其陰多磬石③,其陽多
琈之玉④。鳥多赤
⑤,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⑥,狀如烏韭⑦,而生于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
①小華之山:即少華山。畢沅《新校正》:“山在今陜西華州南十里。”②(zuó)牛:即羚牛,體型碩大,生活在山區。郭璞《注》:“今華陰山有野牛、山羊,肉皆千斤?!奔创伺?。③磬石:可以制作磬的石頭。④
琈(tū fú):玉名。《說文解字》玉部未收此二字。⑤赤
(bì):紅毛山雞。郭璞《注》:“胸腹洞赤,冠金,皆黃頭綠尾,中有赤,毛彩鮮明。音作‘蔽’,或作‘鱉’。”⑥萆荔(bì lì):一種香草?!峨x騷》作“薜荔”。⑦烏韭:一種蕨類植物,附生于巖石或樹干上,分布于西南和東南。郭璞《注》:“在屋者曰昔邪,在墻者曰垣衣?!?/p>
【譯】
再向西八十里,是少華山,山上的樹木以荊棘和杞樹最多,野獸則多見牛,北面山上多可以制作磬的石材,南面山上多
琈之玉。鳥兒則多見一種紅色的山雞,可以躲避火災。草類中多見薜荔,形狀像烏韭,但生長在石壁上,也緣樹干生長,人吃了它可以治療心痛病。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①,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花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②,其狀如羊而赤鬣。其鳥多③,其狀如翠而赤喙④,可以御火⑤。
【注】
①符禺之山:符禺山,可能是少華山余脈。②蔥聾:即藏羚羊。③(mín):紅腹錦雞,屬翠鳥科。④翠:翠鳥。赤喙:紅色的嘴巴。⑤御火:避免火災??赡苁侵讣漓脒@種鳥可以避免火災。
【譯】
再向西八十里,是符禺山,山的南面蘊藏豐富的銅礦,山的北面蘊藏豐富的鐵礦。山上有一種樹,名叫文莖,它的果實像棗,人吃了可以治療耳聾。草類中多產條,形狀像葵菜,但開著紅色的花結黃色的果實,像嬰兒的舌頭,人吃了可以不迷惑。符禺河從山上發源,向北流淌注于渭河。山里有很多叫蔥聾的野獸,它的樣子像羊而長著紅色的鬣毛。山上還棲息著很多鳥,它的形狀如翠鳥而有紅色的嘴巴,人們祭祀這種鳥可以防御火災。
又西六十里,曰石脃之山①,其木多棕、楠②,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食之已疥③。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④,以涂牛馬無病⑤。
【注】
①石脃之山:石脃山,華山支脈,在今陜西省境內。畢沅《新校正》曰:“舊本脃作‘脆’,非?!雹谧兀鹤貥?。郭璞《注》言其樹“高三丈許,無枝條,葉大而圓。枝生梢頭,實皮相裹”。楠:即楠樹。③疥:疥瘡,一種皮膚病。④赭(zhū):含有鐵礦的赤土。⑤牛馬:牛角。“馬”當作“角”。意謂以赭涂于牛角以避邪,這是上古時代一種為牛驅病的巫術。
【譯】
再向西六十里,是石脆山,山上長滿了棕樹和楠樹,草類中有很多條草,草葉似韭,有白色的花和黑色的果實,人吃了可以治愈疥瘡。山的南面有多彩的玉石,北面蘊藏豐富的銅礦。灌水發源于此山,向北流淌注入禺水。灌水河床多含赤鐵礦,故而水流呈紅色,將紅色的河泥涂抹在牛角上可以防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①,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②,其中多魚③,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
④,其獸多
牛、羬羊。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⑤,可以殺蟲。
【注】
①杻(niǔ):似棣而細葉,一名土橿。橿(jiāng):即橿樹,木質細密堅硬,適合造車。②招水:河名,渭水支流。③(bàng)魚:畢沅《新校正》以為即蚌。④
(mèi):竹子的一種。郭璞《注》:“今漢中郡出
竹,厚里而長節,根深,筍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雹莅O(lì):一種疫病,或以為惡疾。
【譯】
再向西七十里,是英山,山上生長著大片的杻樹和橿樹,山北面富藏鐵礦,南面富藏紅銅礦。禺水發源于此山,向北流淌注入招水,禺水中盛產魚,其形狀像鱉,叫聲像羊。禺水北岸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箭竹,那兒有成群結隊的野牛和野羊。有一種鳥,形狀如鶉,黃色的身子紅色的嘴,名字叫肥遺,人吃了可以治療惡疾,還可以殺死寄生蟲。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①,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花而赤實,其狀如赭②,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③。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④,多蒼玉。丹水出焉⑤,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⑥。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⑦,以毛射物⑧,名曰豪彘⑨。
【注】
①竹山:大秦嶺。郝懿行《箋疏》謂:“山在今陜西渭南縣東南四十里,俗名大秦嶺,亦曰箭谷嶺,蓋因多竹箭得名。”②赭:紫赤色的石頭。③胕(fú):浮腫。④竹箭:即筱,細竹。⑤丹水:河名,流經今陜西境,匯入洛水。《水經注》:“上洛縣,洛水東與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東南流,注于洛?!雹奕唆~:如魚,四腳。⑦黑端:一頭黑色。⑧以毛射物:用毛刺物。此句今本無,郭璞《注》有此句,《文選·長楊賦》李善注引有此句,郝懿行《箋疏》以為當補入。今從之。⑨豪彘:豪豬。郭璞《注》:“狟豬也,夾髀,有粗豪,長數尺,能以脊上豪射物。亦自為牝牡。狟,或作‘豭’,吳、楚呼為鸞豬,亦此類也?!?/p>
【譯】
再向西五十二里,是竹山,山上生長著很多高大的喬木,山的北面富藏鐵礦。有一種草,名字叫黃雚,形狀像樗,葉子像麻,白色的花,紅色的果實,形狀像赭石,用它洗浴可以治療疥瘡,還可以治療浮腫。竹水發源于竹山,向北流注入渭水,竹水北岸生長著茂密的竹箭,水中產青玉。丹水從此處發源,向東南方向匯入洛水,水中出產豐富的水玉,還有很多娃娃魚。那里有一種野獸,樣子像豬而長著白毛,毛像發笄般尖硬且一頭是黑色的,它用毛作為防御的武器。這種野獸的名字叫豪豬。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①,枳葉而無傷②,木蟲居之③。有草焉,名曰熏草④,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⑤,佩之可以已癘。
【注】
①盼木:即柈木,可用以制做案盤。②枳:枳樹,葉子有刺,此句云盼木葉似枳樹葉而無刺。③木蟲:寄生在樹干之中的蛀蟲。④熏草:即蕙草,綠葉紫莖,多生于低濕的洼地。常在七月間開花,香氣濃郁。⑤蘼蕪:一種香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開白色小花,有香氣。主要分布在陜、甘、云、貴一帶??扇胨帲嗫芍葡懔?。
【譯】
再向西二十里,是浮山,山上生長著大片的柈木,葉子像枳樹葉但沒有刺,樹干中有蛀蟲。山上長著一種熏草,葉子如大麻而莖呈方形,開著紅花,結的黑色果實,氣味香如蘼蕪,人佩戴這種香草可以防治傳染病。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①,漆水出焉②,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③,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④。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夔⑤。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名曰橐⑥,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⑦。
【注】
①羭(yú)次之山:羭次山,或以為即岐山。羭,雄性的綿羊。②漆水:即今源出岐山的漆水。③棫(yù):即白桵樹,又名扁核木。叢生有刺,屬落葉灌木,果實黑色球形。④嬰垣之玉:郭璞《注》謂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傳寫謬誤,未可得詳。江紹原以為即嬰脰之玉,即戴于頸項之上的玉飾。⑤夔:母猴。郭璞《注》言:“亦在畏獸畫中,似獼猴投擲也?!雹揲?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CF180/1680859170400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57-2.png?sign=1753490014-Q2UXGZA9rXbLQjXPk89vBjJuAweJap2X-0-4bd08f8fea0bc876d4f3d8a9a483cb2d">:或以為是短耳貓頭鷹,體長35—45厘米。⑦不畏雷:不懼怕打雷。謂人著其毛羽,不畏天雷。
【譯】
再向西七十里,是羭次山,漆水發源于此山,向北流注入渭水。山上生長著許多白桵和橿樹,山下長著茂密的竹箭,山的北面富含赤銅礦,南面盛產美麗的籽玉。那兒有一種野獸,形狀如禺而長著長長的臂膀,擅長投物擲遠,它的名字叫夔。那兒有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面似人臉而只生一足,名字叫橐,冬季出來活動,夏季就蟄伏了,人們穿了以這種鳥的羽毛制成的衣服不害怕打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①,無草木。逐水出焉②,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注】
①時山:畢沅《新校正》以為因立畤在山,故又稱畤山。畤為秦漢以來祭天的場所。②逐水:或作“遂水”,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認為即乾峪水。
【譯】
再向西五十里,是畤山,不生草木。逐水發源于此山,向北流注入渭水,水中盛產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①,上多丹粟。丹水出焉②,北流注于渭。獸多猛豹③,鳥多尸鳩④。
【注】
①南山:即終南山,亦即《詩經·秦風·終南》所謂“終南”。②丹水:或以為即赤水,或以為陜西周至縣東的黑水河。③猛豹:猛獸,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有的學者認為猛豹就是大熊貓。豹或作“虎”。④尸鳩:鷹科大型猛禽,或以為是布谷一類的鳥。
【譯】
再向西七十里是終南山,山上多丹砂。丹水發源于終南山,向北流注入渭河。山中有一種叫猛豹的野獸,還有一種叫尸鳩的猛禽。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①,上多榖、柞②,下多杻、橿,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水出焉③,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④,南流注于漢水⑤。
【注】
①大時之山:太白山,因立畤,故又稱太畤山。②榖:又稱谷漿樹,桑科喬木,樹皮可以造紙。③涔(cén)水:即今斜水,又稱太白河。④清水:即今褒河。⑤漢水:即今沔水,亦即東漢水。
【譯】
再向西八十里是太畤山,山上生長著很多谷漿樹和柞樹,山下生長著許多杻樹和橿樹,山北坡富有銀礦,山南坡富有白玉。涔水發源于此山,向北流匯入渭水,清水也發源于此山,向南流匯入東漢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①,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②;囂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水③。其上多桃枝、鉤端④,獸多犀、兕、熊、羆⑤,鳥多白翰、赤⑥。有草焉,其葉如蕙⑦,其本如桔梗⑧,黑華而不實,名曰骨容⑨,食之使人無子。
【注】
①嶓(bō)冢之山:嶓冢山,在今甘肅隴南,漢水發源于此山。郭璞《注》謂此山“在武都氐道縣南”。畢沅《新校正》以為在甘肅秦州西南六十里。《地理志》云隴西《禹貢》嶓冢山在。畢說是。②沔(miǎn):即沔水,畢沅《新校正》謂沔水首受西漢水,北承沮水,亦曰東漢水?!端洝吩沏嫠鑫涠季诳h東狼谷。其說是。③囂(xiāo)水:水名,在今甘肅天水境,匯入渭河。湯水:或作“陽水”,所在與囂水同,亦入渭水。④桃枝:桃枝竹,現名矮竹,一種毛竹,柔而細,可編竹席、竹器。鉤端:今名刺竹,桃枝一類的竹子。⑤羆(pí):即棕熊,似熊而黃白色,猛憨,能拔樹。⑥白翰:即白,亦名
雉。見《爾雅》。學名為白鷴,又名翰雉、白雉、銀雞等。這種鳥體長約1.1—1.4米,棲息于山林。⑦蕙:即蘭蕙,蘭科香草。⑧本:根也。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⑨骨容:或以為即肉蓯蓉,屬列當科寄生草本植物,又名肉松蓉、縱蓉、地精、金筍等,可入藥,治男子陽萎、女子不育?!稜栄拧め尣荨吩唬骸皹s而不實謂之蓇。”
【譯】
再向西三百二十里,是嶓冢山,漢水發源于此處,東南流入沔水。囂水發源于山的北面,向北流匯入陽水。山上長滿了叫作桃枝和鉤端的矮竹子,山中有犀牛、黑熊、棕熊等野獸,還有白鷴、錦雞。有一種香草,葉子如蕙,根如桔梗,開藍色的花,不結果實,名字叫肉蓯蓉,吃了使人不生育。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楠,下多菅、蕙①。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②,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③,名曰櫟④,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⑤,可以走馬⑥,食之已癭⑦。
【注】
①菅:一種茅草。②溪邊:或作“谷遺”,是。郝懿行《箋疏》以為是一種狗。郭郛《注證》以為當是巨松鼠,筑巢生活在樹上,以植物為食。③赤翁:紅色的頸毛。翁,指頭下的毛。④櫟:郭郛《注證》以為即紅腹鷹,是一種以捕食小動物為生的猛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北方。⑤杜衡:即杜若,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馬兜鈴科,味辛微溫,久服益氣輕身?!峨x騷》:“采芳洲兮杜若。”⑥走馬:使馬快跑。郭璞《注》曰:“馬得之而健走?!钡闷湟狻"甙`:即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
【譯】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天帝山,山上生長著很多棕樹和楠樹,山下有很多茅草和蕙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狗,名叫溪邊,以其毛皮做墊子使用可以使人不迷惑。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如鵪鶉,渾身黑色的花紋而頸下是紅色的,名叫櫟,人吃了可以治療痔瘡。有一種草,它的形狀像葵,它的氣味像蘼蕪,名字叫杜衡,馬聞到這種草的氣味就會快跑,人吃了可以治療大脖子病。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①,薔水出焉②,西流注于諸資之水③,涂水出焉④,南流注于集獲之水⑤。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⑥,可以毒鼠⑦。有草焉,其狀如藁茇⑧,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而四角⑨,名曰如⑩。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注】
①皋涂之山:畢沅《新校正》、郝懿行《箋疏》校作“鼻涂之山”,郭郛《注證》以為當即甘肅岷縣的東山、梅川至申都間山嶺。②薔水:河名,洮河的支流。薔,郭璞《注》以為或作“蕢”,又作“葍”。皆形近而誤。③諸資之水:資水眾支流的總稱。據《水經注》:“西漢水又西南,資水注之。水北出資川,導源四壑,南至資峽,總為一水,出峽西南流注西漢水?!敝T資水,或即眾水匯集于資水,故稱。④涂水:郭郛《注證》以為白龍江上游向南流之水。⑤集獲之水:眾水所集而成之江水,大約是指白龍江。⑥礜(yù):即礜石,一種硫化物類礦物質,主要成份有砷、鐵、硫等,有毒,可以殺鼠。⑦毒鼠:毒殺老鼠。⑧藁茇(gǎo bá):郭璞《注》:“香草?!碑呫洹缎滦U芬詾榧崔槐尽J且环N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強烈氣味揮發油,一般生長在山坡上。⑨人手:前兩腳似人手。⑩(zhuó)如:舊本原作“
如”,據郝懿行《箋疏》校改。
如即四腳羚,偶蹄目,???,體態似羚或小鹿,頭頂四只角,前后兩排。生活于森林邊緣或灌木叢中,以草為食。主要分布于甘青藏地區。
【譯】
再向西南三百八十里,是皋涂山。薔水發源于此山,向西南流注入于諸資河。涂水發源于此山,向南流注入集獲之水。山的南坡多產一種丹砂,山北則富含銀礦和金礦。山上生長著密密的桂樹。還有一種白色的礦石,名叫礜石,可以用來毒殺老鼠。有種草,外形像藁本,葉子像葵葉,背面是紅色的,名叫無條,也可以用來毒殺老鼠。有一種野獸,外形似鹿,長著白色的尾巴,馬的蹄子,前面兩只蹄子像人的手,頭上長著四只角,名叫四角羚牛。有一種鳥,形狀如鷂子,爪子卻像人腳,名叫數斯,吃了這種鳥的肉可以治療大脖子病。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①,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②,西流注于赤水③,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④。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
⑤。
【注】
①黃山:郭璞《注》以為即漢代始平槐里縣之黃山,在今陜西興平?;蛞詾辄S山為甘肅臨洮之東山。②盼水:或以為甘肅合作市、臨夏市境內之大夏河。③赤水:或以為即洮河。④:黃牛的一種。郝懿行《箋疏》:“《周書·王會》云:‘數楚每牛?!颗U?,牛之小者也?!痹妗缎Wⅰ芬詾榧创?。⑤鸚
:即鸚鵡。
【譯】
再向西八十里,是黃山,山上不生其他草木,生長著茂密的竹箭。盼水發源于此山,向西流注入赤水,其中多玉石。有一種野獸,形狀如牛,毛色蒼黑而長著大大的眼睛,名叫每牛。有一種鳥,形狀如貓頭鷹,青色的羽毛,紅色的嘴巴,能模仿人說話,名叫鸚鵡。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玉,其陰多旄牛、羚、麝①;其鳥多②,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③,可以御火④。
【注】
①羚:即羚羊,似羊而大角,生活在山崖間。麝:香獐,鹿科動物,郭璞《注》謂似獐而小,有香。這兩種動物都見于西北高原。②(lěi):鼯鼠,因其在樹枝間跳來跳云,古人誤以為是鳥類。體長約四五十厘米,體毛褐色,尾長,四肢短,善爬樹,糞便可入藥,稱五靈脂。③兩首四足:兩只腦袋四只腳。④御火:指這種鳥出現預示著雖有火災,但可以防御。
【譯】
再向西二百里,是翠山,山上生長著很多棕樹和楠樹,山下有茂密的竹箭,山的南面有許多黃色的玉石,山北面有成群的牦牛、羚羊和香獐。山間鳥類中的數量最多,它的外形象喜鵲,紅黑色的身子長著一種特別的飛膜,兩頭四足,人看到它會警惕火災。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山①,是
于西海②,無草木,多玉。凄水出焉③,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④、黃金,多丹粟。
【注】
①(guī)山:或以為即今青海之日月山。②
(chún):矗立如堤防。郝懿行《箋疏》謂:“蓋埤障之義?!蔽骱#杭辞嗪:?,先秦時稱西海。③凄水:譚其驤《論》以為即青海湖附近的倒淌河。郭璞《注》:“凄,或作‘浽’?!雹懿墒翰噬氖^。郭璞《注》:“石有采色者,今雌黃、空青、綠碧之屬?!?/p>
【譯】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是山,此山矗立于青海源畔,山上不生長草木,多玉石。倒淌河源于此山,向西流淌匯入青海湖,山上盛產彩色的石頭和黃金,還多產丹砂。
凡《西經》之首①,自錢來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②,其祠之禮:太牢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④,齋百日以百犧⑤,瘞用百瑜⑥,湯其酒百尊⑦,嬰以百珪、百璧⑧。其余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⑨。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純之⑩。
【注】
①《西經》:此當為《西山經》。②華山:華山為此山系中最高大的山,因而成為祭祀山神的所在。郭璞《注》:“冢者,神鬼之所舍也?!雹厶危杭榔分凶罡呒墑e的。牛、羊、豕為太牢。④燭:郭璞《注》謂或作“煬”。作煬是,《說文》:“煬,炙燥也。”此謂焚柴以祭山神。⑤齋:齋戒。百犧:極言祭品之豐。郭璞注:“牲純色者為犧。”⑥百瑜:許多美玉。百,言其多。⑦湯:同燙,溫酒。湯或作“溫”,溫酒令熱。百尊:極言酒饌之豐盛。⑧嬰:環繞,把祭品擺成一圈。郭璞《注》謂:“陳之以環祭也?!雹釥唬╭uán):指獻祭所用的整個的羊或豬、牛。郭璞《注》:“牷謂牲體全具也,《左傳》曰:‘牷牲肥腯’者也?!雹狻盃T者”三句:畢沅《新校正》以為是周秦舊注混入經文,其說可從。白席采等純之:意謂祭祀用的席子用白茅織成,邊緣飾以五彩之物。郭璞《注》:“純,緣也。五色純之,等差其文采也?!吨芏Y》:‘莞席,紛純?!?/p>
【譯】
全部《西山經》山系的開端部分,從錢來山到山,共計十九山,距離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是眾山之主,對山神的祭祀禮儀十分隆重,祭品用太牢。羭次山是山神所在之處,祭祀之禮用燎祭,祭前齋戒多日,用許多毛色純粹的犧牲獻祭,同時還要用許多美玉瘞祭,獻上百樽美酒,將百圭百璧環繞陳列。其余十七山,都用一只整羊獻祭。所謂燭,是點燃用百草扎成的火把燎祭,未燒成灰的火把叫燭。祭祀山神的席子用白茅織成,邊緣用五彩之物加以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