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顧愷之《洛神賦圖》

公元220年,一名才高八斗的“文藝男”在路過洛水的時候,邂逅了洛水女神。女神在煙波浩渺的水上飄忽徘徊,優(yōu)美綽約的風(fēng)姿令“文藝男”心神蕩漾。可惜人神殊途,這注定是段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在與女神依依不舍分離后,情思恍惚的“文藝男”提筆撰文,紀(jì)念這次美麗的相遇。“文藝男”名叫曹植。這篇文章就是流傳千古的《洛神賦》。

若干年后,一位大畫家讀到了《洛神賦》,一種蕩氣回腸的感動在他心中翻涌。畫家決定用畫筆再現(xiàn)這篇優(yōu)美的文字。于是,又一件曠世名作誕生了——這就是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這幅畫的原作早已佚失,不過后來的很多畫家都臨摹過它。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摹本保存得最為完好(圖14-1)。

圖14—1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摹本)絹本設(shè)色27.1厘米×572.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洛神賦圖》是一幅長長的手卷,和顧愷之的另外兩件傳世作品《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形式一樣。不過它與那兩件作品有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拿《列女仁智圖》來說,長卷里包含了好幾個故事場景,一個場景描繪一位杰出女性,場景間彼此獨立,沒有關(guān)聯(lián)。而《洛神賦圖》中的場景卻是遞進的,按時間順序描繪了整個故事:水邊相遇、心生愛戀、人神殊途、黯然離別、悵悵回望。當(dāng)你從最右端將畫卷緩緩打開,這動人的一幕幕就會次第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仿佛觀看一場愛情電影。據(jù)說,這種用連續(xù)的圖畫講故事的方式是中國畫家從印度的佛教繪畫中學(xué)來的。沒有什么比連環(huán)畫更適合表現(xiàn)佛祖的生平故事了。

在《洛神賦圖》中,畫家按照故事情節(jié)把畫面分隔成一系列空間單元。他采用的間隔元素很特別,是山石樹木。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屬于山水畫。可是,跟人物畫相比,山水畫起步卻很晚,而且最初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存在的。這幅畫中小山、巖石、樹叢看上去幼稚古樸,大小不成比例。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故事情節(jié),或者烘托中心人物。畫家關(guān)心的大概還是故事本身吧。獨立存在的山水畫要在后世才出現(xiàn)。

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fā)現(xiàn)在描繪曹植和洛神邂逅的一段畫中出現(xiàn)了一些奇怪的物象:飛鳥、巨龍、菊花、松樹、太陽、月亮,還有蓮花。還記得曹植在《洛神賦》里是如何贊美女神的嗎?她的形影“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她容光煥發(fā)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tài)豐茂如春風(fēng)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xiàn)“若輕云之蔽月”,浮動飄忽“若流風(fēng)之回雪”;遠(yuǎn)遠(yuǎn)望去“皎若太陽升朝霞”,近而視之“灼若芙蕖出淥波”。這一系列的比喻讓顧愷之犯難,他想了個簡單的法子,將文字轉(zhuǎn)化為直觀的形象:“翩若驚鴻”就畫兩只鳥,“婉若游龍”就畫一條龍,這樣的圖示手法雖然稚氣,倒也可愛。

中國的人物畫里從不缺少女性的身影。不過在《洛神賦圖》出現(xiàn)之前,繪畫里的女子大都是作為道德典范出現(xiàn)的,是用來說教,而不是用來欣賞的。就拿《女史箴圖》和《列女仁智圖》中的女性來說,看畫的人需要關(guān)注的不是她們的外表,而是她們的品德。《洛神賦圖》則是一個創(chuàng)新,它借助浪漫的愛情故事擺脫了說教的傳統(tǒng),塑造了完全審美化的女性形象。洛神不是來感化,而是來打動我們的:她凌波微步,款款而行;微微一笑,傾國傾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桑植县| 望奎县| 许昌县| 和静县| 白河县| 那曲县| 泾川县| 聂荣县| 周口市| 江都市| 当涂县| 孝昌县| 江阴市| 阜城县| 安西县| 汝南县| 瑞金市| 呼和浩特市| 永修县| 彭山县| 张家川| 澄江县| 昌邑市| 如东县| 二连浩特市| 钟山县| 五河县| 宜都市| 紫云| 高要市| 乌鲁木齐市| 永嘉县| 沂水县| 湘潭市| 龙陵县| 阿坝县| 金川县| 屏山县| 潮安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