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

11 顧愷之《維摩詰像》

如果你畫了一張特別滿意的畫,在送給朋友或掛在墻上或送去畫廊之前,你一定會做一件事——在畫作上簽下自己的大名,是不是?這樣的做法,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可對上古時期的畫家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古代的畫家在陶器、墻壁、磚石上作畫,畫得很好,但名字并沒有流傳下來。當時人們看待畫家就像我們看待一名出色的木工或裁縫一樣,甚至畫家本人也不大關心自己的名聲是好是壞。最早留名畫史的畫家之一是東晉的顧愷之。人們不僅珍藏他的畫作,還對他的故事津津樂道。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東晉興寧年間,南京城修建了一座宏大的佛寺——瓦官寺。在寺廟動工之際,很多達官貴人都跑去布施,但沒一個超過十萬錢的。有一天,一個衣著素樸的人來到寺廟,他拿過捐款簿,瀟灑地認捐了一百萬錢。僧人們激動萬分,以為來了個富商巨賈。可一看署名,大家立刻垂頭喪氣:根本不是什么巨富,就一個窮酸畫家。他哪出得起一百萬錢,吹大牛吧。等寺廟落成,畫家要求給他留一面空白墻壁,他在墻壁上繪了一幅佛教居士維摩詰的畫像。畫家足不出戶地畫了一個多月,只剩下眼睛沒畫。這時候他對僧人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畫的人要施舍十萬錢;第二天對折,五萬錢;第三天,隨意捐。說完這番話,他動筆為維摩詰點上了眼睛,畫像立刻燦然生輝,“光照一寺”。南京城的富商巨賈爭先恐后地來觀看這幅杰作,頃刻之間捐款就突破了百萬。

以一幅壁畫輕易籌得百萬巨款,這位神奇的畫家就是顧愷之。

魏晉時期,佛教畫盛行,將佛經中的維摩詰轉化為視覺形象,顧愷之是第一人。這幅畫的原作早已隨瓦棺寺損毀,但它的圖式卻被后人延續下來。在敦煌的壁畫中(圖11-1)和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筆下(圖11-2),我們都能看到維摩詰的樣子。

圖11—1 [唐] 《維摩詰經變》壁畫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東壁

圖11-2 (傳)[北宋]李公麟《維摩詰演教圖》(局部)紙本水墨34.6厘米×207.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十分高妙,連宰相謝安都忍不住贊嘆,說他的藝術是“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顧愷之曾說過在所有的繪畫門類里,人物畫是最難的,因為畫人不只是畫相貌,還要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氣質。那么顧愷之有怎樣的獨家法門呢?

顧氏秘訣之一:眼睛是關鍵。現代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顧愷之早就說過“寫照傳神,正在阿堵物中”。他曾替人畫扇,卻不給畫中人點上眼睛。扇子的主人不解,顧愷之告訴他:“那可點睛,點睛便語。”——我若畫上眼睛,扇子里的人就活了,還要和你說話呢!無獨有偶,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在敲下最后一鑿時,溫柔地對雕像說:“現在,你說話吧?!贝笏囆g家們對自己作品的信心竟如此相似!

顧氏秘訣之二:神態是王道。顧愷之非常崇拜“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喜歡嵇康的詩歌,要為之配圖。詩里有這么一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保ā顿浶悴湃胲姟て涫摹罚╊檺鹬畤@息道:“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畫人難畫手,但要畫“目送歸鴻”,想憑借目光的微妙傳達出一種戀戀不舍的情緒就更有難度了。顧愷之提出了“以形寫神”的理念,描摹外表是手段,傳達精神才是目的。

顧氏秘訣之三:細節是魔鬼。有一次他給大名士裴楷畫像,特意在臉頰上多畫了三筆。他的理由是:裴楷俊逸瀟灑,很有見識,添上代表皺紋的三筆,便可形象地描繪出他深思熟慮時的樣子。還有一次,他給謝鯤畫像,把謝鯤畫在了丘壑山巖之中。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在顧愷之之前并沒有在肖像畫上附加山水背景的做法。顧愷之才不會被傳統束縛呢,他說,謝鯤超脫曠達,一丘一壑更能襯托他的氣質。

顧愷之能體悟并精彩地展現人物的性情,因他本身也是個性情中人。人家捐十萬給寺廟,我為什么不能?雖然我是個窮畫家,但藝術無價,一支妙筆在手,便能出奇制勝。

在顧愷之以前,畫家大多是工匠,他們有繪畫技巧,但不需要讀書。然而顧愷之的文化素養卻相當高。有一次他去會稽游玩,回來后朋友詢問那里的風景如何,他脫口而出:“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保▌⒘x慶,《世說新語》)三言兩語便透出無限的蘊藉風流。也許因為書讀得多,顧愷之的畫跟別人的不一樣。他甚至能把曹植的《洛神賦》、嵇康的詩等文學作品用繪畫的方式再現出來。

大藝術家對世俗的事不可以太精明,要有點兒呆呆笨笨的才好。顧愷之號稱“三絕”:畫絕、才絕、癡絕。有一件事頗能顯出他的癡來。顧愷之曾在軍閥桓玄手下做事,有一次他要出遠門,就把自己最得意的畫作放在一個大櫥子里,用封條封好,請桓玄代為保管?;感@個人“性貪好奇”,把櫥子里的畫偷出來,據為己有,再把櫥門重新封好。顧愷之回來一看,咦,櫥門上的封條好好的,可櫥里的畫全沒了。他不但不懷疑畫被人偷走,反而開心地說:“看來我的畫畫得太好了,好畫能通神,就像人修煉成仙,飛走了?!庇腥苏f顧愷之知道是桓玄所為,為了免去殺身之禍,才故意裝糊涂的。即便如此,也可見顧愷之看得透世態人情,他不計較一事一物之得失,才能專注于藝術追求。

一流的詩人不必寫詩,他本身就是一首詩。一流的藝術家不必寫字作畫,在樁樁件件日常小事上就可顯出風雅趣味。顧愷之吃甘蔗與人不同,總是從不甜的甘蔗梢啃起,一直啃到甜的甘蔗根。別人覺得奇怪,他卻自有道理:這樣吃才能漸入佳境!啃一根甘蔗也能夠小中見大,看出人生態度來。顧愷之一定是個樂天派,相信生命中會有更好的東西等在前頭。

大藝術家當然少不了緋聞。畢加索把自己一任又一任的情人畫進畫里,顧愷之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他喜歡上了鄰家的女孩,拼命追求。可女孩無意于他。于是顧愷之在自家墻壁上畫上女孩的畫像,并用針釘住她的心臟。現實中的女孩竟然真患上了心痛病。后來女孩終于答應跟他談戀愛,顧愷之把針拔去,女孩的病立馬痊愈了。別急著罵顧愷之用無恥手段獲取愛情,這很可能只是個傳說而已。這種關于藝術品的神奇魔力的傳說古今中外都有。古希臘的皮格馬利翁投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制作了一尊少女雕像,并像對待愛人一樣對待她,結果雕像真就活了,與他結為夫婦。顧愷之和鄰家女孩的故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顧愷之的盛名到處流傳。人們關注他的生平,敘述他的種種逸事。從他開始,藝術史就成了偉大藝術家的歷史。

讀中國繪畫史,會有一個發現:在三國以前,關于畫家的故事少得可憐,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毛延壽給王昭君畫像的故事了。可一到三國魏晉南北朝,便忽然涌現出許多關于畫家的趣聞逸事來。

徐邈是三國時魏國的大畫家。據《三國志·魏志》記載,有一次他陪伴魏明帝到洛水邊游玩,明帝看到水中有幾只白色的水獺,非常可愛,就命人下水捉幾只帶回宮中當寵物??墒撬H很機靈,怎么都抓不著。徐邈就出了個主意,說水獺最愛吃鯽魚,為了吃到鯽魚連命都可以不顧,他讓人取來一塊木板,在板上隨手畫了幾條魚,懸掛在岸邊。水獺們看了,以為是真的魚,爭先恐后爬上岸來吃,結果統統被抓。魏明帝大為驚嘆:“卿畫何其神也!”

可以騙過動物的眼睛,徐邈的繪畫技巧夠高超。可有人比他更牛,連人的眼睛都能騙過。他是三國時吳國的畫家曹不興。他曾經為孫權繪制屏風,畫好之后,孫權很滿意,只是發現屏風上停了只蒼蠅,便用手指去撣。蒼蠅一動不動。孫權揉揉眼睛湊到屏風前仔細看,才發現那根本不是真的蒼蠅。原來曹不興在作畫的時候一不小心將一滴墨滴在了屏風上,他不動聲色地添上了幾筆,把墨點加工成了一只蒼蠅。

畫中的動物吸引來真的動物或使觀賞者信以為真,這樣的逸聞在中外藝術史上很常見。不信,再來看這個故事:古希臘的畫家宙克西斯畫了些葡萄,引得幾只麻雀飛來啄食。后來,另一位畫家巴爾拉修邀請宙克西斯去他的畫室,指著一個遮著畫布的架子告訴宙克西斯,遮布下面是自己的新作。宙克西斯上前去扯遮布,才發現遮布居然是畫上去的。宙克西斯對巴爾拉修的繪畫才能心悅誠服:“我騙過了麻雀,但你卻騙過了我?!惫适碌那鞍攵魏托戾愕摹爱嬼~捉獺”同出一轍,后半段和曹不興的“點墨成蠅”異曲同工。

把這種以假亂真的效果作為畫家逸事的核心,反映了兩個重要的觀念:一、人們相信藝術品是有生命力的;二、人們不再把藝術家看成普通工匠,而是把他們視為賦予圖像生命力的魔法師。這些傳奇的真實性當然可疑,但從人們津津樂道可以看出一點:從魏晉時期開始,畫家不再是默默無聞的群體,他們終于在歷史舞臺上精彩亮相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博兴县| 巩留县| 雷波县| 石阡县| 大姚县| 玉溪市| 永仁县| 襄樊市| 秭归县| 南陵县| 肥西县| 屯门区| 仙桃市| 柳河县| 桃园市| 安溪县| 江华| 西贡区| 巴东县| 洛南县| 丰顺县| 安庆市| 扶绥县| 桓台县| 五台县| 双鸭山市| 仁布县| 伊宁县| 辉南县| 沭阳县| 抚顺市| 岳阳县| 旬邑县| 陵水| 武邑县| 淮阳县| 荣昌县| 广东省| 桂平市|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