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的故事(中華文化故事)
- 李曉愚
- 1209字
- 2020-05-14 18:34:10
《擊鼓》:最有分量的情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大概是戀愛中的男女最鐘愛的誓言,這樣深情的句子可以在花前月下相擁著訴說,也可以在結婚典禮上莊重地道出。然而這句看似溫馨浪漫的承諾卻出自一首蒼涼悲痛的詩——《國風·邶風》中的《擊鼓》。詩歌的主人公沒有兌現與愛人執手偕老的約定,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這個誓言毀滅者不是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第三者插足,而是戰爭。
《擊鼓》的頭兩章以一個士兵獨白的方式交代了戰爭的背景: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在咚咚的戰鼓聲中,衛國的將士開始演練刀槍,國內的土工們修筑城墻,這名士兵卻被迫奔赴南方的戰場。他將跟隨主帥孫子仲,去平定陳國和宋國之間的紛爭。戰爭使他無法返回故鄉,內心憂愁而凄涼。“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士兵深知這是一場“不我以歸”的戰斗,在臨行前與妻子依依訣別。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哪兒能容他棲身?哪兒又丟失了他的戰馬?哪里可以尋著它?在那樹林之下。既然是與妻子訣別,怎么會無端跑出丟失戰馬一事來?因為士兵知道此行必然不能生還,不言死,而言喪馬,是委婉的表達方式——身死,則馬非我所有;尸骨難尋,只剩戰馬空徘徊。唐人張籍的“今日軍回身獨歿,去時鞍馬別人騎”就是從“爰喪其馬”這句詩化來。
在這個生離即是死別的時刻,士兵含淚回憶與妻子的愛情誓言: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無論是生是死,是離是合,他將永遠恪守對妻子的承諾:愿一生一世握緊她的手,陪她一起慢慢變老。這誓言雖美好,可惜無法實現。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他們天涯遠隔,再無緣分相聚;他們就此久別,辜負今生的約定。戰爭是一部冷酷的機器,它將溫暖的誓言、纏綿的愛情連同血肉之軀一齊碾碎。“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士兵的妻子只能在回憶里重溫那些“執子之手”的片段,把繾綣了一時當作被愛了一世。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整首詩里最動人的句子,即便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仍然可以一下子擊中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現代許多愛情歌曲的歌詞,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或者“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都是從這句詩而來。在愛情中,有的誓言明亮慷慨,如《上邪》的“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有的誓言細膩繁絮,如西式婚禮上的“從今日起,不論禍福、貴賤、疾病還是健康,都愛你,珍視你,直至死亡”。可這些海誓山盟似乎都不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得樸素有力,在無法把握命運的生死之際,這看似平易的八個字,字字驚心,蕩人心魄。即便在靜好的歲月和安穩的現世里,這仍是人生最有分量的情話:萬丈紅塵里有一雙可以隨時握住的手,彼此牽著走過春夏秋冬,走過生老病死,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若你身邊有這樣一雙手,那么,請感恩并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