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書是“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咨詢師實踐必讀叢書”中《認知行為療法入門》的進階讀物,是對《認知行為療法入門》一書內容的延續和深化,目的是提高讀者有關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素養,提升讀者的實務工作能力,為有興趣研究和從事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咨詢的學生或心理咨詢師提供進一步的學習材料。
《認知行為療法入門》中涉及的心理咨詢的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三個階段的咨詢在這里得到了深化,讀者可以結合兩本書相應章節的內容一起學習。
“自動思維”一章從理論和策略的角度闡釋自動思維咨詢,如臨床癥狀與認知概念化、認知內容與認知方式、認知行為療法自助表設計和其他可用的認知行為技術等內容,這些內容是獨特的、全新的。
“中間信念”一章介紹了自動思維和中間信念的聯系和過渡,中間信念階段咨詢中的心理教育、認知改變技術和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這些內容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少有涉及,可以幫助心理咨詢師開展中間信念的咨詢工作。
“核心信念”一章介紹了核心信念和人格的關系,中間信念與核心信念之間的聯系和過渡,以及核心信念的識別、心理教育、信念修正、成長經驗的重構等心理咨詢實務中涉及的內容。
心理咨詢的實務操作是一個方面,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認知行為療法咨詢師,你還需要學習從認知行為療法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和規劃問題,也就是要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培養規劃心理咨詢的能力。為此,本書設計了“概念化”“結構化”“認知評估”和“干預策略”四章內容。
“概念化”就是用心理咨詢理論模型來理解患者的問題,不能正確理解患者的問題,就談不上解決患者的問題。本章給讀者介紹了什么是概念化和各種概念化模型、貝克認知行為療法的橫向概念化和縱向概念化的方法,并通過具體實例說明概念化方法的應用。
“結構化”是對解決患者心理問題的計劃或規劃,心理咨詢是一個有計劃、有序展開的咨詢過程,這一點在認知行為療法中最為突出。本章介紹了什么是結構化,認知行為療法的結構化方法和四種結構化,以及如何制訂咨詢計劃的方法等內容。
心理咨詢會談是否有效需要通過評估來判斷,心理咨詢是繼續停留在現階段還是邁向下一個階段,也需要通過評估提供證據。認知行為療法非常注重實證數據,認知評估為咨詢提供客觀資料,為了說明評估的重要性,我專門安排了“認知評估”一章。這一章介紹認知評估的內容和意義、具體的評估方法和在咨詢實踐中如何進行認知評估。
咨詢師根據來訪者的問題制訂咨詢計劃,是建立在咨詢策略選擇的基礎之上的。在“干預策略”一章,我們專門討論認知行為療法的干預策略,如認知改變策略、行為改變策略、接納策略、改變策略,也討論這些策略選擇的條件。
能夠恰當處理與來訪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心理咨詢師成長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在本書中,我們安排了“咨詢設置”和“咨詢關系”兩個章節來討論這個方面的問題。在這兩個章節中,我們介紹了有關咨詢設置問題、咨詢關系問題的具體表現,以及心理咨詢師應當如何去應對和解決的辦法。
讀完本書,你會發現自己會收獲許多新東西:
(1)有關心理咨詢設置的討論;
(2)包含認知、情緒、行為和客觀效果的認知評估及其方法;
(3)接納與改變、認知和行為改變的總體干預策略;
(4)中間信念與其他療法的關聯,中間信念咨詢實務的流程與技術;
(5)核心信念與人格,認知行為療法的人格觀。
希望這些能夠助力各位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