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一節 小說溯源

“小說”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边@里的“小說”與“大達”對舉,顯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瑣屑言論,與我們今天的小說概念不同。東漢桓譚《新論》說:“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保ā段倪x》江淹《李都尉從軍》李善注引)開始肯定小說也是一種書面著作,使小說一詞初步具有了文體學上的意義。其后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有了“小說家”之稱,并說:“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把民間流傳的奇事異聞、神話傳說等看作小說,無疑又跨進了一步,較接近后來的小說了。

我國古代小說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其源頭可追溯到遠古的神話和傳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中國小說“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于神話傳說”。神話故事以神為中心,遠古傳說雖有現實人物為根據,但也往往被涂上神異的色彩,它們是我國志怪小說的最初源頭。先秦典籍中記載神話傳說較多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與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以及托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等志怪小說,便有明顯的承傳關系。

然而,由于我國特殊的文化環境,遠古神話不很發達,較零散。我國古代不僅沒有產生匯集神話的鴻篇巨制,而且現存大多為較原始的神話,神的自然屬性強而社會屬性弱,不夠成熟,因此很難像西方那樣,直接成為敘事性文學的土壤。從遠古神話傳說這個源頭到小說的正式形成之間,有一個中間環節,這就是中國特別發達的史傳文學。

中國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一種史官文化,史學著作數量多,包羅也極豐富。它不僅將古代哲學、文學、地理、博物、農醫等門類納入自己的體系,而且還搜羅、記載了大量的神話傳說、靈怪異事。如《左傳·昭公元年》載有高辛氏二子不合,上帝使之變成參商二星的神話,而《國語》則更多誣怪之語。把詭秘荒誕的神話與確鑿可靠的歷史事實融為一體,這是我國古代史書的一大特色。惟其如此,古代史書才成為后代志怪小說的孕育者,甚至成為后代小說的先導。同時,史學與文學,大體上都以人物、事件為中心,兩者頗多相通之處。先秦歷史散文如《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對于人物、事件已有較生動的記述;而《論語》、《孟子》、《莊子》、《晏子春秋》等先秦諸子散文,也多為對孔子、晏子、孟子、莊子及其門徒生平言行的紀實,帶有一定的傳記色彩。到太史公的《史記》開創“以人系事”的紀傳體,更是運用多種藝術手段,通過復雜的事件來表現生動的人物形象,實際上已具備了敘事性文學的特征,這些都給魏晉小說提供了一定的經驗。

《史記》之后,隨著紀傳體成為我國正史的主要體例,一大批雜史雜傳也逐漸興起。班固《漢書·藝文志》載小說十五家,共一千三百八十篇班固《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十五家,包括漢以前的九家,即《伊尹說》(27篇)、《鬻子說》(19篇)、《周考》(76篇)、《青史子》(57篇)、《師曠》(6篇)、《務成子》(11篇)、《宋子》(18篇)、《天乙》(3篇)、《黃帝說》(40篇)。漢以后的有六家,即《封禪方說》(18篇)、《待詔臣饒心術》(25篇)、《待詔臣安成未央術》(1篇)、《臣壽周紀》(7篇)、《虞初周說》(943篇)、《百家》(139卷)。以上諸書,除《青史子》今存佚文三則,言胎教及祭法,毫無小說意味。余均不存。據考證,諸書大多為野史雜傳及子書之流。如《周考》為“考周事也”,《青史子》為“古史官記事也”(班固原注)。章太炎亦認為:“周秦西漢之小說,似與近世不同;如《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與近世雜史相類?!保ā吨T子學略說》)明代胡應麟亦指出:“雖曰街談巷語,實與后世《博物》、《志怪》等書迥別,蓋亦雜家者流,稍錯以事耳。”(《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魯迅認為:“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繆。”(《中國小說史略》)《漢志》中所載,雖已散佚,但這類似子非子、近史非史的雜史雜傳,我們仍可以看到。如陸賈的《楚漢春秋》(輯本),劉向的《新序》、《說苑》、《列女傳》、《列士傳》,韓嬰的《韓詩外傳》和袁康的《越絕書》、趙曄的《吳越春秋》等。這類作品不像正史那么嚴謹,大量采錄奇聞軼事,并雜以虛誕怪妄之說,情節更曲折,描寫更細致,頗富小說意味。顯然,這些雜史、雜傳,是我國史傳走向小說的一種過渡形式。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小說形成并逐漸繁榮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小說作品數量較多,內容豐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從內容看,大略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談鬼神怪異的志怪小說“志怪”一詞,亦首見于《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背尚⑹柙唬骸爸?,記也……齊諧所著之書多記怪異之事?!惫饰簳x小說多以“志怪”為名。如祖臺之、孔約、曹毗等各有《志怪》,殖氏有《志怪記》,佚名有《志怪錄》、《志怪傳》及《許氏志怪》等書。梁元帝蕭繹《金樓子》亦有《志怪篇》。“志怪”終于從動詞性詞語一變而為書名專稱。至晚唐段成式才第一次在《酉陽雜俎序》中明確提出“志怪小說之書”,將“志怪”與“小說”聯系在一起,揭示出志怪書的小說本質。至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中將古小說分為六類,第一類即為“志怪”或“志怪小說”,進一步賦予“志怪”以小說分類學上的確切含義。故清代以后之治文學史者,雖偶有稱此類書為“志怪”、“語怪小說”、“神怪小說”者,但大多數均采用“志怪小說”一詞。;一類是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的軼事小說,或稱“志人小說”“軼事”一詞,首見于《史記·管晏傳贊》:“至其事,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軼事,同軼事,主要指史書中失載之瑣事。但“軼事小說”(或“軼事類小說”)的提出,大約始見于近代。盡管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這類作品,從《隋書·經籍志》到新舊《唐書·藝文志》,始終都列目于“小說家”一類中。但具體提法則不同:劉知幾《史通·雜述》稱之為“瑣言”,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歸入小說家類“雜錄”一體,而紀昀《四庫總目》則列之于“小說家類雜事之屬”,均未提及“軼事小說”。故魯迅又從“志怪小說”進而推衍出“志人小說”一詞,用以概括這類小說。。

第二節 志怪小說與《搜神記》

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大量產生,除了上述文學自身的條件外,與當時社會上宗教迷信的盛行也有著必然的聯系。戰國晚期至西漢,方士神仙之說盛行,至東漢逐漸形成道教;而佛教亦漸入中土。漢末以來,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仍。面對人生的種種磨難,人們或信佛教,以求精神上的解脫;或崇道術,妄想羽化登仙,長生不死。釋道二教大行于世,而神鬼怪異之事,亦為人們所樂道。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碑敃r有些志怪小說,就直接出自宗教徒之手,如道士王浮的《神異記》、佛教徒王琰的《冥祥記》等。而文人作品如張華《博物志》、干寶《搜神記》等,雖不同于直接的宗教宣傳,但也大多相信“人鬼乃皆實有”,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釋、道二教不僅刺激了志怪小說的興起,同時還極大地影響著它的內容和形式。如葛洪《西京雜記》、王嘉《拾遺記》等,就多煉丹服藥、長生久視、白日升天的內容;而當時許多流傳甚廣的佛教故事,其基本結構、主要情節,也常為志怪小說所采用。

這個時期志怪小說數量很多,據統計不下八十種(參見程毅中《古小說簡目》)。但至今大多散佚,基本保存或保存少數片段的尚有三十余種,其中東晉干寶的《搜神記》較為完整,影響最大,代表著魏晉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較重要的有如下幾種類型的作品:

第一類是承《吳越春秋》、《列女傳》等而來的雜史雜傳體志怪小說,以《列異傳》、《拾遺記》為代表。

《列異傳》,托名魏文帝曹丕撰(一作張華),記述鬼物怪異之事。魯迅《古小說鉤沉》輯五十條,并據文中所記,推測“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斷定為魏晉人作。其中《望夫石》寫婚姻愛情悲劇,《宋定伯捉鬼》(亦見《搜神記》)寫捉鬼賣鬼的有趣故事,均為后人所稱道。

《拾遺記》,作者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稌x書·王嘉傳》云王嘉“著《拾遺記》十卷,其記事多詭怪,今行于世”。此書記載了自庖羲、神農至東晉的許多軼事,帝王的傳說及名人異事,前九卷完全按照歷史朝代分篇,記錄正史以外的遺聞。卷十記昆侖等九座仙山。文筆靡麗,常為后人所引用。

第二類是承《山海經》、《括地圖記》等而來的地理方物體志怪小說,以《博物志》為代表。

《博物志》,晉張華撰。今本十卷,凡三百二十三條,今人范寧《博物志校正》輯得佚文二百一十二條。此書主要記載“異境奇物及古代瑣聞雜事,皆刺取故書,殊乏新異”(《中國小說史略》)。其中《弱水西國香》記異域奇香,《天河與海通》一條載人乘浮槎往天河的故事,頗為奇異。

第三類是宗教色彩較濃的志怪小說。佛教盛行之后,志怪與宣揚宗教迷信、因果報應之說合流,小說被作為宗教宣傳的一種手段。這類小說,如《幽明錄》、《冥祥記》以宣揚佛教為主,而《神異記》、《神仙傳》則以宣揚道教為主。

《幽明錄》,宋劉義慶撰,已佚,《古小說鉤沉》輯錄二百六十五條。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博采廣收,主要記載鬼神怪異之事,故事性較強,敘述描寫委婉有致,顯示了小說藝術的進步。其中《龐阿》、《賣胡粉女子》記述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客觀上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秳⒊咳钫毓踩胩炫_山》則寫了一個人仙戀愛的動人故事,對后代小說影響頗大。劉義慶的志怪小說還有《宣驗記》。

《冥祥記》,齊王琰撰,原書已佚,《古小說鉤沉》輯錄一百三十一條。書中多記因果報應的故事,主旨在勸人崇奉佛教,是一部自神其教的宗教宣傳作品。

《神異記》,晉王浮撰。王系道士,故此書主要記載神仙之事。已散佚不存?!豆判≌f鉤沉》僅輯得三則。

《神仙傳》十卷,作者東晉葛洪(294年—364年),字稚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年少時即以儒學知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此書系模仿劉向《列仙傳》而作,全書共記錄神仙八十余人,充滿煉丹服藥、隱形變化、長生不老、白日飛升等迷信內容。藝術水平不高,但對后世神魔小說有一定影響。

第四類為不含或基本不含史地宗教等其他內容的、比較單純的志怪小說,這是六朝志怪小說的主流。它的出現,正反映了古小說對史傳文學依附性的減弱和自身特點的增強。因此,這類志怪的成就一般比較高,主要以《齊諧記》、《續齊諧記》、《異苑》、《搜神記》、《搜神后記》為代表。

《齊諧記》,宋散騎侍郎東陽無疑撰,佚于宋,故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于吳均《續齊諧記》下云:“《唐志》又有東陽無疑《齊諧記》,今不傳?!?/p>

《續齊諧記》,梁吳均撰,僅十七條,多從舊書古籍中取材。由于作者為著名作家,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均有較高的藝術技巧。其中《屈原投汨羅》記端午節的由來,《陽羨鵝籠》的故事奇詭曲折,引人入勝。

《異苑》十卷,宋劉敬叔撰,已佚,后人輯錄。雖非原書,但大體完整。記述從先秦至劉宋的各種怪異之事,尤以晉代事為多。共三百八十二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就書名及按異事類型分卷編排的體制來看,作者顯然在有意模仿劉向《說苑》。惟記述簡略,描寫較粗糙。但也記錄了不少晉宋名人異聞,如溫嶠“牛渚燃犀”的故事及杜甫詩中所引陶侃胡奴之事,均出此書。

《搜神后記》十卷,題陶淵明撰。今存一百十六條。大多采自當時的傳聞異事,民間色彩較濃,不少故事新鮮優美,生動有趣。如丁令威學道化鶴歸遼的故事,謝端因恭謹而得到白水素女幫助的故事,都流傳廣泛,影響很大。但此書也有部分條目系宣揚佛法和感應,標明了佛教思想對志怪小說的侵蝕。

干寶《搜神記》是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志怪小說。干寶(?—336年),字令升,晉新蔡(今屬河南)人。他少年時勤奮學習,廣閱典籍,頗有學問,是著名的史學家。西晉末以才器召為佐著作郎,因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東晉元帝時,曾任史官。后任山陰令,遷始安太守、散騎常侍。著有《晉紀》二十卷,當時稱為“良史”。另著有《春秋左氏義外傳》等。

干寶喜愛陰陽術數,搜集了許多“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的故事,撰成《搜神記》三十卷,至南宋時已佚。《搜神記》今本二十卷,總計四百六十四則,為明人所輯。據《自序》,干寶撰《搜神記》的目的是“發明神道之不誣”,以證明鬼神之實有??梢?,他主觀上是想通過此書宣揚迷信思想。但由于作者撰述態度較嚴謹,故事來源廣泛,故不少優秀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得以保存下來,而且客觀上曲折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感情與愿望,具有較廣泛的社會意義。

以《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小說,其積極意義在于:它們借助神異題材,反映出廣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具體內容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反映統治者的兇惡殘暴和人民的反抗斗爭?!端焉裼洝分械摹斗秾ぁ酚涊d扶南王范尋飼養猛虎、鱷魚,有犯罪者,投與虎、鱷,不噬,乃赦之。荒謬殘暴,令人發指。《東海孝婦》、《淳于伯》等故事,也對刑罰妄加、吏治黑暗的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如《拾遺記》中的《怨碑》抨擊了秦始皇建陵時生殉工人的殘暴。表現人民反抗斗爭的作品以《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又作《三王墓》)和《韓憑夫婦》為代表。前者記述楚國巧匠干將莫邪為楚王鑄劍,三年方成,卻被楚王殺害,其子赤日夜思報殺父之仇。此時楚王夢見有人找他報仇,便以千金購赤之頭。為報仇,干將莫邪之子赤毅然自刎,將頭交給“山中行客”。接著,在作者的筆下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于湯鑊煮之?!蓖跞缙溲灾箢^,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驮唬骸按藘侯^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蓖跫磁R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墮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別。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情節離奇怪誕,卻十分形象地揭露了楚王的兇殘暴虐,表現了底層人民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和豪俠重義的可貴品格?!俄n憑夫婦》記述宋康王霸占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被囚自殺,何氏亦從高臺跳下身亡。何氏在遺書中要求將她與韓憑合葬,楚王大怒,將兩人分葬。“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边@個故事曲折完整,哀婉動人。其中對統治者無恥罪行的怨憤,對韓憑夫婦生死不渝愛情的贊揚,無疑體現了下層人民的思想傾向。

二、反映封建社會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如《搜神記》中,《父喻》寫父喻與王道平相愛,訂立婚約。王出征九年不歸,父喻被父母逼迫出嫁他人,“結恨致死”。三年后王道平歸,哭于父喻墳前,父喻復活,兩人結為夫妻。《吳王小女》記吳王夫差的小女紫玉與韓重相愛,吳王不許,紫玉氣結而死。韓重到墓前吊唁,與紫玉魂魄相會,入冢三日三夜,盡夫婦之禮。這些故事,客觀上揭露了封建婚姻的罪惡,也通過為情而死、因情復生等離奇情節,謳歌了青年男女堅貞的愛情。又如《幽明錄》中的《龐阿》寫石氏女靈魂離體與龐阿相會,《搜神后記》中的《李仲文女》寫人鬼戀愛,《續齊諧記》中的《青溪廟神》寫人神戀愛等,都曲折地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向往。

三、反映人民不怕鬼怪、鏟除妖魅的無畏精神?!端味ú焦怼罚ú⒁姟读挟悅鳌放c《搜神記》)記述宋定伯夜行遇鬼,毫不畏懼,并且從容鎮定地麻痹它,最后捉住鬼變成的山羊,賣掉后得錢千五百?!端焉裼洝分蓄愃七@樣捉狐殺鬼的故事還有好幾則,它們大多生動有趣,盡管作品并未否認鬼魅的存在,但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機智勇敢,以及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信念,具有積極意義。《李寄》(見《搜神記》)更是一篇斬殺妖魅、為民除害的著名故事:越閩東部山區有條大蛇危害人民,“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當地各級官吏竟年年索取少女祭蛇,已送掉了九位無辜少女的生命。一位名叫李寄的平民少女挺身而出,決心為民除害。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石米餈用蜜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餈香氣,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后斫得數創。瘡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咤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緩步而歸。

作品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氣概非凡的少女形象,對官吏的昏庸殘忍也有所針砭。最重要的是它有著鼓舞人民與妖邪展開斗爭的客觀效果。

此外,這個時期的志怪小說中還保存了一些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如《搜神記》中的《嫦娥奔月》、《董永》等,充滿著勞動人民的生活理想與美好愿望,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志怪小說處于我國小說發展的初期。從創作主體看,并不是自覺地進行小說創作;從作品的藝術形式看,一般篇幅短小,寫法上重事件敘述而不重人物刻畫,只是粗陳梗概而已。當然也有些作品的技藝已經比較成熟,如《干將莫邪》、《韓憑夫婦》、《李寄》等,結構完整,描寫生動,人物性格刻畫比較成功,并能運用細節描寫等手法,顯得簡短精悍,已初步具備了短篇小說的規模。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對后世小說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它給后代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唐代傳奇小說、沈既濟的《枕中記》就源于《幽明錄》中的《焦湖廟祝》,明清以后的小說和戲曲,都從六朝志怪小說中吸取了不少故事題材和情節。其次,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也肇始于這個時期的志怪小說,如宋代洪邁的《夷堅志》、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均與之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第三節 軼事小說與《世說新語》

以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為主要內容的軼事小說,脫胎于以人物為中心的史傳文學,尤與《新序》、《說苑》等雜史一脈相承。這類小說在魏晉南北朝的盛行,社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漢末、魏晉以來品評人物、崇尚清談的社會風尚。軼事小說就是士族人物玄虛清談和奇特舉動的記錄。故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于片言。魏晉以來,乃彌以標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于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終乃汗漫而為清談。渡江以后,此風彌甚……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叢殘小語,而俱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蓖瑫r,那些貴族子弟要想求取聲名仕進,也必須學習名士的言談、風度,故《世說新語》之類小說就成為當時必讀的“教科書”。有些帝王新貴也頗重此道,梁武帝就曾敕命殷蕓編撰《小說》。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文人學士以熟悉故事為學問,競相炫耀,以示淵博,編撰小說乃蔚成風氣。

這個時期的軼事小說,大都已散佚,比較完整、流傳至今的主要有劉宋時的《世說新語》,它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在此之前,主要有如下幾種:

《笑林》,三國魏邯鄲淳撰。原書已佚,《古小說鉤沉》輯有二十九則。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笑話專集,主要記載一些短小的諷刺性笑話,開后世俳諧文學之端。其中有的優秀作品,文筆犀利,生動有趣,發人深思。如《儉嗇老》一則,刻畫出一個慳吝者的形象,筆墨簡練,入木三分。

《西京雜記》,東晉葛洪撰(托名漢劉歆撰)。此書內容龐雜,記述西漢人物軼事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且“意緒秀異,文筆可觀”(《中國小說史略》)。如《鹔鹴裘》記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以恥卓王孫的故事,《王嬙》描述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故事,文筆生動,并成為后世小說、戲曲經常采用的題材。

《語林》,東晉裴啟撰。此書記錄漢魏以來“言語應對之可稱者”(《世說新語》注引《續晉陽秋》),在當時流行甚廣,后漸散佚?!豆判≌f鉤沉》輯有一百多條。

《郭子》,東晉郭澄之撰。內容與《語林》相似,今亡佚?!豆判≌f鉤沉》輯有八十余條。

《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這是軼事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編纂者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封臨川王,官至尚書左仆射、中書令?!端螘⒌酪巶鳌氛f他“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此書大約是劉義慶與門下文人共同編纂而成。全書按內容分類記事,共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記述從后漢到東晉間名士們的遺聞軼事。其中一些故事取自《語林》、《郭子》,文字也間或相同。梁代劉孝標為之作注,廣征博引,涉及四百多種古書,因而后來受到人們的珍視。

《世說新語》中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豪門士族的奢侈和殘忍,下面是《汰侈》中的兩段記載: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惋嬀撇槐M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強,至于沉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武帝嘗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并用瑠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績羅绔,以手擎飲食。蒸(同“豚”)肥美,異于常味。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钡凵醪黄?,食未畢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石崇殺人勸酒,王敦冷觀殺人,以此為豪闊,真是駭人聽聞。王武子用人乳喂豬,連皇帝也甚感不平??梢娺@些高門士族、皇親國戚的生活到了何等豪奢的程度,而他們的本性又是多么冷酷兇殘!

《世說新語》中有大量作品描寫名士們不同常人的言行與風度。如《任誕》寫劉伶縱酒放達,脫衣裸形于屋中,別人譏笑他,他卻說:“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宇為裈衣,諸君何為人我惲中?”同篇記畢茂世的話:“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此一生?!笨v酒放達,任誕不羈,即為名士風度,甚至傲慢不遜也成為一種清高的美譽,如《雅量》中寫道: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p>

顧和在周侯面前搏虱而談,竟被視為有令仆才,可見當時評價人的標準。另如謝安的鎮定大度,嵇康、阮籍的曠放脫略與不拘禮法等,書中都有生動的記述。由于魏晉以來政治黑暗,一般士人不敢直接議論朝政,只好在縱酒放蕩中求平衡,在悟玄清談中求解脫,因此,透過《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名士們瀟灑飄逸的魏晉風度,正可以窺見他們痛苦憂憤的心靈。

值得注意的是,《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一些有意義的片斷,如《言語》寫王導克復神州的主張,《桓公入洛》一則中寫桓溫“神州陸沉”之嘆,均表現出一種可貴的愛國精神。又如《德行》記管寧因蔑視富貴與華歆割席而坐,《自新》記周處的悔過自新等,直至今天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此外,《世說新語》中所記,往往以自然對抗名教,注重個人才情與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爭取人格獨立的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向。

《世說新語》基本上是客觀地記載人物、事件,一般是用大筆勾勒,較少刻意描繪。其中有些作品在藝術上有較高成就,《中國小說史略》說它“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準確而精練地概括了它在藝術上的總特點。具體說來,《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它往往通過記述片言只語或簡單事件來表現人物性格。《世說新語》每一則少的十五六字,多的不過三四百字,一般在百字左右,卻能抓住中心,刻畫對象的性格特征。如《企羨》中寫孟昶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乃嘆曰:“此真神仙中人!”僅此一語,便傳神地寫出了他羨慕富貴的心理狀況。又如《忿狷》中寫道: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碾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用一連串的動作,繪聲繪色地描寫出藍田侯王述的性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作者善于攝取富有特征性的細節,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前文所說“管寧割席”的故事。又如《雅量》中“謝安泛?!钡墓适拢脤O綽等人的慌亂,反襯謝安從容鎮定的雅量。

第三,語言簡潔生動,雋永傳神?!妒勒f新語》的敘事語言,通常能抓住關鍵,三言兩語便表達得清楚明白,如《儉嗇老》:“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币患聝H三句話十六字,便寫出了王戎自私吝嗇的本性。此外,《世說新語》中的人物語言也大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與個性。如《言語》記王導在新亭對泣的氣氛中慷慨陳詞:“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很好地體現了這位號稱“江東(管)夷吾”的宰相的身份和氣概。而《汰侈》中所記“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的話,也只有王敦這樣性格殘忍的人才說得出來。再次,《世說新語》中既保留了大量口語,也從中提煉出許多含意雋永的文學語言,大大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如“阿奴”、“老賊”、“登龍門”、“阿堵”等通俗流暢、明白如話的口語俯拾皆是,而“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成語也不少見。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薄妒勒f新語》的語言,確實具有簡潔雋永、經久彌新的活力。

魏晉南北朝的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對后代的影響最大。唐代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代王讜的《唐語林》、孔平仲的《續世說》、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語林》、清代吳肅公的《明語林》等,都是對《世說新語》的仿效之作。直到民國初年,還有易宗夔作《新世說》。同時,《世說新語》還給后世的小說、戲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三國演義》中“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等情節,皆取自此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泰和县| 许昌市| 高淳县| 莱芜市| 泰宁县| 名山县| 都安| 左云县| 诸暨市| 普安县| 锦屏县| 洪湖市| 江源县| 锡林郭勒盟| 赤壁市| 南漳县| 明星| 永善县| 河北区| 宜宾市| 田东县| 平潭县| 潼关县| 公主岭市| 昌图县| 鹤峰县| 灵台县| 邓州市| 贵德县| 蛟河市| 阳东县| 朝阳区| 乐安县| 宜章县| 富平县| 阿勒泰市| 夏邑县| 黑水县| 大方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