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不擅戀愛

女1:有項調查結果顯示,70%的已婚女性都希望老公還能說“愛你”。

渡邊:要求日本男人說這個,估計相當有難度。

女1:是啊。

渡邊:日本男人不大擅長褒獎、稱贊女人。

女2:可女人是最需要聽到言語表達的。

渡邊:女人和男人相比,話要多得多,基本上就不停嘴。可男人不善此道,很難進入女人的話題。大多數女人不管看到什么都要驚呼“哇,好可愛”吧?

女2:不管是見了小朋友,還是玩偶,或者蛋糕,甚至情人旅館的房間。(笑)

渡邊:對男人來說,不大能習慣性地說出“可愛”的感覺。這是男人自身不具備的一個詞語,所以要是硬說出口,反而惡心。就算女朋友指著毛衣上熊的圖案問“不覺得很可愛嗎”(笑),還是難以違心地說出“嗯,可愛”這句話,心想:“這種東西哪里好啦?”

女1:那您覺得如果有的話,什么樣的事物稱得上可愛呢?

渡邊:比如青春小巧的女孩啊。

女2:這跟我們說的就不是一回事了哦。

女1:就算不那么認為,好歹也要隨聲附和附和才好嘛。

渡邊:只是敷衍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做到的。

女1:附和得沒那么走心也會生氣的。

渡邊:本來沒那種想法卻硬要附和,挺難的(笑)。明明不認同,還強求走心夸贊,就太強人所難了。好不容易附和一句再被吐槽,那就可能真是從一開始就緘口不言來得更好了。

女2:請體諒一下我們希望開心暢聊的心情。

渡邊:要是喜歡那個女人,就能體諒。在附和一下能達到目的的情況下,男人是很會附和的。

女1:不是吧?

渡邊:之前也說過,男人和女人對于聊天的感覺大相徑庭。即便如此,年輕的時候,熱戀期間,出于對肉體的好奇,男人會盡量和女人相契合。簡而言之,為了迎合女人,這個時候很難看出男女的差異,但等到了一定年齡,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夫婦也是,各自的重心分別逐漸轉移到公司和家庭上,年齡再大一些,慢慢就話不投機了。如此一來,更覺得還是和同一性別、志趣相同的人交談更為開心。你們也是,要說享受交談,還是女性之間更有樂趣吧?

女2:是啊。

女1:只要合得來,在哪兒都能聊得興起。

日本文化的根基是男性文化

渡邊:放眼街頭,女人總是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只要招呼一聲:“我們去吃飯吧。”就有的說:“這里的午餐很實惠哦。”有的說:“甜點好吃呢。”熙熙攘攘,結伴而去。在男人看來,女人的所有表現都很積極踴躍,明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也能一下像打了雞血一樣。

女1:男人吃飯時不大說“好吃”呢。

渡邊:也不是故意不說,吃了感覺到了好吃,也就夠了。特意說出口來,豈不無趣,好吃的感覺也會減半。對于飲食,男人奉行的是實用主義。

女1:對女人來說,不論味道,還是餐廳的氛圍、料理的擺盤,都很重要。

女2:加上店堂燈光、鮮花蠟燭裝飾一下,流淌著悅耳的音樂……

渡邊:當然,我也認為這些很重要。

女1:真的?

渡邊:如果帶著女伴一起,當然盡可能選去氛圍好的地方。女人對氣氛、直觀美感什么的很難抗拒,所以去的店不同,博得那位女性的好感度也就不一樣。就算拉面再怎么好吃,去拉面店總歸是免談的。

女1:算是求愛的手段吧。女人總是喜歡分享美的東西。

渡邊:但所謂分享是指一些“符合女人感覺”的事兒吧(笑)?這可有點棘手。通常男女對于“美”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女人和男人相比,更喜歡裝飾性的東西,而亮閃閃輕飄飄的東西不大合男人的胃口。所謂的不合男人的胃口,其實也可以說是不合日本文化的胃口。

女2:哦?這是怎么回事呢?

渡邊:因為日本文化的基礎是男性文化。在鐮倉時代之前,貴族文化以女性文化為中心,但室町時代以后,武士得勢,男性文化成了文化的主流。武士宅邸等和風建筑一看便知,設計簡潔,幾乎都是黑白色調。絲毫沒有閃亮張揚之感,而是清晰、靜謐。城樓建設即如是,茶室等建筑也是此類典型。

女1:啊,這么說起來……

渡邊:以質樸簡約為主旨的武家文化和禪學精神深深植根,可以對比凡爾賽宮看看。

女2:那里可是十分張揚呢,滿是庭院和繁花。

渡邊:很繁雜吧(笑)?在法國,歷經幾個世紀,男女之間的戀愛早就得已登上大雅之堂,號稱“戀愛國度”,所以宮殿和貴族府邸也都充分吸納了女性的意見。家具設計上也很注重線條和裝飾,天花板上繪有各式各樣的圖畫,這些在男人看來,全都是過度裝飾。(笑)

總統希拉克來日本時倍加感動的就是看到了日本文化中男人的感性。歐美一向奉行“chic(譯注:高雅的,漂亮的。)”的價值觀,不像日本,建筑的每個角落都透出極盡簡單質樸的文化氣息。男性文化原本就是減法的文化。

女1:女人喜好加法。

渡邊:女人用色從來不嫌多,有人還全身綴滿荷葉邊、蕾絲。過分強調“女性元素”,反而那個(笑)。而男人是禁欲系、求道式的,所謂茶道、俳句這些強調孤寂的價值觀也都是男人創造出來的。進一步講,“晴耕雨讀”“避世結庵”這些隱居思想也都是男人的玩意兒。男人和女人相比,更偏重所謂的虛無主義。

女1:這么說來,外國人里說喜歡禪道的也是男人哦。

渡邊:嚴以律己、上下求道的基本上都是男的(笑)。說起來茶也是,好好享受喝茶這事兒不就挺好,偏偏特意弄出個茶道的形式來苦苦求道。武士道更是典型。

女1:啊,完全不懂到底好在哪里。

渡邊:就算我說“武士道在于發現死亡”,也不會有女人深表認同的。(笑)

不走心的話

渡邊:還是剛才的“渴望說出愛”的話題。

女1:嗯。

渡邊:如果文化有所改變,是說得出來的。

女2:文化?

渡邊:在日本,夫妻之間不說“今天好美啊”“好喜歡啊”這樣的話吧?但是在歐美,就像早上起來道聲“早安”一樣,會很自然地說出“好美啊”“好喜歡啊”“愛你”。尤其是在崇尚愛情的法國,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對話是理所當然的,成為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為什么人家就可以說得出口呢……

女2:比較熱情吧。

渡邊:并不是,那是因為他們并沒走心。

女1:嗯?

渡邊:字字都走心的話,是說不出那么悅耳的話的。

女2:是嗎?

渡邊:在歐美,有著請女性先上車、在餐廳為女性拉椅子、幫女性穿外套等“lady first”的習慣。無論對方是怎樣的女性,只要一見到女性,就無差別地執行這些動作,已經成為大家默認的行為準則。

所謂不論是年輕女孩還是有些年紀的貴婦人,無須考慮對方身份,只要無差別地執行,不必加入特別的心意。但是日本人是非常看人下菜碟的,“為這位做比較好,那位就免了”。假如對方是位知名女士,肯定會為她披上外套之類的。(笑)

女1:也要考慮考慮對方的地位和自己的差距。

渡邊:歐美講求的hospitality(譯注:殷勤好客。)是以不走心為前提而成立的。而日本唯一擁有這種文化的地方是京都。在袛園町的茶室,不管是多么討厭的客人,只要付了十萬日元就能享受到十萬日元的招待。走的時候,三四個藝伎或舞姬送出玄關,齊刷刷高喊“衷心感謝”。走一段回頭一看,又全體高喊“衷心感謝”(笑)。如此隆重的行禮是因為對客人沒啥想法才做得出。不走心是京都文化的原點,也是文化成熟度的標志。反之,東京商圈慷慨大方的店主則是根據對方的情況表現出不同態度。在生意里摻進感情,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較有鄉土氣息。多數日本人還是認為說話做事發自肺腑比較好。

女1:不行嗎?

渡邊:不是行不行的事兒,主要還是文化差異。在日本,不走心的話少得可憐。這是因為從來沒人教育我們男女之間“要不走心地說話”。即便是您二位,也很難對身邊的男士說出“今天好有型啊”這種話吧?

女2:要是喜歡的人,還是說得出來的。

渡邊:對不喜歡的人說就是出于文化因素了(笑)。我想,日本人不擅長外交的原因也與此相關。對不喜歡的人也能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出“愛你”,這才是外交。

尤其日本男人,過度接受了“沉默是金”的教育,所以就算在國際會議上也難以施展口才,飛機降落,空姐道聲“感謝搭乘”時也閉口不語。日本人這種非社交性進而影響到了夫妻關系,男的覺得沒必要跟女的多費口舌,到最后演變成覺得不能輕易啟齒說“愛你”。

女2:也就是說,日本沒有說“愛你”的文化。

渡邊:要想夫妻之間能有這種對話,“就算心里沒有也要說”的教育必須從小抓起。不過最近女性對于婚姻的要求是越來越多了。要婚姻合乎法律,要經濟狀況穩定,要可愛的孩子,還要優秀的夫婿,統統都要,還得寸進尺,要求丈夫說“愛你”,未免有些奢望了(笑)。日本男人又較真又害羞,也可以理解成說話只能發自肺腑。(笑)

女1:等等。說話只能發自肺腑,所以沒法說出“愛你”,這話……

渡邊:意思是這事兒不說也該明白啊。但是如果真被問到是不是真心愛戀,可能還是會覺得難以啟齒。(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米泉市| 乐平市| 鄂温| 吴川市| 五原县| 金堂县| 嫩江县| 拜泉县| 哈尔滨市| 安达市| 莆田市| 隆子县| 安庆市| 信宜市| 武城县| 绥德县| 南安市| 凤山县| 宜黄县| 息烽县| 理塘县| 丹江口市| 临澧县| 海宁市| 卢龙县| 类乌齐县| 晋江市| 南投县| 神农架林区| 南陵县| 芒康县| 颍上县| 即墨市| 陇川县| 都安| 屯留县| 德化县| 西乌| 崇信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