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安全意識導論
- 朱詩兵
- 2577字
- 2020-05-09 11:16:21
1.3 典型群體的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隨著大數據技術迅速發展,用戶的網絡安全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大學生作為在學歷高、見識廣、思維敏捷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群體,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后備軍,這一主體的網絡安全意識培養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明我國網絡安全意識整體的環境表現。
1.3.1 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目前無論在學習、娛樂或是購物等方面,大學生依賴網絡的程度越來越高。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年,大學生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6.2小時,相當于每天上網3.75小時,大學生成為貢獻上網時長的主力軍[2]。
在對全國15所高校,近3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后,數據表明有2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在2小時以內,42%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2~5小時,33%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5小時以上。而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內容包括購物、游戲、學習、通信四大類,其中網絡購物與大學生的財產信息安全直接掛鉤,通信則與大學生的個人隱私息息相關。
在調查“大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去了解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問題時,問卷顯示僅有15%的大學生“經常”了解,38%的大學生“偶爾”了解,36%的大學生“很少”了解,11%的大學生“沒有”了解。這充分表明,雖然大學生每日花費大量時間上網,但卻忽視了網絡安全,這是大學生易遭受網絡陷阱和網絡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調查大學生對社會輿論做出的反應時,數據表明對未經證實的內容,36%的大學生“不理睬,直接跳過”;61%的大學生“了解后,不管”;3%的大學生“轉載并評論”。座談中還發現,對未經證實的社會敏感問題和不良信息有潛在的網絡安全問題,甚至有可能是網絡安全意識形態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無法準確辨別是非,不能肯定自己的判斷,更不能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出回應。
在調查大學生遇到諸如網絡病毒、垃圾郵件之后的反應,以及平時使用網絡的習慣時,數據表明大學生普遍擁有基本的網絡安全常識,了解有害郵件需刪除、病毒查殺等基本常識,但是座談時卻發現,很多大學生存在雖然具備常識但并沒有做到的現象,行為包括隨意點擊網站鏈接、隨意掃描二維碼等。在統計大學生遭受過的網絡安全問題時發現,曾遭受過有害郵件和病毒攻擊的大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83%和65%,而且有理由相信還存在部分大學生遭受病毒攻擊但自己沒有發現的現象。
受過財物被盜(4%)和信息被盜(15%)的大學生較少,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于個人信息和財產的保護具備最基本的認知,但是存在處置經驗不足的情況。在調查“大學生受到的具體侵權行為”時發現,其中近95%的大學生收到過垃圾信息,68%的大學生遭受過騷擾,52%的大學生有過社交軟件被盜號的經歷,這幾類侵害行為多是因為受害者網絡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差造成。在收到朋友的附件鏈接時,直接打開的占少數,僅為28%;詢問后打開的占42%。當他們遇到網絡詐騙時,能夠保存證據,并向相關部門報案的僅有37%,大部分大學生會選擇下次注意。
1.3.2 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情況
我們以6所不同類型的高校調查中可知,網絡安全教育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理工類大學的網絡安全教育情況較好,有47%的大學生接受過較為全面的網絡安全教育,這同大學自身教學環境密不可分;師范類院校和語言類院校有67%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從未受過或很少受過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在學生群體中覆蓋面不廣、不精。
“大學生在校期間受過哪些形式的網絡安全教育”的調查顯示,開設講座的形式占據主流,主要原因是講座的覆蓋面廣,場地一次可以容納大量學生,專業性強,對于大學生具有一定強制性。但大學生對講座的參與意愿并不強,更多人希望通過網絡宣傳、自主學習等方式接受網絡安全教育。整體來看,現階段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方法較為單一,大學生主動性不強,網絡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1.3.3 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啟示
通過以上關于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的調查研究,并基于對大學生的相關訪談,我們總結出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大學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第二,網絡安全知識缺乏,尤其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對相關網絡安全知識,軟件維護和防入侵行為方面的操作知識知之甚少或者不能有效運用。第三,對誘惑網站的有效抵御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評估網頁的安全性。第四,個人信息保護程度較差,部分大學生很容易忽視自身隱私性的保密和自身網絡行為的安全性。第五,網絡安全防范能力欠佳,對相關網絡安全方面的案例關注甚少,法律維權意識欠缺。
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人們使用的同時,也使得網絡很容易遭受攻擊。從上述調研和分析可知,大部分大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但是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足,導致受到一些網絡危害。因此,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學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優勢,在課堂內外宣傳網絡安全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1)不定期在大學生中開展網絡安全知識宣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了解網絡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了解問題的本質,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一份高質量的宣傳手冊不僅可以向大學生宣傳當前網絡安全的形勢,更可以向大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大學生去思考、關注調查的內容。
(2)開設針對性和普及性的專題知識講座。開設專題講座可以起到培養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作用,也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討論相關問題的機會,以此引導大學生關注網絡安全問題。通常,大學生會在自己遇到問題之后再選擇參加這類講座,所以開設針對性和普及性專題知識講座要比課堂上集中進行理論教學的效果好。
(3)為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首先應提高他們對計算機病毒和木馬的防范意識,培養他們在計算機的使用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安裝正版殺毒軟件、計算機防火墻和上網安全助手,并及時升級;使用帶有漏洞修復功能的軟件,定時打好補丁,彌補系統漏洞;不瀏覽陌生網站,不隨意下載和安裝可疑插件;接收QQ、郵箱等傳來的文件時,安全級別最好選擇“高”;上網時打開殺毒軟件的網頁監控功能,把網絡游戲、QQ等加入帶有賬號保護功能的軟件中,可以有效保護密碼安全;定期瀏覽各大殺毒軟件官網,了解最新的病毒情況,并做好預防;安裝正版軟件,這是因為正版軟件有廠商承諾與定期更新業務,能夠第一時間防范最新的黑客攻擊與信息盜竊;當個人財產蒙受損失時,應當及時報警,尋求警方的幫助與支持;在面對索取個人私密信息的要求時,應當及時審核該機構是否有能力、有信用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與盜取,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