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月光湖畔
- 神探陳漢雄:湖畔人影
- 常大利
- 5524字
- 2020-04-30 18:11:10
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初夏的秋原小城。秋原,是一座既有古老歷史又有現代化風格的城市,也是北方一座美麗的小城。在秋原小城內,白日里寬敞的馬路上總是車水馬龍;一處處新開發的小區,高樓林立,整齊漂亮;繁華的市場,總是人聲鼎沸;漂亮的大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們盡情地選擇。在城郊又多了幾處工業園區,一些招商引資的企業又在這里落戶了。美麗的家園,和諧的社會,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給這座原本貧困的小城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生機。
在小城站前路,一輛白色桑塔納轎車正向火車站方向行駛。在這輛轎車中坐著幸福的一家人。開車的叫杜江,他今年三十三歲,長得白白凈凈,中等身材,從外表上看,像個白面書生,他是小城環保局宣傳科的干事。坐在后邊座位的是杜江的妻子和女兒,妻子叫劉艷霞,是位漂亮的女子,她是新世紀醫藥科研所的技術員。女兒杜鵑今年六歲了,扎著一條馬尾辮,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現在在上幼兒園大班。今天,杜江要送妻子和女兒去火車站。前幾天,科研所為了培養科研人才和進行新的項目開發,特派遣劉艷霞到上海一個科研所短期培訓學習兩個月。劉艷霞得知此消息,當然高興得不得了,這次不但有深造的機會,還可以和在上海居住的姐姐朝夕相處。劉艷霞的姐姐叫劉艷虹,是復旦大學畢業的,前幾年大學畢業,現也在一家科研單位工作,十年前在當地成了家。這次劉艷霞去上海,當然要帶上六歲的女兒杜鵑了。為此,他們做好了準備,杜江事先到火車站為妻子買到臥鋪票,今天開車送她們去火車站。
“爸爸,我走這么遠你想我怎么辦?”小杜鵑閃動著她那雙大眼睛,看著杜江天真地說。
“我給你打電話。”杜江看著前方的路,笑著說。
“那我想你怎么辦呀?”杜鵑說。
“你給我打電話。”杜江說。
“爸爸,等我回來,你一定要帶我再去大青山,我要看月光湖,我要看大山的風景。”杜鵑說。
“好,爸爸會再帶你去的。”杜江說。
“杜江,我這一去就是兩個多月,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妻子劉艷霞看著杜江,溫和地說。
“我會的,你放心去吧。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上海城大人多,別讓杜娟一個人走,也別誤了她的學習。”
“你也要注意身體,外出攝影要注意安全,我會常給你打電話的。”妻子閃動她那雙美麗的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杜江,對于這次短暫的分離,似乎有些戀戀不舍。
“別操心了。我一切都會安頓好的。”
原來,杜江是名攝影愛好者,在小城攝影圈中有一定的名氣。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得過全國、省級和市級大獎。
到了火車站,杜江將轎車停在停車場,下了車,他打開車后備箱,要為妻子拎出放在后備箱的旅行包。就在這時,有人叫他“杜江!”
杜江回頭一看,原來身邊停著一輛黑色本田轎車。招呼他的人是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男子,他是杜江的好朋友,名叫郭凱,小城紅風公司辦公室主任,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
“郭主任,你這是去哪?”杜江問道。
郭凱打開后備箱,從里邊拎出一個旅行包,對著杜江說:“我們公司蔣總的父親得了重病,他要回山東老家探望父親,我是來送他上火車的。”
這時,杜江看到車旁站著一個穿著白色襯衣,手拿一把紙扇,穿戴很講究的中年男子。
“杜江,你去哪?”
“你弟妹和我女兒去上海。這不,你弟妹他們單位派人到科研單位去深造,選中了你弟妹。”杜江一邊拿出旅行包,一邊關上后備箱說。
“這可是好事,可喜可賀,有這樣的好機會,太難得了。”郭凱也關上了本田車的后備箱。
“你們買臥鋪票了?”杜江問。
“因時間緊,來不及訂了,只好給蔣總買了張硬座票,好歹一多半是白天,到車上也許能找到臥鋪。”郭凱說著,又對杜江說,“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公司的蔣總。”
蔣總就在郭凱身邊,笑容可掬地與杜江握了一下手:“蔣俊理,請多關照。”
“我叫杜江,小城環保局宣傳干事,是郭凱的好朋友。”
“蔣總,杜江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小城攝影界的名人,他的作品在全國都還獲過獎呢。”郭凱向蔣總介紹。
“杜江,是個人才,人也長得一表人才,祝賀你了。”蔣總夸獎著杜江。
“謝謝蔣總了。”杜江也客氣著。
郭凱趁機對杜江身邊的劉艷霞進行問候,劉艷霞有著一頭飄逸的長發,穿著紅色衣裙,女兒穿的是粉色衣裙。劉艷霞的漂亮也引起蔣總的注意,他微笑地看著劉艷霞,并點了一下頭。
到了候車室,因郭凱要送蔣總乘另一趟車,他們分手了。杜江和妻子女兒到候車室內的檢票口檢了票,走進了站臺。杜江拿的是站臺票。
一列客車早已進站,妻子和女兒上了車,杜江將提著的皮箱在車門口交給妻子,妻子和女兒走進列車車廂。
在車廂窗口,女兒一直在揮手:“爸爸再見!”
“杜娟,要聽媽媽的話,到上海要注意安全。想爸爸了就打電話。”杜江囑咐著。
“爸爸,車要開了,你回去吧。”杜娟仍在車窗口看著爸爸。
妻子劉艷霞也在揮手:“杜江,你一定要自己照顧好自己,我會常打電話的,你回去吧。”
列車開動了,車窗被列車員關上。杜江在站臺上注視著列車遠去,直到消失。
走出站臺,杜江接到小城文化局辦公室主任楊春的電話,楊春也是杜江的好朋友,他說小城文化局為慶祝“國慶”五十周年,要舉行一次全市美術書法攝影大展,并要進行評獎,讓杜江一定要多出幾幅參展作品,并在一個月內交稿。楊春對攝影也很感興趣,時而也背著照相機與杜江去采風。
想到攝影,杜江原先就有個打算,那就是到大青山攝一組自然的風光。以前,他在大青山拍攝的《湖邊鴜鷺鳥》《云中險峰》在全省都獲過大獎。這次如果將大青山的景致拍成一組以保護大自然為題的風光片,一定會在這次大展上獲一等獎。后天就到周末了,杜江決定利用雙休日去一趟大青山。
距小城東南四十公里的大青山,是一處美麗的自然風景區,山上林森樹茂,湖泉清澈。一到夏季便是鳥語花香,景色更加宜人。在大山深處,不但有群山峻嶺,還有山泉瀑布、山中激流和獨木小橋。這里有幾十種林木、上百種草藥,還有野豬、狐貍、山兔、狍子等野獸和珍禽,自然風光可以說是絢麗多姿。此山山路崎嶇,山中人煙稀少。當地政府為保護生態平衡和綠色資源,多年來并沒有對此地進行開發,也沒有向游人開放。盡管如此,這里美麗的風光,也被人們耳聞目染,每年都要吸引一些城內的攝影、美術、文學愛好者來此采風。
杜江對大青山一直是很迷戀的,山中既有他難以取盡的攝影作品素材,也曾給他的作品帶來過榮耀。春天時,他曾帶著妻子女兒來到大青山之中,他搞攝影,妻子畫畫。女兒在山中采花,真是快樂極了。那次,他們在山中還遇到了郭凱和楊春,他們二人不但喜歡攝影,還擅長寫情感詩。所以,他們二人到山中不但要攝影,還要找作詩的靈感。有時,幾位朋友聚會時,這兩人還要吟詩助興。
今天是雙休日的第一天,天空有些陰云,時而遮住陽光。
盡管天氣不太好,杜江還是駕駛著他的白色桑塔納轎車沿著崎嶇的山路走進了這片大山之中。大青山,他來過多次,但由于季節的不同和所深入的山地景觀不同,每次拍攝的作品及其表現出來的藝術景觀和效果也是不同的。雖說爬山是非常累的,但他還是樂在其中。這次,他要去南山的北坡,那里不但有茂密的森林,從此向北看,在森林中還有一片小湖,景色是非常美的,湖邊有很高的水草和蘆葦,還有些水鳥。
天空中的陰云,好像一股股煙霧在翻滾擴散,也許不久要下雨了,而大山中更是安靜,山路上幾乎見不到行人或車輛。可也是,誰在這種天氣進山呢?但杜江是為了趕拍作品,只要不下雨,陰天中照樣能拍到有特色的好作品,有時甚至比晴天拍到的作品還要清晰。
轎車沿著彎曲而又坎坷的山路爬上了距山中湖泊很近的一條路,路邊有醒目的標語牌,上面用紅鉛油寫著一行不太工整的字:“進入山區,注意防火”,還有“嚴禁一切狩獵行為,違者嚴處”。這是山中一條砂石路,時寬時窄。杜江對山路是熟悉的,但在密林深處的林中路上,他也要小心翼翼地開車,因這條路的彎很多。山中的樹又高又密,不同樹木的葉子不同,顏色也不同,像一幅水彩畫。突然,他發現在那個路邊的樹叢下停著一輛紅色轎車。近了,看得出是一輛普通桑塔納轎車,發現車中無人,且沒有牌照。
“這種天氣,應該不會有人到湖邊來釣魚吧?若是有人也是到山中來攝影或寫生來了,如果能遇到同行那就更好了。”杜江想著,他的車又沿著山路向大山里邊開去。雖是山中湖,但一年中偶爾也有人來湖邊釣魚,那是城里有車族利用雙休日到山中邊游玩邊休閑來了。前面出現一個岔路,從那里的另一條路也可下山,但另一條路仍是上山的。杜江駕車來到那片湖南邊的一座山巒下,將車停在路邊的山石邊,下車前他拿出照相機、長焦鏡頭等,還有能折疊的三角架,然后下車鎖上車門。這里非常偏僻,見不到一個行人,車放在這里是很安全的。
杜江要去這座山巒的北坡,從那里向北望去,可以全覽大青山北邊的湖泊。這個湖泊叫月光湖,湖面并不是很大,周圍有青山樹木襯托,湖邊有水草,還有些水鳥駐足,湖中時而有野鴨等水鳥嬉戲,很是壯觀。月光湖的得名,是因在夏季的夜間,湖水寧靜,倒映著月光,景色十分美好。關于月光湖還有民間傳說,說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不慎將一顆珍珠掉到人間,變成了一片明亮耀眼的湖泊。有幾句民謠為證:
月亮湖泊明又亮
王母珍珠放光芒
仙女下凡來淋浴
偷將月亮湖底藏
杜江今天要拍陰天中的湖畔景色,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登上北坡,杜江發現天空的陰云中出現幾束陽光,順著這幾束陽光,他正好向北拍攝。為了找到適當的角度,他不得不爬上湖南邊那座山巒上更高的地方,這樣才能將整個月光湖全部拍攝進去。月光湖是一條長形湖,杜江要拍的對面距他也不算遠。他仔細地觀察湖的對面,發現湖邊的水草上站著幾只漂亮而美麗的鴜鷺鳥,湖中還有幾只水鴨子在嬉戲,他要將對面的景色全拍下來。
他上好長焦距鏡頭,然后開始調焦距。調好焦距,他想到該支上三角架。由于山坡較陡,支不平三角架,他又向上走了走,選擇了一個較佳的位置,端起照相機,又調整一下光圈和長距鏡頭,找好取景方位,拍了一張,但感覺不太理想,他又換了一下所站的位置,調整一下相機焦距,覺得應向湖邊近一些才能使景色更清晰。于是他拿起三角架,向湖邊行進。在九十年代末,雖然世界上已有了小型數碼相機,也就是數字照相機,但在我國還沒有普及,攝影愛好者甚至專業人員全是使用帶有膠卷底片的傳統式機械照相機。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不用膠卷的數碼相機才開始在我國普及和流行,但一些專業攝影愛好者還是習慣于使用帶膠卷的機械相機。
杜江到了湖邊再次調整焦距,按快門時,拍下了一個美麗的畫面。他想繼續拍下去,可就在這時,不但幾只鴜鷺鳥突然飛走了,湖面上的水鴨子也不見了。他想,一定是鳥發現有人在拍照而飛走了。于是,他決定再向湖邊靠近,卻見不到鴜鷺鳥了。在湖邊觀察了一會,他決定向湖的西邊去,那里湖面窄些,能更清楚地看到對岸的情景,但此處水草高、樹木也多,他只好層層撥開水草和樹枝,繞到湖的西邊。此時,他又找到了驚喜,湖對面那個小溝汊的水草邊又出現兩只美麗的鴜鷺鳥。
“又是鴜鷺鳥,可別驚擾了它們。”杜江要偷拍這美麗的鳥兒,他立起三角架,卡上照相機試探地拍了一張,雖然照了相,他卻感到照出的照片不太清晰,他調整一下遠焦長鏡頭,但照出來的感覺也不是十分理想。杜江使用的這臺照相機,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了,是日本產的尼康機械相機,可以說是名牌,那個像門小炮似的長鏡頭也不比照相機便宜,也花了幾萬元,所以拍出的片子都非常清晰,即使在幾百米外,景物的清晰度也很有保證。
“還是距離遠的原因,我應該再向它們靠近些。”杜江決定將三角架收縮后放進背包中,到那條小河汊對面的樹叢中,向湖邊的鴜鷺靠近些。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繞到湖西面,偷偷地從對面的樹林中穿過,彎著腰來到湖邊的樹叢中,從樹叢的空隙中慢慢地伸出長焦鏡頭,伸向對面。此處距鴜鷺鳥約有二三百米,他再次調整長焦距、光圈、快門速度,因為是陰天,對于有多年攝影經驗的他,這時用這種方式拍照效果一定會好些,于是他一按快門,拍下了一張照片。這樣的美景不能錯過,他還要拍第二張。不料,對面的鴜鷺卻飛了起來。是誰又驚了它們?
此時,為了抓拍他再次按動了快門,然而鴜鷺沒有拍下來,卻拍到了從湖的北側樹林中出來的兩個人。他們抬著什么,并將抬著的東西扔到湖中,這一動作正好被他拍了下來。他遲疑了一下,湖邊有水草樹叢做背景。有人的圖像也很好,他有意地又快拍了兩張。
照射到對面樹叢中閃爍的閃光燈,雖是瞬間,卻使對面湖邊的兩個人一愣,他們向對面的樹叢中查看了一番,什么也沒有發現,他們在疑惑地嘀咕什么。而杜江蹲在樹后想,這兩個人是干什么的呢?是管理湖的人員,還是其他人?他們向湖中扔的是什么呢?是魚食,還是垃圾?那里因樹杈多,是釣不了魚的,他們不是釣魚人。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們扔什么,天要下雨了,鴜鷺也飛走了,還是到來時的山坡去吧。他收好照相機,取下長鏡頭也放在背包中,怕被對面的人發現,又彎著腰,穿過樹叢,繞回到湖的南邊,攀上那個山坡,站在山坡上,他又對著北邊的湖拍了幾張照片。
對面湖邊的那兩個人也發現南邊山坡上有人在拍照,并向杜江喊著什么,因距離較遠,他根本就聽不清。
“這兩個人是干什么的呢,不像山林的管理人員呀?”杜江有些疑慮。
湖邊的人仍在向他喊話。
由于距離遠,他仍是聽不清對面的人在喊著什么,他想到人家一定是發現他將他們拍下來了,不高興了。他不想與這兩個人糾纏,否則,也許會有麻煩,于是他決定離開這個湖邊。想到此,杜江背著裝有三角架和長焦鏡頭的背包,挎上相機,快速地向他停車的山坡上奔去,他決定換個景觀,便過了這個山坡,又向著另一個方向拍了幾張大青山的景色。這時,天下起雨來。下雨了不能拍照,而且雨是越下越大,據天氣預報說,明天還將有大雨,他決定等下個雙休日再來大青山,因為這次大老遠跑來才照了幾張,如果能多拍一些他才能從中選擇最好的照片。于是,他頂著雨跑下山坡。
到了停車的地方,他發動車,在山坡上調轉車頭,沿著來的山路從另一條岔路下了山。
這天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