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隆盛
我們都知道,封建社會乃是所謂“家天下”,與皇帝個人關系的遠近親疏在權力運作與分配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中國的社會組織是以宗法血緣關系為核心而建立的,因此,與皇帝最親近的通常有以下幾類人:
第一類是父系親族,即宗室;第二類是母系親屬,第三類是姻親,這兩類都稱為外戚;第四類是皇帝出于各種原因而特別寵幸的人,后人稱之為佞幸;第五類才是由制度化渠道選拔出來,由皇帝正式任命的大臣。
自從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漢朝以后的皇帝對宗室都有些猜忌,有意識地削弱宗室的地位,他們不愿意宗室過多地參與政治,因此,宗室在漢朝中后期被邊緣化了。
和武帝、宣帝相比,元帝、成帝的性格都不太強勢,他們父子倆執政都較多地依憑身邊之人。相對來說,元帝較多地依賴宦官,而成帝較多地依賴外戚。
成帝這個人,從外形、氣度上看是頗適合做皇帝的。他善于修飾儀表,站姿筆直端莊,說話時很從容,不指指畫畫。臨朝時儀態深沉、平靜,非常有尊嚴,既肅穆,又溫和。但成帝有天生的弱點,他性格較為軟弱,容易被人控制。
成帝繼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尊王政君為皇太后,任命自己的大舅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總領尚書事務,將封戶增加五千戶。又封他的四舅舅王崇為安成侯,食邑一萬戶。為什么專門封四舅呢?因為四舅是成帝母親王政君的同母兄弟。而王政君的異母弟如王譚等,都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封給食邑。
過了五年,也就是河平二年(前27年)六月,成帝給他的舅父們全部封侯:王譚封為平阿侯,王商封為成都侯,王立封為紅陽侯,王根封為曲陽侯,王逢時封為高平侯。五人同日封侯,因此當時人稱他們為“五侯”。
成帝為人謙退軟弱,這個時期,國家大權都掌握在大將軍王鳳手里。任命一個普通官員,成帝都無法自己做主,要由王鳳決定。身邊的侍臣曾向成帝推薦光祿大夫劉向的幼子劉歆,說他博學卓識,有奇才。成帝召見了劉歆。劉歆給他誦讀了自己所作的詩賦,成帝非常喜歡,想任命他為中常侍,下命令讓仆人取來中常侍的衣冠。正準備行拜官禮時,左右侍從都說:“還沒有告訴大將軍呢。”成帝說:“這是小事一樁,又何必通報大將軍?”左右之人叩頭力爭,不讓舉行拜官儀式。成帝不得已,只能請示王鳳。王鳳認為不可以,此事居然只能作罷。由此可見王鳳當時的權勢。
這一時期,形成了“王鳳專權,五侯當朝”的局面。王氏子弟不但在朝廷做官,而且全都擔任卿、大夫、侍中等顯官要職,連郡太守、國相、州刺史等地方官也都出自王氏門下,王氏家族的權勢越來越盛。陽朔三年(前22年),王鳳因病去世,死前推薦王音代替自己的職位。于是,王音接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輔政八年,到永始二年(前15年),王音也去世了。成都侯王商擔任大司馬、衛將軍。三年后,在十二月的乙未日遷為大司馬、大將軍,15天后,王商去世。過了8天,王根擔任大司馬、驃騎將軍。
成帝的五個舅舅爭相招引賢才,傾財施予,互相攀比,以此為榮。五侯門下,賓客充盈。大家都盛贊王氏一家,王氏聲譽名滿天下。
就在這種情況下,揚雄來到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