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合作辦報

  • 大明的回響
  • 涸平的一天
  • 3272字
  • 2020-05-05 17:00:00

收獲頗豐的朱棣哼著小曲就回到了燕王府。

叫來府上的管事福伯,準備安排一下接收煉鐵廠的事宜。

“福伯啊,你挑幾個會算賬的雜役,去把城北那兩間鐵廠接過來。”

“這鐵廠不是官府的嗎?”福伯有些疑惑。

“現在是咱們的了。”

“老仆明白了。”

說完這事,朱棣又想起來自己在去的路上想到的事,便繼續問道:

“這北平城內的造紙坊和印刷坊都是哪家的?”

“造紙坊共有兩間,分別是趙家和李家的。印刷坊就只有官府的那一間。”

沒有私人的印刷坊,這讓朱棣有些頭疼。

“趙家和李家分別是什么來歷?”

“前朝的時候趙家就在大都了,除了造紙坊以外還有幾間鋪子,在城外有不少田。李家是從山西遷過來的富戶,除了一間造紙坊以外就沒別的產業了。”

朱棣在腦海中把得到的情況過了一遍,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勞煩福伯去請這兩家能做主的人明天來一趟燕王府,就說本王有事相商。”

當王爺就是這點好,不管想干點什么都不用擔心別人不給自己面子。

李家這邊當天下午就收到了王府的傳信,聽到是燕王有事要找,李家家主李洛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趕緊召來全家人談論了一番。

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是,燕王多半是沖著自己家的造紙坊來的,畢竟家里也就這玩意能被瞧得上眼。

第二天李洛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燕王府上,誰知道在侯客的偏殿里,自己先見到的人不是燕王,而是一個讓自己開心不起來的人。

“沒想到能在這里看到你李壽陽,真是讓老夫頗感意外啊。”

李洛原籍山西壽陽,因此也被人稱呼為李壽陽。

已經先一步坐在偏殿里等候的人自然是趙家的家主趙文燾,都說同行是冤家,這倆人自然也不例外。趙家當初為了獨占北平的市場,欺負李家在北平根基尚淺,多次跟李家打價格戰。李家不得不跟著趙家一塊降價,幸虧李洛在北平城內四處奔走,從山西老鄉那里借到了一筆錢,這才把自家的造紙坊維持了下去。

趙家卻一直沒放棄打壓,雙方小擦小磨時有發生。

“托尊駕的福,我李洛才有機會代表李家站在這里。”

李洛也沒回應什么好臉色,腦袋里念頭卻是在飛轉。這燕王把城內唯二能造紙的都請過來了,多半是想在其中摻上一腳了,看來宴無好宴啊。

既來之,則安之

李洛便在趙文燾身邊坐了下來,接過仆人奉的茶嘗了一口,感嘆道:

“真是好茶啊。”

不怪李洛沒見過世面,畢竟王爺和一般人的生活質量差的還是有點多的。

話音還沒落,就聽偏殿外面一個頗為洪亮的聲音由遠及近地傳來。

“李家主若是喜歡的話,等會走的時候我讓下人給你包上幾包可好。”

李洛和趙文燾趕緊起身行禮。

聽面前這人說話的方式,多半應該就是燕王朱棣本人了,只是沒想到竟如此的年輕。

“草民這里先謝過王爺抬愛了,不知王爺今日召我二人前來是有何事?”

“不急,我們坐下慢慢說。”

朱棣坐在主位,慢悠悠的品了一口茶,才開門見山地說道:

“本王今日請二位前來是想詢問一下,不知二位是否有拓展家業的打算?”

“拓展家業?王爺此話怎講。”

朱棣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叫仆人把早就準備好的東西拿了進來,示意他們先看看。

拿過來的東西是一張疊好的紙,李洛將之展開。展開后這紙有一張桌子那么大,上面寫滿了文字,趙文燾也立馬湊過來與李洛一同觀看。

兩人仔細一看,發現紙上寫的并不是想象中會出現的詩詞歌賦,而是市井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什么東頭王大爺家的狗把隔壁家的小兒子給咬了,西頭的楊寡婦又和哪個姘頭好上了之類的。

怕他們誤會,朱棣連忙澄清道:

“這里面的事情都是本王編的,你們不用在意內容的真實性。”

兩個人看完這張紙上的內容之后依舊是一頭霧水。

“草民愚魯,不知王爺給我二人看這個究竟是何用意?”

要不然還是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呢,可以省去很多口舌。朱棣見他們并沒有理解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只能為他們解釋道:

“你們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張紙上寫的內容都換成在北平城里真實發生的事,會是什么效果?”

“您是想把這個做成邸報?”

“準確的說,是任何人都能看的那種邸報。”

“任何人?”李洛不解的問道。

“對,任何人,上到本王,下到黎民百姓,都可以出錢購買。”

這倆人心里一盤算,做這一份需要紙張,需要有人去采集信息,還需要雇人抄寫,最后想要賣出去還得有一筆開支,加起來的成本太高了,一份得賣多少錢才能回本啊。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啊,李洛在心里搖了搖頭。可雖然自己不太能茍同朱棣的想法,但人家畢竟是王爺,得把話說的婉轉一點,以免被怪罪上。

朱棣見他倆都不說話,也知道他們在擔心什么,便主動開口說道:

“你們二人有什么疑問就直接問吧,不用藏著掖著的。”

趙文燾率先說道:“王爺既然這么說,那草民就有話直說了。如果按王爺所想,恐怕這任何人都能看的邸報不是任何人都能買的起的。”

“單是這抄寫的成本就...”

“你們想問題不要這么簡單嘛,抄寫的成本高,那為什么不能使用印刷的方式呢?”

朱棣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至于紙張,不需要它有多美觀,因為我們要做的不是藝術品,只需要它稍微結實一點,不容易破就行了。”

“我把它稱之為報紙。”

看來這個燕王是真的仔細考慮過這事,但李洛的疑慮并沒有被打消:

“不知王爺打算如何處理這個...報紙上的的內容來源問題?如果記錄的都是一些市井小事,那就需要派出大量的人員去采集信息。”

“我們只需要很少的人采集每份報紙的核心內容就可以了,這些核心內容是一般人接觸不到的事情,本王會在這方面給予適當的幫助。”

“至于剩下的大部分的內容只需要百姓主動提供信息就好了,我們負責把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匯編。一旦提供的信息被采用了,我們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但一定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如果要是發現提供的信息不實,第一次罰錢,第二次就永不采用了。”

朱棣對于自己這個想法感到頗為自得,這是他借鑒后世自媒體的繁榮而找到的靈感。即使目前情況下北平城內的識字率很低,但前期報紙內容也不需要做的太多。至于銷路問題,朱棣更是不擔心。

因為哪怕是前期自己倒貼錢去做這件事,他都是賺的,這是他自己在為未來鋪路。而且隨著報紙不斷地流傳開,識字率也一定會隨之上升,遲早有一天人人都能看懂報紙上地內容。

當然這只是針對城市人口,至于農村人口,朱棣暫時還沒有什么辦法。

“報紙每五天為一期,前面幾期可以免費發放。幫助北平城內的百姓養成看報紙的習慣,只要這習慣一旦養成,那你們未來這一輩子都不用發愁生計問題了。”

朱棣描繪了一番報紙的美好前景,看面前這兩個人有一些被打動了,趕緊趁熱打鐵:

“本王邀請你們兩家各出兩成本金,同時負責籌建新的印刷坊以及未來報紙的編寫和售賣工作,每家可得三分利。”

話雖然這么說,但李洛還是不太敢賭。即使能分到三分利聽起來不少,但相應的還要承擔那些雜事,況且自己對印刷方面沒有什么了解。

不過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能借此和燕王搭上關系,這是多少人都夢寐以求的事啊。

就在李洛猶豫之際,趙文燾那邊已經做出了決定。

“趙家愿意加入。”

趙文燾的回答不出朱棣所料,畢竟趙家家大業大,沒有什么不同意的理由。隨即朱棣把頭轉向了李洛,示意自己等著他的答復。

為什么朱棣不能自己弄這事,而是非要拉著別人一塊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手底下沒有善于經營的人,由別人代勞能省自己很多事,自己只需要提想法提意見就好了。而且讓別人在外面拋頭露面更有利于隱藏自己,朱棣要做的是幕后的推手,而不是站在臺前呼風喚雨的人。

李洛也是一個有魄力的人,沒讓朱棣等的太久便做出了決定。

“李家也愿意加入。”

真正讓李洛下定決心的事是,王爺和平民合作這種形式恐怕是破天荒頭一回了。這是他的機遇,一定要把握好。

“好,那就希望未來能合作愉快了。”朱棣笑瞇瞇地說道。

李洛回到家里,跟家中人講述了今天發生的事,自己幾個兄弟瞬間炸開了鍋。

“大哥,即使你是家主,可這么大一件事你好歹也得征求一下我們的意見吧。”

“就是啊,誰知道他燕王打的是什么算盤,別看他現在說的那么好聽,未來想要把我們踢開那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嗎。”

李洛聽耳邊吵得不行,也有些煩躁:

“你們覺得我們有拒絕的機會嗎?燕王為什么同時請了咱們家和趙家,擺明了就是告訴我們,即使我們不參加,也有別人能代替我們的位置。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可就非常被動了啊。”

李家眾人安靜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現在自己家和趙家有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旦趙家的實力再次增強,這種平衡可就被打破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北流市| 亳州市| 凤冈县| 嘉荫县| 丹阳市| 沭阳县| 中牟县| 濮阳县| 东阿县| 上犹县| 新密市| 石狮市| 乐安县| 惠州市| 双江| 剑阁县| 镇巴县| 德格县| 曲阳县| 元阳县| 武清区| 富民县| 抚顺县| 安义县| 西峡县| 曲麻莱县| 平谷区| 中江县| 陇川县| 南华县| 三亚市| 德昌县| 镶黄旗| 赤峰市| 翁牛特旗| 广东省| 宜黄县| 玛多县| 渭源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