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物聯網技術對國內金融業的影響

正如第一節所述,金融的核心支撐是信用體系,而物聯網技術及相關產品變革了金融領域原有的信用體系,建立了客觀信用體系,實現了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降低了虛擬經濟的風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國內不少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動產融資難的問題。也就是說,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時代的過渡,物聯網技術與金融活動的結合,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2016年國際物聯網金融高峰論壇上,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所做的報告《物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產業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及相關案例,也進一步證實了上述觀點。

然而,2013年以來,非法吸金、平臺展期、平臺爭議、限制提現、暫停運營、平臺失聯、平臺清盤、經偵介入、老板“跑路”、平臺倒閉等P2P事件頻發,搜索平臺被追責、消費者維權無門的“網貸問題”層出不窮,致使深圳、濟南、北京、上海、長沙、株洲、懷化等10個城市相繼出臺了“網貸退出指引”?!巴硕磺宄沙B、如期還款是難點”的P2P現狀,使互聯網金融的熱度不斷被消解。那么,作為“下一個風口”的物聯網及方興未艾的物聯網信息革命,究竟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一)物聯網對國內銀行業務的影響

2016年10月的銀通智略報告顯示:物聯網對國內的銀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并建議商業銀行依托物聯網技術,變革銀行的信用體系、防范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效能及改善客戶體驗。具體來說,物聯網對銀行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從主觀信用走向客觀信用模式

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基本是通過調研來了解企業運營狀況和財務情況進而進行信用評級。由于缺乏對實體企業的有效掌控,放貸風險較高。在物聯網時代,銀行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幫助銀行實時動態掌控貸款企業的全部運營過程,包括采購渠道、生產過程、成品積壓、銷售情況和用戶使用情況,可據此及時調整貸款進度和額度,幫助銀行開展貸前調查、貸中管理、貸后預警,降低違約風險,提高風控水平,為銀行建立起更為客觀的信用體系,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2. 開啟感知支付新時代

隨著移動通信、互聯網和近場通信技術的發展,基于物聯網技術(如:生物識別技術、NFC技術)的移動支付業務快速興起。以后在支付領域,通過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感知消費者的周邊環境和自身的狀態,以確保資金和人身安全,還可以將支付行為與企業運營狀態、個人健康、家庭情況的動態變化相關聯,動態調整支付額度,控制銀行的風險。

3. 降低動產質押風險

傳統的物流信息化的管理,是一種被動的靜態的方式,存在極大的風險。物聯網可實現對動產無遺漏環節的監管,大大降低動產質押的風險。物聯網賦予動產以不動產的屬性,通過全過程、全環節監控,解決倉單重復質押等一系列動產監管中的問題。

(二)物聯網金融在銀行的應用現狀

中國民生銀行黨委委員石杰提出:物聯網時代的金融服務主要有三個關鍵詞,即溫度、深度和廣度。首先,物聯網為銀行提供了有“溫度”的過程價值數據。借助物聯網提供的有“溫度”的,即實時的、有價值的、全流程的數據,可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同時,物聯網給銀行帶來了三種變化:風險控制體系變化、供應鏈金融模式變化、零邊際成本的金融服務。其次,物聯網為銀行帶來了有“深度”的金融創新機會。譬如:民生銀行在物聯網金融領域,開展諸如移動金融、動產監管、追溯體系等多種實踐;在動產監管方面,民生銀行利用物聯網的智能倉庫、車押衛士、感知芯片等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為汽車金融、大宗商品金融提供了智能化的動產質押監管,資產余額已超200億元。此外,利用物聯網的可追溯技術,民生銀行通過與300多家平臺的系統對接,實現了平臺客戶的交易過程、交易環節可追溯,交易金額已高達5萬億元。

(三)物聯網對中國金融發展的啟示

針對物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長焦然指出:“我國應加強前瞻性研究和政策引導,推動物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搶占全球制高點?!蹦壳埃锫摼W金融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實際投入應用還不多,有必要對我國物聯網金融發展進行前瞻性研究,提早謀劃制定高層次物聯網整體發展規劃。同時,物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其發展必須有配套的制度和規范,其監管與立法必須有預見性。此外,還需要構建多層次物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青县| 富民县| 开原市| 延吉市| 绥化市| 万荣县| 馆陶县| 偃师市| 肥西县| 澳门| 福海县| 封开县| 青岛市| 丹寨县| 敦煌市| 阜新| 永康市| 吉林市| 呼和浩特市| 渭源县| 临邑县| 襄汾县| 磴口县| 如皋市| 东兴市| 建始县| 宽城| 葵青区| 张北县| 称多县| 乌拉特中旗| 邹城市| 尖扎县| 五寨县| 苍溪县| 墨玉县| 双峰县| 三明市| 正蓝旗| 凭祥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