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在經濟社會中資本是有限的,充分有效地配置稀缺資本能夠增加社會福利。因此,對于任何一個經濟體而言,將資本從儲蓄者有效地分配至恰當的企業和商業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企業而言,這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融資約束、提高投資效率與企業價值;對于投資者而言,資本的有效分配可以帶來更多的投資渠道、更低的投資風險和更好的投資回報率;而對于整個經濟體而言,令稀缺的資本流向生產率最高的企業和商業項目,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

在配置資本的眾多方式中,市場是籌集資本并分配給各種競爭性投資需求的重要載體,也是其中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工具。西方國家擁有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其在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的基礎上,促進了資本的優化配置。借鑒成熟經濟體的經驗,中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進行了改革開放,開始利用市場工具對資本進行配置。由于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債券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來源,所以推動權益資本市場、信貸資本市場、債券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成為促進資本配置的重要前提。為此,中國逐步推動了信貸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建立了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以滿足資本配置的需求。在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資本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階段,形成了股票市場、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基本格局,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就。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權益、信貸和債券資本的配置依然面臨眾多問題。股票市場發展遭遇瓶頸,波動性大,深度不夠。信貸市場中信貸歧視普遍存在,面臨嚴重的信貸配給問題。債券市場總體發展緩慢,呈現出國債、企業債“獨大”等一系列結構不合理問題。因此,解決資本配置中出現的問題、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既是學術研究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所面臨的實踐難題。

無論是“成熟”還是“新興”的經濟體,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之間的信息和動機差異導致的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是影響資本配置的重要障礙。在新興經濟體中,市場化程度、金融發展水平、法律環境等制度環境與成熟經濟體具有一定的差距,其對資本配置存在重要影響。制度環境的不完備性與市場中的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中國資本配置進程充滿了挑戰。會計信息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市場中重要的信息來源,能夠緩解資本配置中的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而且,會計制度和其他制度之間存在強大的交互作用,共同影響著資本配置。

市場參與各方注意到了會計信息和制度環境在優化資本配置中的重要性,并圍繞高質量會計信息的供給和制度環境的改善兩個方面做了諸多努力。為保證高質量會計信息供給,中國推動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改革,建立了注冊會計師等社會中介審計制度。盡管我國的會計準則已經和國際會計準則實質性趨同,但由于制度的缺失,會計信息在資本配置中的作用與具有完善市場和法律制度的歐美國家之間呈現出顯著差異。與此同時,中國會計實踐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盈余管理現象,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也影響著會計信息的資本配置作用。因此,進一步推動高質量會計信息供給、改善制度環境、擴大會計信息的經濟業績,進而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依然是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由于會計信息和制度環境對資本配置的重要性,眾多的文獻關注了兩者對資本配置的影響。在會計信息經濟業績的研究領域,優化資本配置是會計信息最重要的經濟業績之一,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在這部分文獻中,更多關注會計信息是否具有經濟業績,以及其產生的經濟業績有多大,而對會計信息影響經濟業績的具體渠道關注不足。在制度環境的研究領域,現有文獻更多的是關注市場化程度、金融發展水平和法律環境等制度環境的區域性差異對資本配置的影響,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對于不同制度環境下會計信息資本配置作用的差異關注較少。此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背景下,權益資本和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市場均屬于資本配置的重要市場,其中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會計信息在不同資本配置中發揮作用的共性與差異也確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書基于信息理論、代理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從資本配置中面臨的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出發,重點研究了會計信息在資本配置作用中的微觀機制,以及制度環境對會計信息資本配置作用的影響,并結合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的屬性,對比了會計信息資本配置作用在三類資本中的共性和差異。這對于進一步促進資本的優化配置、指導制度環境的進一步完善、擴大會計信息的經濟業績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就現實意義而言,權益資本、債券資本和信貸資本構成了我國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提高三類資本配置質量對于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我國股票市場遭遇瓶頸,債券市場總體發展緩慢,信貸資本配置面臨嚴重的信貸配給現象,資本配置效應不盡如人意。信息不對稱是影響資本配置效應的重要因素,會計信息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緩解資本配置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促進資本有效配置,因此,研究會計信息與資本配置的關系對于監管者、企業和投資者均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對監管者而言,能夠為會計準則的改革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議;對企業而言,能夠引導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披露質量;對投資者而言,能夠幫助投資者充分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投資決策。

就理論意義而言,不包含會計的企業理論是不完整的,會計在經濟計量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Coase,1990)。現代經濟學已經證明,信息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概念之一,信息的不對稱是制約經濟運行方式和經濟效率的基本問題(逯東等,2012)。現代會計理論中的信息觀和契約觀表明,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具有緩解信息不對稱的作用。會計信息的估值作用(信息觀)對于完善權益資本和債券資本配置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契約作用(契約觀)對于銀行信貸資本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和政治等制度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North and Thomas,1973)。制度安排影響會計信息緩解信息不對稱的作用,進而影響其估值作用和契約作用,這一影響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可能更加明顯。探討會計信息與資本配置的關系能夠豐富會計理論中信息觀和契約觀的相關成果,進一步深化會計信息、制度環境和資本配置三者之間的關系。

根據本書的研究內容,全書共分為8章。各章節的內容主要如下:

第1章:導論。本部分作為本書主體的開端,首先,從良好的資本配置和有序的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入手,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資本配置所建立的股票市場、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基本狀況,發現資本配置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并從會計信息和制度環境的視角整理了理論和實踐界的相關工作成果,指明會計信息微觀機制的研究及其和制度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是研究的主題,突出了本書的研究背景,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本研究的實踐和理論意義。其次,對本書主要的研究思路以及具體所用的研究方法進行相關介紹。再次,對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主要框架進行了簡要說明。最后,對本書可能的研究貢獻進行了闡述。

第2章:文獻綜述。本部分主要圍繞會計信息經濟業績領域以及制度環境影響資本配置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述評。首先,從資本配置中最重要的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入手,梳理了會計信息與各類資本配置關系的相關文獻,厘清了以資本配置為視角的會計信息經濟業績的主要觀點和經驗證據。其次,圍繞制度環境及其經濟后果方面的文獻,重點梳理了制度環境對各類資本配置的影響。最后,在全面系統梳理國內外有關會計信息、制度環境和資本配置領域文獻的基礎上,提煉現有文獻的主要觀點,總結相關文獻中仍需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明確本書的研究主題。

第3章:會計信息與資本配置關系理論分析。首先,以信息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具體從信息不對稱理論、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出發,以資本配置中所面臨的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為出發點,深入分析了會計信息在資本配置中發揮作用的微觀機制。其次,結合中國的制度背景,理論上分析了制度環境對會計信息的資本配置作用可能存在“互補性”和“替代性”關系。最后,結合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的不同屬性,指出了會計信息在不同資本配置中可能存在的共性與差異。這些分析構建了基于制度環境的會計信息資本配置作用的理論框架,為后文進一步結合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奠定了基礎。

第4章:會計信息質量、信息不對稱、制度環境測量與評價。本部分主要對后續實證研究中同時使用的會計信息質量、信息不對稱和制度環境等指標進行了測量和評價。具體在梳理、總結、對比相關測量方法的基礎上,最終選擇以應計利潤模型衡量會計信息質量,以市場微觀結構的知情交易概率衡量信息不對稱,以市場化指數中的一、二級指標衡量市場化程度、金融發展水平和法律環境等制度環境。最后結合中國上市公司的基本狀況對上述指標進行了檢驗性評價。這些分析為后文會計信息在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中發揮資本配置作用的實證研究提供了關鍵測量變量。

第5章:會計信息與權益資本配置。本部分以會計信息在權益資本配置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具體以權益資本成本為視角,對會計信息影響權益資本成本的微觀機制,以及制度環境對會計信息權益資本配置的作用進行了理論分析,提出了相關的研究假說,并利用中國滬、深兩市A股2007—2014年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了相關的實證檢驗。

第6章:會計信息與信貸資本配置。本部分以會計信息在信貸資本配置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圍繞債務合約中的基本要素,以平均債務成本為視角,對會計信息影響平均債務成本的微觀機制,以及制度環境對會計信息信貸資本配置的作用進行理論分析,提出了相關的研究假說,并利用中國滬、深兩市A股2007—2014年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了相關的實證檢驗。進一步地,又以債務合約中債務可得性和債務期限結構為視角,對會計信息通過影響債務可得性和債務期限結構發揮資本配置作用進行了實證檢驗。

第7章:會計信息與債券資本配置。本部分以會計信息在債券資本配置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以債券資本成本為視角,對會計信息影響債券資本成本的微觀機制,以及制度環境對會計信息債券資本配置的作用進行了理論分析,提出了相關的研究假說,并利用中國滬、深兩市A股2007—2014年的公司債數據進行了相關的實證檢驗。此外,考慮到債券信用評級在債券市場中的重要性,又對會計信息通過影響債券信用評級發揮資本配置作用進行了實證檢驗。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5章、第6章、第7章是在第3章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會計信息在權益資本、信貸資本和債券資本中的作用進行的理論和實證分析。為方便對比會計信息在不同資本配置中作用的共性和差異,各章主要以資本成本為資本配置狀況的代理變量進行分析。因為資本成本作為各類投資者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是各類資本的價格,在資本配置中發揮核心作用。此外,結合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屬性,本書還對信貸市場中會計信息對債務可得性和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以及債券市場中會計信息對債券信用評級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以更加全面地分析會計信息在各類資本配置中的作用。

第8章:研究結論、啟示與展望。本部分主要對前文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重點分析了會計信息在三類資本配置中的共性和差異,并依據相關的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最后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指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書的出版是筆者對會計信息資本配置作用前期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研究起點。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環境也已產生重大變化,這對會計信息的資本配置作用產生了重要影響。筆者將繼續對會計信息的資本配置作用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不僅利用傳統的研究方法關注數字會計信息的作用,還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分析文本會計信息的價值,以期實現將科學的研究成果向現實社會效應轉化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辽源市| 高雄县| 雅安市| 壤塘县| 荔浦县| 武平县| 锡林浩特市| 高邮市| 万安县| 宁国市| 饶河县| 彭阳县| 来凤县| 昌乐县| 汾阳市| 玛沁县| 当阳市| 正镶白旗| 台湾省| 仲巴县| 浦北县| 乌海市| 沂水县| 柳江县| 乡城县| 巴彦县| 西平县| 积石山| 英德市| 罗城| 铜山县| 高安市| 神木县| 勃利县| 阜阳市| 通许县| 大余县| 凤山市| 叶城县|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