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電社會接受度問題及政策研究
- 李際 康曉文 肖新建
- 434字
- 2020-05-19 17:18:17
圖目錄
圖1-1 理性行為理論研究模型
圖1-2 計劃行為理論研究模型
圖1-3 技術接受模型
圖1-4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圖2-1 核電項目群體事件認知模型
圖3-1 美國核電相關法律體系框架
圖3-2 美國各組織機構在強化公眾核電安全信心方面的職責分工
圖3-3 NRC的機構設置
圖3-4 ASN組織機構設置
圖3-5 法國核產業體系關系示意
圖3-6 NSSC組織機構
圖6-1 政策制定過程
圖6-2 世界核電在建規模比例
圖6-3 德國2010、2011上半年電力進出口示意
圖6-4 德國近年電力進出口數量示意
圖6-5 2011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占比
圖8-1 核電接受度總體分布直方圖
圖8-2 主客觀知識水平對核電接受度影響示意
圖8-3 經濟和環境價值認知及風險偏好與核電接受度關系
圖8-4 權益保障預期與核電接受度相關性
圖8-5 公眾對于不同類型的信息傳播渠道的信任程度
圖8-6 2013年公眾群體分類全景圖——以核電接受度和權益保障預期為標準
圖8-7 提升核電接受度維護系統示范(民心工程)
圖9-1 彭澤核電站5~15公里內望江縣區域示意
圖9-2 彭澤核電項目事件發展
圖9-3 江門核燃料廠項目事件發展圖
圖9-4 江門核燃料廠事件認知模型
圖9-5 廈門PX項目事件發展圖
圖9-6 廈門PX事件認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