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電社會接受度問題及政策研究
- 李際 康曉文 肖新建
- 966字
- 2020-05-19 17:18:17
序言
隨著我國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核電在我國低碳能源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21世紀以來,我國核電在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后,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根據最近頒布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要求,今后5~15年,我國仍將處于核電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在建核電規模和核電機組容量將長期處于世界前列。
2011年3月,日本發生了福島核事故,對全球核電發展產生了巨大沖擊。一部分國家公眾反核情緒加劇,對政府發展核電的政策產生了負面影響。核電發展的社會接受度成為影響核電發展的重大課題。
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公眾的總體反應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在部分公眾中也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不理智的反核事件。核電的可接受性問題,已經超越了核電技術安全本身,上升為一個社會公共問題,若任由其惡化,在部分地區可能演化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敏銳地洞察到核電的社會接受度問題,較早開展了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中國社會核電接受度問題及政策研究》就是他們部分研究成果的結晶。
該項研究充分借鑒了美、法等主要核電國家的經驗,分析了這些國家在常態下提升核電接受度的經驗和教訓,以及三次重大核事故下保持和提升公眾接受度的一些做法;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開展了不同層面公眾核電認知與接受度的調查研究;在分析我國公眾個體核電接受度、群體行為及社會心理的基礎上,提出了提升我國核電接受度的行動策略與政策建議。課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形成的研究報告涉及面廣,分析深入,結論科學、合理。提出的建議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也可以為核電企業的公眾溝通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作為一名在核領域學習和工作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我有幸見證了該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也有幸成為該書的第一批讀者。當前,核電公眾接受度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是政府在核準核電新項目時的一道重要關口。《中國社會核電接受度問題及政策研究》一書問世正當其時。一個好的研究領域是可以不斷發展和生長的,核電接受度問題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期待后續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這一領域的研究中,為推進核電安全、高效發展,完善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做出貢獻。
徐玉明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