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1]

蠶欲老,麥半黃。

山前山后水浪浪[2]!

農夫輟耒女廢筐,

白衣仙人在高堂!

 

〔注〕

[1] 靈感觀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時錢俶所建。宋仁宗時,因禱雨有應,賜名“靈感觀音院”,祀觀音菩薩。

[2] 浪浪(láng郎):形容雨聲之響。

 

蠶欲老,是說蠶到了快要吐絲的時候,需要勤飼桑葉,以保證蠶的健康發育。麥半黃,是說麥已到了快要成熟的時候,需要及時鋤土,以利麥的吸收營養,來促進它的結實。

以上兩項農家的工作,都是需要晴天才能做好的。當時的天氣怎么樣呢?卻是接連下雨,以至山前山后全被雨水籠蓋著(這是詩題字面的實際描寫)。在這種情況下,農夫不能把耒鋤土,農家婦女也不能攜筐去采桑葉飼蠶了?!皬U筐”,即是不能攜筐之意,《詩經·豳風·七月》有“女執懿筐,爰求柔?!敝洌@里是反用。而且帶有雨水的桑葉,蠶吃了容易生病,所以不宜采用。

在這“農夫輟耒女廢筐”嚴重妨礙農事的時刻,照習慣觀念說,觀音菩薩(即白衣仙人)應該是要為老百姓解除苦難的;但卻高高坐在堂上,漠不關心!這當然是就眼前的神像來說的,表面上是責備神像土偶的無知,實際上則是指“為民父母”的地方官的不負責任。諷刺之意,溢于言外。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時候。蘇軾是反對新法的,諷刺之意,也可能與此有關。但蘇軾是比較能從措施的實效來看待問題的,對新法也并不一概反對,如“免役”法,他就曾認為于民有利;同時,依附新法的人良莠不齊,在執行新法的過程中,就往往出現不少的偏差。因此,這首詩的諷刺性不管是不是與反對新法有關,但從詩中關心人民的生活疾苦來說,還是應該肯定的。

這首詩語言通俗,韻調和諧,很有民歌風味。最妙的是最后一句,諷刺意味含而不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余地。紀昀評此詩說:“刺當時之不恤民也,妙于不盡其詞。”正確地指出了這首詩的主旨和藝術特點。

一般來說,宋朝在文字上的控制,比唐朝要嚴。因此,像杜甫、白居易等敢于針對時事而發的詩歌,在宋人中很難找到。蘇軾雖然是個敢于說話的人,但也不能不有所顧慮,在表現形式上力求含蓄,言而不盡。此詩即是這樣。盡管如此,蘇軾后來仍因詩獲罪下獄(即“烏臺詩案”),幾乎送了性命。因此,今天讀這類詩,要了解他在嚴重束縛之下,還敢于和善于表達自己對時政的意見,而不能完全用杜甫、白居易等唐人的前例去苛求于他。(張志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攀枝花市| 孟村| 吴堡县| 北宁市| 民权县| 华安县| 惠安县| 盈江县| 黔西县| 南华县| 重庆市| 青田县| 五大连池市| 张家界市| 海宁市| 镇康县| 金乡县| 岗巴县| 廊坊市| 井研县| 梨树县| 马龙县| 五原县| 集贤县| 百色市| 通化市| 昔阳县| 武清区| 仁布县| 德兴市| 日喀则市| 古田县| 横山县| 沂水县| 阿图什市| 许昌县| 汉中市| 宿迁市| 宾阳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