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時代的風口 (求投票!)
- 互聯網創業時代
- 廣濟天下
- 2113字
- 2020-05-18 18:43:46
對于眼下的繁星科技來說,全職的技術團隊構建顯然不那么容易——養不起。
在2000年,程序員應該還算是個珍稀物種,一個全職的程序員,絕對是大幾千起步,上萬也不算什么,畢竟一切都是物以稀為貴。
但如果換成兼職,那么顯然,學校計算機學院的學生是最合適的對象。
不用花太多的錢,又能得到高水平的技術團隊,這無疑也是最符合繁星科技現狀。
認識的熟人不多,一個就夠用了。
李星燦先給劉遠清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幫忙在他們院里問一下,看看有沒有人愿意做一下課后的兼職。
至于工資,自然也不會低,一周工作時間24個小時,月薪1200起步,更具體的就需要面談。
李星燦安排的工作地點就是之前租用的職工房。
劉遠清沉默了一會兒之后,卻問了一句:“全職什么待遇?”
李星燦有點懵,不太理解劉遠清的意思。
“全職?你們難道不上課,不寫畢業論文嗎?”
劉遠清解釋道:“我們大四是需要實習的,可是計算機專業實習沒有什么好單位。
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個麻煩,如果在學校有個實習單位,工資還很高,我覺得應該有不少人愿意。”
不是李星燦不想,而是確實沒有錢。
沒辦法,李星燦只能委婉的拒絕了這個想法。
“以繁星科技現在的工作量和規模負擔不起這樣的工資支出,這樣的全職只能等繁星科技以后發展好了才有可能。”
“……”
“你要招幾個人?”
“暫時就五到七個人,后續有需要的話,我們會再次招聘。”
“那好,我這兩天就幫你問一下,到時候給你回電話。”
“嗯!謝謝遠清學長!”
……
公司已經建立起一套框架,讓李星燦不用再像之前一樣各種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除了每天在快下班的時候到公司查看當天的情況,偶爾有空的時候,也會來巡查一趟。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莫不如是。
空出了充足的時間,讓李星燦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每節課都會認真的聽講,做筆記。
畢竟到時候要是掛科臉上就不好看了,掛科掛多了還會被叫家長,李星燦確實不太想嘗試這個滋味。
有些空余的時間,李星燦就會進行一些深刻的思考,考慮更加長遠的發展和計劃。
小熊管家,真正的黃金收費期,可能不到半年。
就算能夠搶先一步,吃到很大一部分的紅利,那等到半年后怎么辦?
繁星科技下一個盈利的項目是什么?
還有,這樣一只不小的外拓,推廣團隊怎么處理?
粗略的回憶了一下,在這個時間節點,似乎也并沒有特別值得記錄的事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納斯達克的股災導致互聯網企業都艱難度日,在這樣的苦難與困厄中幾家幾頭公司各自展現自己的價值,隨后不斷崛起。
腦海閃過諸如社交網絡,電商,搜索等等這些會在未來大放光彩的各個領域,但是這些又都是不是現在的繁星科技所能做的。
現在的繁星科技太弱小了,就算半年后,有了一定的根基,也根本不能支持這樣的發展。
這些領域的發展都會需要大量的融資,更甚者會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
而在這個“互聯網低谷”的時刻,融資會變得異常的困難,沒有錢自然也就談不上找更好的人才,更好的技術了。
因此對于繁星科技來說,此時并不是從事這些行業的合適時機。
李星燦很清楚自己現在的斤兩,一切只能順勢而為,去努力的踏在時代的步伐上,讓自己成為時代的潮流。
“Facebook,騰訊,亞馬遜,阿里巴巴……這些道路都不是繁星科技現在能觸及的。”
……
星期二,早上沒課。
李星燦像往常一樣六點準時起床,打理了一下自己之后,一個人來到了之前租用的職工房。
倚靠在窗戶邊緣,透過窗戶看著清晨十分靜謐的清華園。
而房間里,簡易的辦公桌上放著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以及一杯正在泡著的鐵觀音,茶香裊裊,時光悠悠。
互聯網企業根據不同的階段,有兩個不同方面的訴求:一個是為了搶占市場,可以接受不盈利甚至大額虧損;一個是盡可能的獲得盈利。
顯然,當下的繁星科技根本就沒有那個資格去選擇,只能選擇盡快獲取大量利潤的方向。
像小白管家這樣限定特定對象的產品是做不大的,繁星科技下一步就是要開創一個支柱型產業,能給繁星科技帶來大量的利潤。
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本去做更多的事情。
那么當下最賺錢的是什么?
不,應該是繁星科技能從事的行業中,最賺錢的是什么?
……
認真,仔細的回顧未來幾年互聯網發展歷程,一個念頭在李星燦的腦海里閃現而出——“sp增值服務和網絡游戲!”
這兩者就是這個時代,互聯網行業最大的風口!
……
SP,全稱Service Provider,即服務提供商,指移動互聯網服務內容應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負責根據用戶的要求開發和提供適合手機用戶使用的服務。
最早的時候,國內的手機除了電話和短信以外,沒有什么內容,移動網絡速度慢、資費貴,無法發展。
而今年年底,剛剛獨立運營的中國移動就要推出“移動夢網”業務,通過短信模式,向用戶提供了鈴聲、圖片、新聞、游戲等等服務。
可以說,正是手機短信業務的大爆發,讓三大門戶第一次找到了盈利方向。
在納斯達克面臨摘牌危險的網易,率先依靠短信和網絡游戲,一舉成為首個盈利的門戶網站。
同樣,在這段時間,騰訊來自電信增值業務的收入,根據上市時提供的材料,占比超過6成,可以說sp增值服務將騰訊從懸崖邊拉了回來,走上了崛起之路。
2002年,以短信為主的非廣告業務收入份額,已經分別占到新浪、搜狐、網易總收入的30%、40%和50%,而這些網站也成為當時最早獲益的SP增值服務商。
可以說,SP業務拯救了在納斯達克股災下瑟瑟發抖的最早一批中國互聯網公司。
可如此的輝煌,卻僅僅是SP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