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重視培養孩子的財商(4)
- 財商教育:我的孩子會理財
- 張振鵬
- 3162字
- 2013-12-31 15:02:57
直到傍晚,那位英國人才滿臉沮喪地來到這里,在尋找了大半天之后,他已經對公文包失而復得不抱很大希望,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包竟然會在舢板上,更沒有想到這個中國船工還一直在等著自己。
英國人打開自己的包,見財物一點不少,于是大為感動。他真沒想到,一個中國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對外來之財毫不動心。英國人立即抽出一把美元塞到葉澄衷的手中,表示感謝。但是葉澄衷卻不肯收下,開船就要離去。這位英國人見狀,又立即跳上小船,讓葉澄衷送他到外灘。
船一靠岸,英國人就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公司。原來,這位英國人是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見葉澄衷為人厚道,心中十分佩服,便想與葉澄衷合伙做生意。這一回,葉澄衷愉快地答應了。那一年,葉澄衷只有17歲。而上海灘大小報刊都報道了一則“小舢板”拾巨款并物歸原主的新聞。
從那以后,葉澄衷走上了經商之路,在日后的經營中,他一如繼往地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成為遠近聞名的“五金大王”。
是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什么是“道”呢?實際上,合法就是“道”,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仁道是每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活的原則。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何時何地,都絕不能違背這個根本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對于猶太人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賺錢。然而,那種惟利是圖,不擇手段的拜金主義者在猶太商人中卻少得可憐,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合法地賺大錢,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君子們”知識面廣,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只要有錢可賺,他們不會放過一切機會。
愛財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只是在取財和用財的“道”和“度”上,才能分出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高低。一個人如果能夠能合法合理地賺錢,又能合法合理地花錢,這樣不但能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且對社會、對國家也是一種貢獻,是愛國的表現。
財商培養建議:
1.讓孩子知道金錢是一把“雙刃劍”。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對金錢財富的渴求是每一個人的正當權利。然而,金錢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讓人獲得物質和心靈的雙重滿足,給人帶來愉悅;同時,又能給人帶來物質和心靈的雙重失落,讓人痛苦。
金錢的取得方式不同,就會給金錢蒙上不同的色彩。勤勞、合法致富的金錢,讓他人信服,讓自己踏實;依靠不法之道得來的錢財,讓世人唾棄,讓自己恐懼。“贓款”之所以贓,是因為取得的方式是罪惡的。
2.讓孩子有一顆安定的心。
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心安,只有這樣心安才能身安;不義之財只會讓人整天不得安寧,惶惶不可終日;貧窮不是犯罪的理由,通過思考而合法地致富才是光明的大道。
3.教育孩子不能只要錢而不要命。
父母可以告知孩子:世上賺錢的“道”不外乎這三個:一是合法合理之道;二是合法不合理之道;三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之道。實際上,對最后一種任何國家都是堅決反對的,而對于第二種則屬于道德的范疇,建議孩子也不要嘗試。否則的話,孩子可能就會走上要錢不要命的求財之路。
讓孩子明白:不義之財絕不可取。因為要讓金錢給人帶來尊嚴,如果金錢不僅不能給人帶來尊嚴,反而給人帶來羞恥,那要這樣的金錢又有什么用呢?
可以讓孩子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很多盲目崇拜金錢的人最后的下場都會很悲慘?為什么要錢不要命的思想和做法是堅決不可取的?為什么走歪門邪道發不了財,而只有走合法之道才能真正致富?……
要孩子懂得擁有財富但不拜金
告訴孩子:擁有財富本身沒有錯,關鍵是不能拜金。千萬不要讓金錢扭曲了孩子的靈魂,把孩子引入歧途,斷送他的人生。
每個人都想擁有財富,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說:“我想有錢,所以我要成為企業家!”有的孩子說:“我要成為企業家,因為我想有錢!”還有的孩子說得更直白:“我要當大款,要做千萬富翁!”
從這樣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的眼里,企業家、大款、千萬富翁是等同的,都是有很多錢的人。他們認為:作為企業家,重要的不是他們的事業和企業,而是他們有錢。
父母可以想象,當孩子有這樣的金錢觀時,就讓人感到十分擔憂了。要讓孩子知道,金錢雖然很重要,但卻不能成為我們奮斗的目的,因為金錢不能代替生命中許多更珍貴的東西。
可以向孩子闡述金錢的重要性,也希望他能擁有財富,但這并不等于就是在教唆孩子成為拜金主義者。必須讓孩子認識到,金錢和任何東西一樣,有兩面性,無論是誰,如果不相信或是忽略這一點,必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1863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開設了一個煉油廠,把西部的石油運到紐約等東部地區。隨后不久,克利夫蘭就出現了50多家煉油廠。洛克菲勒很熱衷于公司間聯合,他決定壟斷“下游”的工業,為了實現自己壟斷的理想,他聯合了兩位合作者。
1870年,他創建了一家資本額為100萬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他獲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權,當時他只有30歲。
壟斷的經營形式對消費者和其他競爭者來說極其不公平。大多數人都很痛恨這種行為,但當時洛克菲勒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點。對他來說,僅僅在克利夫蘭的壟斷是無法滿足的,他要控制整個美國的石油,或者說控制整個世界的石油行業。
1882年1月20日,洛克菲勒召開標準石油公司的股東大會,組成了9人的“受托委員會”,掌管所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屬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委員會的委員長。隨后,該委員會發行了70萬張信托證書,僅洛克菲勒等4人就擁有46萬多張,占總數的2/3。
就這樣,洛克菲勒的“托拉斯”夢實現了。他合并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隨后,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占了美國經濟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歷史上的壟斷時代。
洛克菲勒“石油帝國”實力在迅速增長。1935年,洛克菲勒控制了海內外大約200家公司,資產總額達到66億美元,他的私人財產也超過了15億美元,成了名副其實的“石油大王”……
然而就在1896年,名噪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突然宣布退休!這一年他才57歲。為什么他會激流勇退呢?有人說他積勞成疾,不得不退休;更有人說他自覺罪孽深重……
實際上,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確實有不少同行廠商被迫倒閉、破產。而且在當時,他的名聲確實很糟,可謂是眾叛親離,人人憎惡!甚至連他的兄弟也不齒他的行徑,將兒子的墳墓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中遷出。
就是在此刻,自以為擁有金錢就擁有一切的洛克菲勒才幡然領悟到:真正的幸福不是由金錢的多少所決定的。回想這些年來,自己獲得了數不盡的金錢,但快樂、健康、休閑、娛樂、親情、友情、別人的尊敬和關愛……這些東西通通離他遠去!
于是,洛克菲勒開始過一個正常人的平淡生活!他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就這樣,他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簡單日子。
在41年的退休生涯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當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巨額財產捐給別人時,幾乎沒有人愿意接受,說那是骯臟的錢。通過他的努力,人們最終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并接受了他的好意:
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行將倒閉,洛克菲勒馬上捐出數百萬美元,從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當時的美國沒有醫療研究中心,他捐資20萬美元成立了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后來這個研究所因為卓越成就獲得了12項諾貝爾獎,比任何同類研究所所獲獎項都多;此外,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以幫助黑人。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他每年的捐獻都超過100萬美元。1913年,他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負責捐款工作。他捐款總額達5億美元之多!得到幫助的人開始感謝他,尊敬他。從這以后,人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為了得到金錢而被世人唾棄,用金錢行善而得到人們尊敬的經歷再次證明了金錢的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