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世界上最美的畫廊——長江三峽

【必去理由】

長江三峽,是長江上最神奇、最壯觀的一段峽谷。

三峽的名勝古跡,源遠流長,引領人們進入一座燦爛的歷史迷宮;三峽的傳說故事,優美豐富,為世人展開一部民間文學的瑰麗長卷;三峽的山和水,千姿百態,引導人們往返于一條彩色畫廊之中。

古往今來,長江三峽曾喚起無數人的感情共鳴,更加激勵起人們對中華民族錦繡河山的無比熱愛!

先睹為快

長江三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其中峽谷段90千米。

長江三峽兩岸高峰林里,江面狹窄曲折,江中暗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我國北魏時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所著的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書中也有一段關于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郭沫若在《蜀道奇》一詩中也寫道:“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他們把峽區風光的奇異險峻,描繪得淋漓盡致。

瞿塘峽又叫夔峽,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千米,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卻最為雄偉險峻。關于瞿塘峽,古代詩人曾經發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的大寧河口起,到湖北省巴東縣的官渡口止,全長46千米,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巫峽分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峽中自古多云霧,因為這個原因,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

西陵峽西自宜昌市秭歸縣的香溪口,東到宜昌城頭的南津關,全長66千米,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它以灘多水急聞名。解放后,經過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為改善,從而結束了“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

千萬年來,長江三峽向世人展示著它那萬古不朽的風姿,今天,地球上最大的水電站已經建成了,三峽大壩水電站正位于西陵峽中部寬敞處。

長江干流在三峽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達到海拔175米。三峽中的部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將被淹沒,但同時也將產生一批新的景觀,一個嶄新的三峽將出現在人們面前。

景點導覽

●長江三峽大壩

長江三峽工程位于西陵峽口的宜昌市。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興建,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大壩每秒排沙流量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壩段和電站底部。泄洪壩段每秒泄洪能力為11萬立方米。水電站年均發電量847億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

工程竣工后,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游、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都無法比擬的!

●石寶寨

石寶寨坐落在重慶市忠縣長江北岸。此處臨江有一個高十多丈,陡壁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的得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塔樓的塔層從下至上,逐層縮小,各樓層閣樓之間,均有曲折的轉梯相通,造型十分奇異巧妙。

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是木質結構。塔樓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

塔樓原建九層,隱喻“九重天”之意。頂上三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構建筑之一,號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

這座精巧華麗的塔樓,原是供人們從江岸登臨山頂燒香拜佛之用,三峽成庫后,石寶寨部分被淹沒,現在,它成了供人憑欄遠眺長江江景的“小蓬萊”。隨著江水水位的升高,石寶寨現在成了江中明珠,水上仙閣了。

●豐都鬼城

豐都鬼城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是長江三峽風景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豐都城的旅游景區主要是兩座山,一是名山,二是雙桂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287.3米,面積0.45平方千米。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

雙桂山高401米,面積約1平方千米。它風景優美,綠樹茂密,流水潺潺,曲徑通幽,建有孔廟、鹿鳴寺、蘇公祠、玉鳴泉等樓閣泉池。還建有紀念周恩來的“恩來亭”,紀念劉伯承早年在豐都討袁護國的“護國亭”,紀念賀龍的“賀龍亭”等。

人們在山上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那些鬼神形象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更是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栗。不過,鬼城豐都正是以它獨特的文化內涵,神奇的傳說吸引著眾多的游人。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載體向中外游客展現出神秘的東方神韶。

●張飛廟

張飛廟位于重慶市云陽縣城外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祀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此廟已有1700多年歷史,號稱“巴蜀第一勝境”。張飛廟主要建筑有結義樓、望云軒、大殿、助風閣、杜鵑亭、得月亭等。

廟內碑刻甚多,其中有岳飛草書《出師表》,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墨跡《赤壁賦》,彌足珍貴。

據史載,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年,后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于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于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張飛廟。

三峽水庫蓄水后,張飛廟舊址將被淹沒,它的新址位于舊張飛廟34千米處的云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總面積12萬平方米。此次搬遷采用原件拆遷,盡量使主體建筑保持歷史原貌。整個工程于2003年6月底完成。

延伸閱讀

●神女峰的傳說

望霞峰又叫神女峰,位于巫山縣城東約15千米處的大江北岸。遠遠望去,一根巨石突兀地立于青峰云霞之中,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樣,故名神女峰。神女峰佇立在云霧繚繞的云煙中,就像一個披上薄紗的仙女一樣,是那樣的含情脈脈,嫵媚動人。關于這個美麗的山峰,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活潑開朗,聰慧美麗,不喜歡宮中寂寞的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和身邊的十一個姐妹相邀遨游四方。當她們騰云駕霧來到巫山時,看見十二條惡龍正在興風作浪,把正在治水的大禹圍在了洪水中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她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

可是,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了仙宮的生活,她們想方設法地逃出了天宮,重新回到人間。她們幫助大禹破譯了天書,解除了水患。仙女們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趕跑虎豹,為農夫布云雨。

當地人都很感謝她們,把她們當做神靈來供奉。久而久之,十二仙女忘記了回宮的事,她們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

●香溪源的傳說

香溪河是長江的支流,因哺育過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和我國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聞名于世。《興山縣志》中記載:“昭君臨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盡香”。

相傳,少女時代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茶園里采茶,并向采茶姑娘們學唱采茶歌,昭君還把自己親手焙制的新茶,送給四鄉八鄰的姐妹們品嘗,那些喝過昭君贈茶的姑娘們一個個越長越美麗。

傳說,這里還是炎帝神農氏當年采藥時的洗藥池。溪水中盡是百草之精華,又融入了神農之精神,故飲香溪水不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

《興山縣志》中又載:“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濁相間,作碧膩色,兩岸多香草”,故名“香溪”。香溪源即香溪河的發源地。香溪源林間野花競放,山中溪河縱橫。有人用四句詩總結說:碧水源流長,神農百草房,佳人傳美名,香溪水更香。

唐朝時茶葉專家陸羽曾泛舟長江,經過香溪口時,為香溪水獨有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尋至香溪源頭。他用香溪源的水煮茶品嘗,頓時滿口清香,心曠神怡,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傳說用香溪水泡春茶,從杯里冒出的熱氣就能夠形成一只翩躚起舞的白鶴升騰,給品茗者以無限美好的遐想。

小貼士:

●出行前注意事項:

夏季,三峽地區氣溫較高,日照時間較長,最好準備好遮陽帽,太陽鏡,防曬霜等物品。春秋時節,自備毛衣,夾克和防雨的、有帽的風衣。在冬季,行船時室外相當寒冷,應備防雨的大衣、防寒服等。

●旅游期間注意事項:

1、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其中的景點(如神女峰)均在船上觀看,不需要門票。有的景點需要下船游覽,包括豐都鬼城、張飛廟、石寶寨等。但游人要記住游輪停靠的碼頭和游輪開航的時間,必須在開航前返回游輪。

2、在船上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船行江中,應該十分注意墜江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小孩更加應該注意。

3、三峽中風雨難測,所以雨具是必備的物品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廊坊市| 锦州市| 新竹县| 忻州市| 分宜县| 辽源市| 禄劝| 辰溪县| 金湖县| 山丹县| 彭泽县| 甘德县| 祁阳县| 万山特区| 伊春市| 札达县| 横峰县| 徐汇区| 鄂伦春自治旗| 邵阳市| 原平市| 新郑市| 惠来县| 泗水县| 油尖旺区| 台北市| 大新县| 江都市| 耿马| 津南区| 曲麻莱县| 雷波县| 津市市| 同仁县| 南部县| 舒兰市| 垫江县| 茶陵县| 西青区|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