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孝敬——教育的根本從這里開始

對孩子的“做人教育”永遠是第一位的,要對孩子為人的正確態度和品行進行有效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意思是說,教孩子做學問前一定要先教會孩子做人。孩子只有學會了做人,才會正確做事、學習和與人交往。

如果父母對孩子只是育智,而不是育人,無異于舍本逐末。教孩子學會做人,是父母給孩子上的第一課,對孩子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課,孩子未來人生的成功源自做人的成功。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意大利)亞米契斯

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中國)《增廣賢文》

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之情則是放大了的孝心。

——(美國)戴·達·菲爾德

都說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單看這個“孝”字就知道。“孝”是一個象形字,上面的“耂”部在甲骨文中表示彎腰駝背的老人,下面的“子”部代表年輕人,整個“孝”字不僅意味著年輕人要照顧老人、服侍老人,還說明上下兩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千百年來,中國人為什么如此重視這個“孝”字,因為它是家庭和諧、社會安定的根本。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孩子逆反、父子代溝、自殺、早孕、墮胎、甚至殺父殺母等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層出不窮,其根源都是“孝”的落實出了問題。一個孩子如果能體會父母的辛勞,體會父母對他的期望和愛心,他怎么可能會做出讓父母傷心的事。然而,現在的孩子為什么會離“孝”越來越遠,問題不出在孩子那里,是父母沒有教。

有一個7歲的孩子,在一個假期的夏令營中,學習了一個月的儒家啟蒙經典《弟子規》。夏令營結束后,老師組織了一次活動,主題是讓孩子們分享心得。當天,孩子們的父母都來了,這個7歲小男孩的母親也興高采烈坐在觀眾席中。小男孩上臺第一句話就說:“我學了《弟子規》以后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講完第一句,接著又說:“我還沒學《弟子規》以前,每天都想著如何謀害父母。”他的母親聽到這句話當場很錯愕,接著淚流滿面,她很難想象這是從自己孩子口里講出來的話。

孩子的話很值得大家深思,很多父母太過于重視孩子的成績和才藝,認為孩子從小在知識上做一個長足的積累,以后就會有本事。儒家經典《大學》中說:“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父母教育孩子,也要知道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孩子對父母、對老師的孝敬之心,是一個人的根本德行,孩子事業、學業、家庭發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有沒有一顆孝敬心。

為何這樣說呢?俗話講“尊師重道”,孩子如果對老師沒有恭敬心,就不會重視學業;孩子如果對父母沒有孝心,就不會順從父母的意愿;即使孩子以后成立了家庭,也很難把孝敬的榜樣傳給下一代,家庭的和諧又從何談起?

乍一看,孝敬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但實際上,越懂得孝敬的孩子生活會越幸福。一個能孝順父母的孩子,會歡喜隨順父母的意愿,“隨順”就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孩子必然會是一個隨和的人。同時,孩子從小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師,他同樣會尊重身邊的人,一個隨和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很順利,他的生活怎么會不幸福?由此看來,能夠擁有一顆孝心是多么可貴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教育都要從孝敬開始。

培養建議一:給孩子“演”出孝敬來

與其說孝敬是“教”出來的,不如說是“演”出來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是因為他沒有看到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祖輩。一個眾所周知的廣告:一位母親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兒子看到了,也顫顫巍巍地端來一盆水,準備給媽媽洗腳。孩子的世界是純凈和空白的,他從父母那里學習語言和行為,當孩子看到父母給爺爺奶奶捶背的時候,“捶背”這個動作就第一次映入了孩子的視線;當孩子看到父母對爺爺奶奶的態度,孩子就知道:可以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當父母把老人時時刻刻都放在心里,經常去關懷、問候、體貼、照顧,孩子就會知道:爺爺奶奶在爸爸媽媽的心里很重要。這種重視本身就無形中使孩子提起了對長輩的尊敬,同時也從父母那里學會了孝敬。

當然,父母對長輩的尊重和關愛一定要發自內心,不能知道孩子會模仿,就假裝做樣子。這種假裝同樣會被孩子完完全全學會。

一位父親,自從明白了要以身作則教孩子孝順,就在一天早晨,臨出門時,當著兒子面給自己的父親鞠了一躬,說:“爸爸,我們出門了。”他和兒子出去后,兒子就問:“爸爸,您剛才給爺爺鞠一躬,是做給我看的吧。”父親啞口無言。因為平日里父親對爺爺沒有特別恭敬,父親此時的鞠躬,讓兒子感到真的是在“表演”。

所以,父母要用真誠心去孝順自己的長輩、尊敬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才是把真實的孝敬傳達給孩子。

培養建議二:對自己的父母和顏悅色

一個人對父母最大的孝敬就是讓父母放心、開心。當父母一提起自己的兒女,就覺得很心安、很滿足、很高興時,這個兒女肯定做到了孝敬。而為人兒女最基本的,應該做到對父母和顏悅色,切忌說話大呼小叫,更不應對父母發脾氣、使性子。即使兒女有再高的學歷和收入,如果常常讓父母不開心、讓父母難堪,那也談不上孝敬。

周朝時候,有個人叫老萊子,非常孝順。他經常為父母準備比較柔軟和甘甜的食物。老萊子雖然已經年近70歲,但從來不在父母面前說自己老了,為得是讓父母安心。最難能可貴的是,老萊子常常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故意裝成小孩子的樣子,在父母面前又唱又跳,每次父母都會樂得前仰后合。有時候,他還挑著兩桶水走到父母面前,然后故意跌倒,衣服被水浸濕了,他就裝作小孩兒哇哇啼哭起來。父母看到他這副滑稽的樣子,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老萊子的故事,應該對我們今天做兒女的有所啟發。老萊子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父母高興,不惜把自己弄得邋遢或滑稽,只為父母能夠高興。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像老萊子這樣,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條件和情況,盡量讓父母開心,給父母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活。只要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的孩子很難不繼承孝敬的優良傳統,這對于孩子自身的未來、他的家庭和后代都有長足的好處。

培養建議三:多用孝子的故事滋養孩子

父母以身作則對孩子孝心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平日父母還可以用一些古今中外孝子的故事滋養孩子,孩子常常受這些事跡的熏陶,就很容易把孝敬落實在生活中。比如當今社會,雖然叛逆孩子比比皆是,但是也有特別懂事孝順的孩子。

黃來女,出生于廣西一個貧困家庭,4歲就與父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黃來女以763分的優異成績被武漢大學錄取。在大學期間,她僅憑每月120元的特困補助,加上勤工儉學和兩份家教,來維持學業、供養父親。

2005年1月,黃來女的父親突發腦溢血,之后又患腦梗阻,右肢一度癱瘓。2006年初,父親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此時,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顧父親重擔并決心完成學業。她每天早上6:00起床,給父親洗臉刷牙、打針吃藥。吃完飯后,她步行半個小時去學校上課,中午和下午上完課后,就急急忙忙趕回家,給父親做飯、熬藥、打胰島素。晚飯后,她又要坐1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去給別人做家教。回來之后,基本都已經深夜了,她安頓好父親睡下,才打開書本開始學習。

在黃來女的細心照顧下,父親的病漸漸好轉,后來已經能說話、下床走路,可謂創造了醫學奇跡。2007年,黃來女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像黃來女這樣孝順的孩子,在當今社會也不是少數。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他們的故事,孩子的善良和對父母的孝心,會在這種耳濡目染中漸漸被激發出來。一個故事就像一個種子,總會有一些種子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開花結果。

培養建議四:培養孩子為家庭分擔的能力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孝敬心上,一定要幫助孩子去落實。即使自己對老人很孝順,也常常告訴孩子做人要孝順,但也要經常讓孩子去實踐、落實孝敬。否則,孩子不實踐孝敬的行為,“孝敬”對他永遠是一個概念,是紙上談兵。只有讓孩子落實,“孝敬”才會成為孩子自己的德行。

平時,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為家庭分擔的能力,從讓孩子幫父母端水、拿拖鞋、收拾碗筷開始,再到和父母一起做飯、洗衣、買菜等等,讓孩子在行動中體會父母的辛勞,同時體會孝敬父母的快樂。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父母從不溺愛孩子,他們注意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為家庭分擔的能力,特別是從做家務開始。

有一年,艾森豪威爾的弟弟染上了猩紅熱,家里的事情忙亂起來。艾森豪威爾的母親就把為全家人做飯這件事交給他,小艾森豪威爾根本不會做飯,但是在母親的教導下,通過自己每頓飯的練習,從把一家人吃得直皺眉頭,到津津有味。看到家人吃得這么合口,小艾森豪威爾打心眼里覺得高興。

其實,為家庭和家人付出是一件很安心、很開心的事,特別當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家人共享的時候,從心底深處會有一種喜悅和滿足。父母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去體會這份快樂。這樣,孩子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培養建議五:不拒絕孩子的問候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時,天生就有一種回饋的意愿。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接觸的事物很單純,同時心靈很敏銳,也很容易察覺父母的感受。當孩子第一次關心、問候父母時,如果父母反饋回來的是感謝,那么就會激發孩子關愛他人的心情。如果父母反饋給孩子的是冷漠,或者讓孩子感覺到他的問候很多余,就會打擊孩子體貼他人的積極性。

一天,一位父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太太正在洗澡,小女兒在沙發上玩布娃娃。孩子看到爸爸回來,叫了一聲:“爸爸!”父親說:“好。”然后他就癱坐在沙發上,閉著眼睛,還在想今天工作的事。

小女兒看到爸爸和平常不一樣,就小心翼翼地問:“爸爸,您怎么了?”父親聽到孩子在問候他,心里一絲暖意,說:“爸爸沒事,就是有點累了,寶寶幫爸爸倒杯茶吧!”小女兒高興地點點頭,趕快去給父親倒茶,看到爸爸喝茶后的滿足,又高興地去玩布娃娃了。

不久后的一天,父親同樣疲憊地回到家中,這次,小女兒什么都沒問,就主動去給爸爸端茶,父親看到這么懂事的孩子,心中的欣慰代替了滿身的疲憊。

孩子孝敬不孝敬,很多時候要看父母引導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這位父親第一次就說:“去去去,玩你的去!”相信孩子下次看到父親同樣的境遇,就會趕快走開,不可能想到要給爸爸端茶倒水。所以,父母要想培養出一個孝順、體貼、懂事的孩子,那就不要拒絕孩子的問候。

培養建議六:教導孩子不做讓父母擔心的事

當孩子和同學打架,父母和老師會擔心;當孩子在工作中與領導鬧意見,導致工作不順,父母會操心;當孩子的婚姻不和,經常吵架導致離婚,父母會難過;當孩子不注意身體,搞得又住院又手術時,父母會心疼;當孩子為了感情的事尋死尋活,甚至自殺身亡……這些都是沒有為父母考慮,才做出的事情。

所以,父母要教導孩子:身體健康是孝敬,與人和睦相處是孝敬,認真學習是孝敬,工作順利是孝敬,家庭美滿是孝敬,人生幸福是孝敬……一個孩子從小為了孝順父母而生活,怎么可能走錯人生的路?做每一件事、下每一個決定都會為父母的感受而考慮,這樣的人生是真正美滿的人生。

【教子箴言】

要培養孩子孝敬的品質,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長輩恭敬孝順,不僅要讓長輩衣食無憂,也絕不做讓老人擔心傷心的事情。如果為人父母者能夠做到,孩子自然就懂得“孝敬”的深刻含義。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加上正確的引導,孩子從小就會感受到孝敬父母的幸福和喜悅。孩子人生的起步是幸福的,往后的路還怎么會痛苦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桂平市| 山阳县| 洪雅县| 阳城县| 绍兴县| 泰来县| 信阳市| 扶风县| 孟州市| 舞阳县| 上林县| 厦门市| 江永县| 景谷| 博野县| 印江| 孝义市| 迁西县| 苍溪县| 郯城县| 湘潭县| 嘉禾县| 普格县| 调兵山市| 休宁县| 康马县| 泊头市| 米易县| 东乌珠穆沁旗| 舒兰市| 墨江| 遂川县| 通河县| 威海市| 靖边县| 日土县| 浦东新区| 贵州省| 台安县|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