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口傳書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自序
沖動
見慣了太多的家長,見慣了太多的錯誤,讓我們有了編寫這本書的沖動。
在筆者看來,中國的教育在1980年以后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漩渦,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而在書中,筆者所表達的也正是這種憂思——一種對中國教育的憂思,所有的編寫者們,也都抱著同樣一個目的:救救孩子。
而我們能做的,也正如那個在沙灘上救小魚的孩子一樣——執著地將一條條小魚放進大海:這條在乎,那條也在乎……
如果不能改變全部,那么,改變一些也好吧;
如果不能改變一些,那么,改變一點也好吧;
如果不能改變一點,那么,說出來也好吧;
如果不能說出來,那么,想一想也好吧;
如果不能想一想,那么,我們——包括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未來,也就沒有任何的機會了!
理念
理念和判斷是一本書的精神與魂魄。在書中,我們不厭其煩地向各位展示了如下理念:
·在親子關系中,國內的許多父母都扮演了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
·對于孩子來說,我們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家長。
·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質,更重要的是提高父母的素質。
·對于孩子,父母只能是“啟發”,而不是“教育”他們。
·我們常常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目標寄托到自己孩子身上,讓他們從小就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其實,這是自私的。因為孩子是孩子,孩子沒有義務承擔父母未竟的事業。
·對孩子的愛需要理性,需要節制。盲目愛孩子的父母,是犯罪。
·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
·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快樂的童年,那么他就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與學校的“批量培養”相比,家庭應該是培養“個性”孩子的地方。
·我們常常以“望子成龍”的名義,剝奪了孩子最低限度的快樂。
·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也要把孩子當成朋友。
·父母的最大任務就是培養孩子。
·培養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
·孩子的未來是無限的,自己則是有限的,必須承認這一點。
·故事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激勵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上,大拇指比一只巴掌重要。
·母親的重大意義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
·六個字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那就是:“我愛你”、“你真棒”。
·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三自”:“自信、自立”的孩子,以讓孩子“自由”地成長。
……
我們
作為編者,我們有責任為社會提供好書,更希望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我們的每一本書,都是關注著80年代后出生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叫社會化。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社會化中家庭教育這一環節。我們試圖通過書向大家提示一些問題。
本書不僅適合一般的家長閱讀,而且適合廣大的讀者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口傳書》編寫組
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