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逆境是一所大學(1)
- 讓孩子吃點苦的30個建議
- 張振鵬
- 5577字
- 2013-12-31 11:42:34
逆境是成功者的財富,更是一所成功大學。對于那些在困難面前低頭的人,困境也是最好的借口。人生就是這樣,總是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身陷困境時,態度消極的人總是怨天尤人,寄希望于外力,選擇退縮和逃避,而不想辦法正面解決;態度積極的人會則敢于向困難挑戰,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尋找途徑解決困難,所以幸運、機會總是降在他們的頭上。在這所逆境大學里,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積極應對逆境的人,逆境是對他最好的賜予。
一、逆境造就生活的強者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人的一生誰都難以躲過逆境,能否在逆境中忍耐困苦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如果該吃不能經受住逆境的考驗,那么最終他就會被逆境所淘汰。一個人只有不向苦難的生活低頭,他就會發現苦難的背后隱藏著一座豐富的寶藏,它會使他終身受用。
每個人都喜歡順境,而不喜歡逆境,但是,不喜歡并不代表不經歷。其實,逆境可以磨練人生,增長才干,能夠讓一個人通過消除不良情緒得到新的人生突破和發展,心理達到更高層次的一種平衡。總之,逆境就是人生的一針強心劑。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曾說:“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只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幾乎每一個杰出人物的成功都是從與苦難“角斗”的勝利中脫穎而出的。
拿破侖出身于科西嘉窮困沒落的貴族家庭,愛子心切的父親為了兒子能有所作為,把他送進了一所貴族學校。這所學校大都是有錢有勢的貴族子弟,他們大肆嘲諷他的窮困。拿破侖非常憤怒,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
他發奮學習,不理會周圍的嘲諷與白眼,忍受了5年的痛苦。這5年之中,每一次嘲笑、每一次的侮辱,都使他增加決心,更加堅定斗志。靠著不懈的努力,在16歲那年,拿破侖榮升為少尉,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隨后,拿破侖接受軍事征召來到部隊。到部隊以后,他發現周圍的同伴不務正業,卻以吃喝玩樂和賭博為榮,自己的格格不入顯示了出來。又由于他經濟困難,不善于溜須拍馬,不久就遭到同伴們排擠,被從少尉職位上擠了下來。對此,拿破侖并不在意,他埋頭于圖書館中,決心要成為國家真正的人才。
他大量閱讀哲學、軍事和名人傳記等著作,他頑強地堅持了下來,并開始勾畫著自己美好的未來。在圖書館的這段歲月里,拿破侖僅摘抄的筆記就積累了一尺多厚。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總司令,并把科西嘉島的地圖畫出來,并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范,而且計算得非常精確。
軍隊的長官聽說拿破侖的學問很好,便派他到訓練場上執行一項任務。這項任務需要極為繁雜的計算能力,讓長官感到吃驚的是,拿破侖把工作做得極為出色。從此,他獲得了新的機會,開始慢慢走上了騰飛之路。
從一個落魄的貴族子弟,到一個稱雄一時的君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可見,吃苦在先,并不是人生的悲劇,反而是人生的一種本錢,一份財富。正如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
所以,人必須有信心戰勝生活中的一切逆境。面對逆境,以為無法越過的人,只能永久地停留在所謂的“阻礙”面前。
逆境,是強者必經的關口。沒有逆境的苦難,哪有強者的戰場?沒有戰勝困難的過程,又哪有勝利的歡愉和成功的喜悅?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曾說:“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逆境是一種成功的資本,沒有經過饑餓的人,不知道一粒米的寶貴,不知道辛苦耕種者的可敬。此外,人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一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逆境,但是,逆境會讓平庸者變得卑瑣可憐,使強大者變得更加堅韌崇高。
每一次陷入逆境,都是一次成功前的演練,一次登高,也是一個頓悟。強者會在逆境中成就自己。就讓孩子以一顆坦然的心面對每一次逆境吧,這就是他應該珍惜的成才的機會。?
1.讓孩子把逆境當成機遇
世界上有很多事并不確定,但有一件事卻很確定,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所以,要想讓孩子獲得成功,必須讓他把逆境當成機遇,養成不畏懼逆境的品質,學會怎樣從逆境中掘出生活的寶藏。
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個叫諾爾斯的青年,他小的時候,因為一次醫療事故造成了終身癱瘓。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一般人的身上,也許就會意志消沉,但諾爾斯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他決定要讓自己活得充滿希望,他依舊樂觀、開朗地面對一切,并思考和計劃自己的未來,希望能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夠養家糊口,而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并且提出一個想法,他說:“雖然我的雙手不能工作了,但是我還有大腦,從現在開始,請你們代替我的雙手。我想從今年開始,我們的農場全部改種玉米,然后用玉米養豬,趁著乳豬肉質鮮嫩的時候,灌成香腸出售,一定會很暢銷!”
果然不出其所料,“諾爾斯乳豬香腸”一炮成名,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天無絕人之路。”生活雖然丟給他一個難題,但是他擁有解決難題的能力。諾爾斯的身體癱瘓了,面對這樣的逆境,他的意志卻經受住了考驗,并且樂觀地去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利用自己的大腦,然后借用別人的手,干起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所以說,逆境是人生的試金石。告訴孩子,當面對逆境的時候,一定要積極進取,永不退卻,這是成功解決問題的關鍵。正如英國著名詩人瓊森曾說的一句話:“沒有經歷過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誰都知道,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關于面對困難的體驗,如果讓孩子總結一下就會發現,當他學會積極應對逆境時,逆境就變成了一種機遇,加快了他成長的步伐。要知道,逆境中埋藏著成功的種子。
2. 教孩子學會換一種思維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逆境中,卻能夠不斷地調整視角,學會換一種思維,那么,他就是一個聰明的人。因為他懂得,人不能擺脫他的處境,但可以自由地對待處境,可以通過選擇,自由地賦予處境不一樣的意義。
有這樣一位美國商人,因為經商失敗而負債累累。他也因此而整天神情沮喪,萎靡不振。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個失去雙腿的殘疾人,他驚奇地發現那位殘疾人在向他問“早安”時,面部的表情竟是那樣神采奕奕!
商人頓時覺得羞愧難當,回到家里,他在自己每天面對的鏡子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一直悶悶不樂,只是因為沒有鞋穿,直到我在街上看到了一個沒有腿的人時,我才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從此,他不再郁郁寡歡、怨天尤人,而是主動尋找自己身上的缺點,并努力改正。他的事業也在他的積極努力之下重新開始,起死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會經常會遇到困境和痛苦,那么,怎樣教孩子去擺脫困境和痛苦是一大難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總結,很多父母就會發現,越是處于逆境之中的人,越是會產生自哀自憐、故步自封的思維。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有時,只需要讓孩子在前進的路上稍稍一轉彎,就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境遇。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橫沖直撞只會落個頭破血流的結局,如果換一個視角,放掉以前的偏執與狂躁,反而更容易獲得生活的獎勵。
有記者訪問過西部歌王王洛賓,記者問他:“您老已經80多歲了,您最留戀的是什么?”王洛賓回答:“我最留戀的是幾年獄中的生活。”球王貝利在回答有關兒子能否取得像自己一樣的成就時,斷然說道:“不可能,因為他沒有我幸運,他不是生長在貧民窟里。”
獄中的生活、貧民窟的日子在平常人的眼里也許都算不上是好事,但是不要忘了這一句老話:“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壞事有時候可以變成好事,禍有時候也可以變成福。所以,對世間的福禍、逆境,都應該著眼于長遠。
生命的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災難向孩子逼近的時候,只要讓孩子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遇事多想好的一面,換個念頭來看待逆境,就相當于抓住了絕境中的一線光明,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3. 引導孩子在逆境中頓悟
心理學家曾指出:“社會因素能否影響健康或導致疾病,不完全取決于它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個體對這些因素的認知和評價。”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對一個人是否有益,不完全取決于這件事情本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事者能否從這件事情中明了事實的真相。
當一個人面對逆境的時候,能不能在逆境中頓悟,甚至成了他能否從逆境中脫離而出的關鍵因素。所以說,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在逆境中學會頓悟。
弗蘭克爾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里受盡了折磨,遭遇極其悲慘。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納粹的魔掌,惟一的親人是他的妹妹。當時,他本人常常遭受嚴刑拷打,死亡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向他打開。
有一天,他赤身獨處于囚室時,忽然之間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日后,他將當時的感受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就客觀環境而言,人們總是受制于人,沒有任何自由;可是,自我意識是獨立的,總可以自由地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弗蘭克爾發現,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應之間,他完全有選擇如何作出反應的自由與能力。于是,他靠著各種各樣的記憶、想象和期盼,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他發現這是一種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自由,甚至在環境如此惡劣的納粹集中營中也是如此。
他學會了心理調控,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靈早已超越了納粹的禁錮,這種精神狀態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了生活意義,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弗蘭克爾后來這樣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不用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質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義何在?你只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一問題。”
在弗蘭克爾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在他的精神行將崩潰的臨界點,他依靠自己的頓悟,靠成功的心理調控,不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許多患難與共的生命。
其實在生活中,讓孩子試著面對逆境去頓悟,他就會變得很坦然。頓悟在這里面的作用,就像成長的催化劑一樣。生活中的風雨,孩子一定會遇到,他越用心地去體會,收獲就會越多,成長也就會越迅速。
二、讓孩子在逆境中學會堅韌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英國)培根
人是和自然界萬物一樣,在生命的歷程中必須面對逆境,因為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和坎坷,而只有那些最為堅韌的生物才能在自然界中立于不敗之地。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堅韌,如果孩子沒有堅韌的性格和堅韌的品質,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失敗。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戰斗,直到完全取得勝利。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卓越者,因為卓越者有一個特點,就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撓。
孩子要想學會走路,就必須先學會摔跤;摔一次,爬起來,再摔一次,再爬起來。摔了很多次,爬起來很多次,他的筋骨會因為很多次摔跤而變得強健,他的意志會因為磨練過而變得堅強。孩子就是在一次次摔跤又爬起來的過程中變得強大起來。所以,孩子只有摔過跤,他才能學會走路。詩人白島曾說:“如果你腳下倒著一千名失敗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吧!”這才是強者的勇氣。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一帆風順,大都會遭到這樣或那樣的逆境。有的人在逆境中奮起,獲取成功,有的人沒有勇氣正視人生,從此碌碌無為。然而生活是一位嚴肅的老人,他絕不會可憐懦夫,相反,他只歡迎那些微笑著面對人生的人。
1805年,丹麥歐登塞城里的一個貧苦鞋匠家誕生了一個男孩子,他看上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這個男孩就是舉世聞名的童話作家,世界童話之父——安徒生。
小時候,因為請不起老師,父親就給他上課,教他哲理,讓他懂得了世間的人情世故,懂得了憐憫,當然也懂得了寫作。11歲時,父親病逝了,酷愛文學的他,獨自一人來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始了在藝術領域的拼搏生涯。終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的才華釋放了出來,獲得了免費就讀的機會,這對于一個家境貧寒的青年來說,是一次多么難得的機會!5年后,就在1828年,他升入了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沒有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從此,他開始專注于童話創作,一篇又一篇的優秀作品接連不斷地問世,事業一次次達到高峰,但他的生活卻一直處于低谷。
其實,他的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自幼貧窮,早年喪父,終身沒有娶妻,貧窮,孤獨,悲痛的窘境從來沒有離開過他;也可以說,他一生都是在極度頑強的拼搏中度過的,他不斷地與命運周旋著、抗爭著。他的作品為世界帶來了一絲溫暖,為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歡樂,而他自己生活在寒冷的冬天也在所不惜。
逆境既能讓一個人毀滅,也能讓一個人獲得成功,毀滅的人是弱者,而成功的人則是有著堅韌品質的強者。也就是說,逆境讓堅韌的強者獲得新生,讓弱者走向沉淪。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也曾說:“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可見,對于堅韌的強者來說,逆境是上天給予他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人生一所最好的大學。父母要認識到這一點,讓孩子在逆境中學會堅韌,這樣,他就會成為強者。
作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當身處逆境中要做到“處逆不驚”,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人生,敢于向逆境宣戰,敢于向自身的貪圖安逸思想挑戰,敢于在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從一重重的逆境中沖殺出來。讓“不經一翻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成為孩子的座右銘,讓厄運在孩子的不屈和無畏的精神下戰栗。
1983年出生的楊文軍是中國皮劃艇項目的后起之秀,曾奪得釜山亞運會男子雙人劃艇500米和1000米的冠軍。與名將孟關良合作后,成績更是一路飛進,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男子雙人劃艇500米金牌,這是中國選手在皮劃艇項目上奪得的首枚奧運會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