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中斷的琴弦
在這場音樂會之前,杜普蕾已經感覺到自己對肢體的控制出現了異常。
這是一些常人難以發覺的細微變化,但對于一個每天花很多時間行弓揉弦,靠拉琴過日子的演奏家來說,手指敏感度的細微變化是不可能被忽略的。據杜普蕾后來回憶,那時她發現自己“手指的敏感度正在逐步喪失,甚至感覺不出琴弓的分量,最后連打開琴盒都很困難了”。
大提琴的指板上沒有琴格,演奏家全憑聽覺和觸覺的協同工作來發出準確的音調,而右手的琴弓則是通過壓力和關節動作來表現樂感。但是,在她的最后一場音樂會中,杜普蕾不得不使用視覺來定位手指并判斷要施加在琴弓上的分量,從而彌補正在削弱的敏感度。
從那以后,杜普蕾不能再演出了。她離開了音樂舞臺,開始從事音樂教學,但健康狀況仍在進一步惡化,讓她不得不放棄了音樂教學。此后不久,她失去了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只能在輪椅上過日子。
1987年,天才杜普蕾的生命猶如夜空中的煙花,在短暫絢麗的綻放之后,永遠消失了。她那令人扼腕的凄慘故事后來被改編成電影《她比煙花還寂寞》,于1999年獲奧斯卡、金球獎等10項電影獎提名。
奪走這位天才大提琴家生命的惡疾正是被稱為“美女病”的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