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梁貴柏博士在《研發客》聯合創始人戴佳凌先生的邀請下,開設《老梁說藥》專欄已經四年多了。《研發客》是行業內專注于報道新藥研發、制藥創新的微信公眾號,做新藥的人都愛看我們的文章,《老梁說藥》是其中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
貴柏博士勤于寫作,筆耕不輟。從一篇篇小文章到《新藥的故事》一書的出版,他希望能有更多讀者關心和了解新藥的來之不易,以及新藥研發對于人類健康未來的重要性。
在制藥領域,中國一直處在仿制國外新藥的階段,長期落后。在與同行的交流中,貴柏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醫藥健康行業中來,帶來了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但是關于新藥和新藥研發的文章卻很少,遠遠不能滿足行業和廣大讀者的需求。于是,他像一位布道者,把發達國家的制藥理念通過他的專欄告訴國內同行和公眾。
貴柏對跨國藥企(尤其是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默沙東)的研發模式有很深刻的理解。他的上一本書匯總的便是默沙東的故事。貴柏在美國默沙東工作的時候,會抓住各種機會向老同事們請教,琢磨新藥研發的成功經驗。久而久之,那些藥物研發的故事就在他腦海里積攢起來。
機緣巧合,時任默沙東(中國)傳播部的張詠晴女士十分有心,讓他把這些故事帶給國內讀者,于是就有了《新藥的故事》。該書講述了擁有眾多一流科學家和制藥情懷的默沙東最輝煌的時刻。“我們應該記住,醫藥是用于病人的。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制藥是為了人而不是利潤,利潤是隨之而來的。”這正是其公司創始人喬治·W.默克的名言。不少讀者和他們的家人也許因健康問題正在服用貴柏筆下介紹的藥物,國內讀者是何等的幸運!
2020年新年伊始,貴柏、詠晴(現任《研發客》副總裁)和譯林出版社的編輯們為第二本書而忙碌,《新藥的故事2》集合了《研發客》刊登的法國著名大藥廠賽諾菲研制的10種新藥背后的故事,與讀者見面了。
在《新藥的故事2》里,貴柏延續上一部的科普風,從疾病入手,先介紹臨床醫學知識,如糖尿病、深靜脈栓塞、高膽固醇血癥、罕見病戈謝病、流感疫苗等,再講解復雜的藥物概念。光是從每一章的標題,如《“美女病”與奧巴捷》、《上帝的轉基因與創新降脂藥波立達》、《四次心梗的副總統與脫穎而出的波立維》等,讀者就可以想象每一個故事是多么扣人心弦。有很多細膩的描寫都是來自他日常細致的觀察和縝密的思考。由此可見,貴柏情感豐富,始終把讀者和患者放在心上。
貴柏寫得最投入的一章是《太平洋紫杉、歐洲紅豆杉與腫瘤化療藥的故事》。當年貴柏在美國開始尋找博士后工作站時,正值有機化學界“三句不離紫杉醇”之際,他投簡歷的幾個點都圍繞紫杉醇人工合成的研究,最后他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潛心研究其中一個特殊的關環反應,一做就是2年。其間,如貴柏文中所述,“需要用‘慢鏡頭回放’才能分出勝負的”一幕發生了。當時他做了簡略的估算,完成首個紫杉醇的全合成用了大約100人年,也就是100個博士做一年,或者1個博士做100年!
進入21世紀之后,賽諾菲與安萬特完成了合并,資源重組后的制藥巨頭猶如鳳凰涅槃,研發實力也得到很大的釋放。這也是貴柏在本次寫作中體會最深的一點。為搜集最真實的素材,他與賽諾菲的研發團隊直接接觸,通過大量的訪談,搜集到第一手素材,體會到賽諾菲研發模式的靈活性和外向性,這種借助內外聯合交易的研發模式對當下的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在《新藥的故事2》中,10個故事情節設計曲折,體現出做新藥九死一生的艱險與浪漫,凸顯了賽諾菲“綻放生命”的企業理念,希望本書為當下中國生物醫藥科普教育再添一筆。
貴柏出身于科學家庭。1977年,在恢復高考的同時,上海也恢復了高中入學考試。這時候有一位啟蒙英語老師,對他有很深的影響。這位英語老師除了教英語文法,還介紹英美文學、詩歌和好萊塢電影,有一次講到當時美國流行的歌舞,還在課堂里跳起了迪斯科。在那個封閉已久、剛剛開放的年代,這給青年貴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讓他開始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同時也激發了貴柏的學習熱情,他英語水平迅速提高,在大學入學后就通過了資格考試,免修全部英語課程。
大學畢業后,貴柏來到美國留學,在威斯康星大學跟一位年輕的教授做博士論文。這是另一位對他的職業生涯有重要影響的導師。那時候,跟博導做研究仿佛是做他的徒弟,一日為師,終身為友。就在前不久,貴柏還特地趕去威斯康星大學參加了他導師60歲生日的學術聚會,介紹自己的科研成果。
后來貴柏回國講課教學,面對莘莘學子,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導師教會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邏輯思維的科學素養,這也深深體現在他的文章里。到現在,他還會常常翻看導師給他的一篇發表于1964年《科學》雜志、由物理學家約翰·R.普拉特(John R. Platt)撰寫的題為《極強推理》(Strong Inference)的論文。該文提出,掌握了系統的科學思維方法論,會比不掌握這種方法的人進步得更快。“科學家始終要有理性思維,尊重數據。”貴柏說,這也體現在他著作的嚴密結構和邏輯之中。
因此,貴柏也是理性之人,尤其在做藥時,盡量避免情緒干擾工作判斷,所有推論都基于嚴密的分析及數據。
貴柏首先是一個制藥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寫書只是業余愛好。隨著創業大潮,他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和團隊,希望能做出滿足老百姓需求的好藥,即便只有一些臨床效應上的進步,也是制藥人最開心的事。
貴柏覺得自己首先是一名科學家,其次才是一名科普作家,這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系,那就是都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和思考,秉承真實誠懇的準則做學問和寫作,兩者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激情——下一篇寫什么?讀者想看什么?希望您在讀完《新藥的故事2》之后,能給貴柏一些建議。在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期間,貴柏在《研發客》連續發表了5篇與疫情有關的文章,提出了戰勝疫情必須依靠全人類的集體智慧這一具有大愛的觀點。衷心祝愿世界沒有病毒,共享太平!
最后,衷心感謝賽諾菲團隊、詠晴女士和譯林出版社編輯的邀請,以及《研發客》團隊的付出,感謝小潔編輯,姚嘉編輯,是以為序。
毛冬蕾
2020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