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
一、突發公共事件與災難的概念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記。具體分級方法根據突發事件的種類不同又有差別。
從突發公共事件的概念和內容可以看出,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包括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災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災難概念是:“任何能引起設施破壞、經濟嚴重受損、人員傷亡、健康狀況惡化的事件,如其規模已超出事件發生社區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外部尋求專門援助時,可稱其為災難?!睘碾y是危害嚴重、涉及面廣而不得不調用災難區域外的各種資源進行援助的突發公共事件??梢?,突發公共事件的范疇較災難更廣。
二、緊急醫學救援的概念
緊急醫學救援(emergency rescue)是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所實施的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預防和衛生保障等措施。緊急醫學救援包含三重含義:
1.緊急 強調時效性和緊迫性。緊急醫學救援所應對的突發公共事件是“突發”的,無預見性,而且是“公共事件”,社會影響大,須在短時間內快速處理。
2.醫學 緊急醫學救援的范圍是與醫療衛生相關的。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過程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協作,而緊急醫學救援僅僅是醫療衛生相關的那部分的應對過程,主要包括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預防和衛生保障等措施。
3.救援 緊急醫學救援的核心是救治與援助,尤其是“援助”,表示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過程中,需要“外界”的援助,這說明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區域本身已經不能完成應對而需要外援。
三、緊急醫學救援的主要內容
緊急醫學救援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災難發生前,緊急醫學救援的準備 包括物資儲備(醫療物資與生活物資)、人員培訓、預案制訂與演練等。做好準備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可以在短時間內有計劃地將儲備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用于救災,減少災難帶來的各種損失。
2.災難發生時,緊急醫學救援的實施 包括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預防和衛生保障等措施。緊急醫學救治包括現場救援、傷患集中區救治、前方醫院救治、后方醫院救治等環節以及在此環節中傷員的轉運。疾病預防不僅包括疾?。ㄓ绕涫莻魅静。┛刂乒ぷ鳎€包括尸體處理、保持環境衛生、蟲媒防治、消殺滅、衛生宣教等方面。衛生保障指流行病學專家和衛生監督部門聯合對災區進行衛生學調查分析,完成災區快速衛生學評估,保障災民與救援人員的食品安全、飲用水清潔、環境衛生等。
3.災難發生后的恢復重建 包括機構重建、精神衛生康復介入、康復治療等。疾病預防和衛生保障工作在災后也將持續開展。
四、緊急醫學救援的主要任務
1.災難發生前的主要任務 建立健全緊急救援體系;制訂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從而做到持續改進;針對災難做好監測、預測、預報,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加強對公眾的危機教育;做好救援物資儲備、物資調配,加強人員培訓等。
2.災難發生時的主要任務 使災難中的傷患者及時獲得正確的急救、治療、康復和護理,減少殘疾和死亡率;同時注重對現場緊急救援人員實施衛生防護及安全保障;正確判斷和及時處置,快速、科學、有效控制事態進展;迅速進行傳染病、中毒、衍生傷害等的風險評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核生化事件發生時,依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劃定控制范圍,開展群防群治,落實疫情控制措施,管理流動人口,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維護社會穩定。
3.災難發生后的主要任務 在突發公共事件得以控制或消除以后,須做好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的總結與評價,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水平?;謴驼I钪刃颍亟ǚ阵w系與各種設施;盡可能地控制突發公共事件的后果,減少其所帶來的損失;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評估,嚴防次生災難;評估突發事件對社會、心理、精神狀況的影響,重視災民和救援人員的心理咨詢與心理康復。
五、緊急醫學救援任務的特點
各類突發緊急事件所具有的破壞性和突發性,決定了緊急醫學救援任務的特點。
1.時間緊迫 突發緊急事件發生突然,如地震、礦難、洪澇、海嘯、恐怖襲擊等,大部分突發緊急事件常無預警性地突然發生,緊急醫學救援必須要具備快速反應、及時應對的能力。
2.任務艱巨 突發緊急事件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大量傷病員,醫學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通常嚴重不足,其承擔的任務非常繁重。
3.傷情復雜 突發緊急事件的形式種類繁多,傷病員傷情復雜,輕重混雜,給醫學救援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既要求救援人員個體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也需要整體醫學救援隊伍對災難現場進行良好的安排、管理和控制。
4.環境復雜 緊急醫學救援的重要任務是在災區進行現場救援,條件簡陋、環境惡劣,同時還存在許多威脅救援人員安全的不確定因素。
5.多部門協作 緊急醫學救援的組織指揮、現場救援、物資保障、傷員轉運、通信聯絡等都需要多部門的密切配合。在緊急醫學救援過程中,專業醫學救援組織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