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實驗文化(《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3期/全12期)(哈佛商業評論)
- 哈佛商業評論
- 770字
- 2020-04-22 11:17:00
20世紀90年代初,斯特凡·索凱(Stefan Thomke)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也是一名電氣工程師。在這兩個職位上,他都專注于研究芯片設計的測試和實驗管理。“實驗應影響到公司的每個人和每件事,而不僅限于研發和運營部門?!爆F為哈佛商學院教授的索凱說,“大規模在線實驗的能力正在改變企業的競爭方式?!彼l表在本期的文章節選自他的新書《實驗的作用》(Experimentation Works),探討了如何創造讓實驗成為生活方式的文化。
在攻讀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高級學位之前,阿耶萊特·以色瑞利(Ayelet Israeli)是以色列情報部隊的中尉。她在部隊里學到的分析技能,之后用在了她對線上和全渠道零售的研究中。在本期文章中,現為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的阿耶萊特和合著者小尤金·澤萊克(Eugene Zelek Jr.)闡述了品牌如何利用定價政策來減少未經授權的折扣。她說:“中間商違反品牌規定的頻率之高令我驚訝,我希望找到制止他們的辦法。”
盧英德(Indra Nooyi)1998年擔任百事公司(PepsiCo)企業戰略高級副總裁時,CEO羅杰·恩里科(Roger Enrico)對她說,他希望把公司打造成21世紀的標志性企業。盧英德問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你自己想明白吧。”創建標志性公司的目標一直在盧英德心中——2006年10月,她成為百事CEO,開始著手實現這一目標。在本期文章中。她與合著者維賈伊·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闡述了百事公司如何通過戰略設計和執行,建設更可持續的未來,并以身作則,打造以目標為導向的現代公司。
丹·洛瓦洛(Dan Lovallo)在康奈爾大學學習微觀經濟學時,想不通為何人類是理性主體。沿著這一研究線索,他首先找到了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最終找到了心理學家兼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隨后成為卡尼曼的博士生。洛瓦洛現在是悉尼大學教授和麥肯錫高級顧問,他與卡尼曼合作撰寫了大量行為經濟學的學術和管理文章。他們在本期雜志發表的文章是最新一篇,合著者是蒂姆」科勒(Tim Koller)和羅伯特」烏蘭納(Robert Uhlaner)。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3期)
- 雄安新區破曉時(《商界》2018年第4期)
- 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1)(《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雪球???15期:牛市投資筆記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5期)
- 農村財務會計(2020年第9期)
- 90后理財,怎么辦(財蜜eMook)
- 入世20年:中國經濟進入“無人區”(《商界》2021年第12期)
- 商業新物種·新零售(《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比較(總第118輯)
- 生二胎,怎么辦(財蜜eMook)
- 對話: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1期)
- 全球商業經典(2021年第3期)
- 雪球???67期:智造強國崛起:先進制造業投資攻略
- 雪球???72期:如何掙夠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