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房地產
- 夏磊 任澤平
- 904字
- 2020-04-17 14:12:28
第一節(jié) 經濟高度繁榮,住房面臨困境
一、香港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
香港自開埠以后,從傳統的小漁村轉變成重要的貿易港口,經濟實現騰飛,已成為全球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20世紀50—70年代轉型工業(yè)化,紡織、成衣、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快速發(fā)展;80年代以后,金融、地產、貿易物流等成為主導產業(yè),推動香港經濟向金融服務業(yè)轉型。1961—2017年,香港GDP(不變價)從988億港元增長到25 852億港元,年均增長5.89%。2017年,香港人均GDP高達57 713美元,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
二、房價居全球前列
香港房價與房價收入比均領先于其他國際大都市。2018年11月,香港城區(qū)平均房價2.88萬美元/平方米,郊區(qū)平均房價1.85萬美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接近48倍,房價與房價收入比均領先于其他國際大都市(見圖1.1)。
從房價絕對漲幅看,香港房價漲幅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1980—2017年,香港名義房價上漲15.8倍,而英國、法國、韓國、美國、德國分別上漲9.7倍、4.0倍、3.9倍、3.6倍、0.8倍。1980—2017年各經濟體名義房價漲幅對比情況見圖1.2。

圖1.1 全球大都市房價與房價收入比情況
資料來源:Numbeo(城市生活資源數據分析網站),恒大研究院。
注: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在房價收入比計算中,假設房屋面積中位數為90平方米,價格取城區(qū)與郊區(qū)價格的平均值。

圖1.2 1980—2017年各經濟體名義房價漲幅對比情況
資料來源:BIS,恒大研究院。
高房價令市民背負巨大的購房壓力。一方面,高房價脫離了居民購買能力,自置居所住戶在香港家庭住戶總數占比從2004年的54%下滑到2017年的49%;另一方面,高房價使小面積戶型廣受歡迎,居民住房條件改善有限。2009—2017年,香港40平方米以下的私人房屋竣工量占私人房屋竣工總量的比重從5%提高到39%。1982—2017年香港自置居所住戶占比情況見圖1.3。

圖1.3 1982—2017年香港自置居所住戶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恒大研究院。
三、住房面積小
香港房屋普遍小型化。2015年,香港公屋、居屋、私人樓宇的面積中位數分別為23平方米、51平方米、5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僅為15平方米,顯著落后于其他發(fā)達經濟體。
近20萬名市民租住劏房,人均住房面積5.8平方米。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指住宅單位被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較小單位用于出租。2016年,香港劏房居住人口達19.99萬,占總人口比重約3%,人均居住面積僅5.8平方米。
- 高速交通發(fā)展與區(qū)域空間結構演變
- 地產是個什么東西:營銷策劃季
- 中國農業(yè)成長階段論:成長過程、前沿問題及國際比較
- 深圳新土改
- 面向現代化的小城鎮(zhèn)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 常規(guī)公路橋梁典型病害分析與養(yǎng)護對策
- 生態(tài)林業(yè)和民生林業(yè):山東省林業(yè)產業(yè)集群發(fā)展問題研究
- 以市場為驅動:華為大客戶營銷實戰(zhàn)演練(華為營銷方法叢書)
- 重新定義金融:加密貨幣與數字資產(第二版)
- 碳中和革命:新時代的低碳方案與行業(yè)機遇
- 農地流轉背景下的家庭農場研究
- 我國能源需求預測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視角
- 企業(yè)納稅會計
- 排污權交易理論與實踐發(fā)展
- 2015年全國一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歷年真題精解+專家預測密卷:建設工程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