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摩洛哥的城市色彩

在摩洛哥旅行,基本上以游覽城市為主。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少則幾十千米,多則幾百千米。開著汽車,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逛,每個城市都能夠逛出不同的味道來。這些城市除了歷史不同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顏色。其中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城市是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依弗蘭(Ifrane)、舍夫沙萬(Chefchaouene)、丹吉爾(Tangier)和艾西拉小鎮(Assilah)。

卡薩布蘭卡,在我頭腦中是異國他鄉和浪漫愛情的代名詞,也許是因為電影《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和主題曲《時光流逝》(As Time Goes By)讓人久久難忘。卡薩布蘭卡又稱達爾貝達(Dar el Beida),阿拉伯語意為“白色房子”,后來西班牙殖民者改叫卡薩布蘭卡,也是“白色房子”的意思。摩洛哥獨立后,名字又恢復了達爾貝達,但大部分人只知道卡薩布蘭卡,不知道達爾貝達,連摩洛哥各處的路標也都只寫著卡薩布蘭卡。整個城市確如其名,以白色房子為多,即使是新城區的現代建筑,也以白色為主調。靠近海邊的老城更是統一的白色,只不過天長日久,風吹雨打,大部分白色變成了略顯陳舊的奶黃色。走了摩洛哥一些城市,發現白色是被普遍接受的顏色,首都拉巴特以白色為主,古城非斯也以白色為主,還有一些依山而建的小城鎮,以白色為主的房子層層疊疊,把整座山裝扮成錯落有致的民居風景,很有美感,其風格好像有點受古希臘民居風格影響。在所有城市中,好像卡薩布蘭卡最沒特色,到了現場,也感覺不到太多浪漫,城中有個名叫“瑞克的咖啡”(Rick's Café)的咖啡店,可惜和電影半點關系都沒有,是電影出名后商人依據電影主題仿造的一個咖啡店。后來想想,沒有特色的卡薩布蘭卡,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大西洋的海浪聲中,展示出自己的包容和大氣。

從卡薩布蘭卡向南200千米左右,就到了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馬拉喀什坐落在阿特拉斯山北麓,整個地區土地都是土紅色,所以馬拉喀什的建筑幾乎全部都是赭紅色,和周邊的自然環境形成和諧統一。城市比卡薩布蘭卡干凈很多,分為新城和老城。新城多為比較漂亮的五六層樓居住區,老城就是皇城,也就是歷史上馬拉喀什真正的核心地帶。

小鎮依弗蘭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情。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小城梅爾祖卡出發去非斯,沿著阿特拉斯山向下行駛,地貌逐漸過渡到起伏平緩的山坡丘陵地帶,這個時候,在綠樹掩映中,突然出現一大片紅頂白墻的建筑,風格完全歐化,和在摩洛哥大部分地方見到的土黃色平頂房子完全不同,讓人產生了到達歐洲某個小鎮的幻覺,這個小鎮就是依弗蘭。經導游解釋才明白,這個地方曾經被德國人占領,從那時起,當地的建筑風格就成了紅頂白墻的歐洲風格。殖民地時期結束后,德國人大部分撤離了,但建筑風格保留了下來,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可能覺得這些建筑挺好看,在擴建小鎮時繼續沿用,將這里打造成了獨具一格的歐風小鎮。小鎮的清真寺也是紅頂白墻,恍惚讓人感到那是一個教堂,只有旁邊的宣禮塔提醒你,這是一個清真寺。陽光下的小鎮寧靜美好,整潔的街道,干凈的小店,散步的人群,給人一種安寧與放松之感。還有很多非洲鸛鳥,在房頂上造了巨大的窩。鸛鳥就悠閑地在窩里或者屋頂上站著,習以為常地俯瞰著下面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摩洛哥另外一個有特色的小城就是舍夫沙萬。這個小鎮坐落在阿特拉斯山北段的里夫山脈中,離最北端的城市丹吉爾100千米左右。小鎮背靠大山,依山而建,就像一個美少女坐在保護神的懷中一樣。說小鎮是美少女一點都不夸張,因為這個小鎮是摩洛哥最有夢幻色彩的地方。整個小鎮都被粉刷成淺藍色或深藍色。在走向小鎮的旅途中,除了綠樹、仙人掌和起伏的山巒,看不到別的東西,時間久了就感到單調乏味,這個時候翻過一個山包,突然發現前面的山坡上一片藍色的房子此起彼伏,與藍天白云融為一體,心中的那種喜悅只有親臨其境才能夠體會。進入小鎮,只有小巷可以拾級而上,上下的臺階也被粉刷成淡藍色,行走其上猶如走在藍色夢境之中。小鎮中小巷套著小巷,每條小巷或寬或窄,展現各自的姿態。有的小巷有小商店,把彩色的皮革制品或者紗巾沿墻掛著,微風吹過,五彩的紗巾迎風飛舞,猶如身穿藍色長裙的女子腰間彩帶飄逸。不知道當初是哪個居民第一個想到把房子刷成了藍色,這一充滿地中海風情的小鎮,從此藍色就成了她身份的標志。小城的游人并不多,三三兩兩散步在街巷中,早就放緩了原來在工作中匆忙的腳步。當地老百姓悠閑地待在門口,或聊天,或靜思,或讀經,臉上沒有任何憂慮的神情。因為是星期天,孩子們不上學,三五成群在巷口玩,跳格子、打玻璃球,或者一起唱著兒歌。游人走過,孩子們神態自若,沒有一點扭捏做作之態。這樣的小城,特別適合戀人牽手散步,必為戀情增加別樣美好的回憶。

丹吉爾是直布羅陀海峽南邊鑲嵌的一顆明珠,緊扼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出口,對面就是隱約可見的歐洲大陸。這個城市起于什么年代幾乎沒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從有人類在這一地區活動開始,這里就形成城市了。好奇心使人類不斷走向未知,不管是地理上的探索還是知識上的探索,都是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的活動。當最初的人類來到丹吉爾,站在海邊,看著對面的大陸,產生的第一個沖動一定是渡海去看一看;而對面的人類,也一定會有同樣的沖動。于是幾千年來,兩邊的人類渡過波濤,來來往往,互相交融,把丹吉爾變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國際人群集散地。據說摩洛哥的原住民柏柏爾人,實際上是非洲原住民和金發碧眼歐洲人的后裔,羅馬人和腓尼基人也以這個地方為據點互相征戰和征服,阿拉伯人從這個地方走向了西班牙,差點把歐洲變成了伊斯蘭教的天下;后來歐洲殖民者從這個地方登陸,走向了摩洛哥和非洲的其他地方。丹吉爾成了一個地地道道多民族混居的城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為鄰,歐洲人和柏柏爾人通婚,整個城市從一個小小的內城卡斯巴(Kasba)開始,向周邊擴展成了一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大都市。走進丹吉爾的老城,各種顏色的房子錯落有致,綠色、藍色、黃色、粉紅色的建筑鱗次櫛比,和這個城市居住的人口一樣,渲染著各自民族和宗教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丹吉爾,守著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卻具備了和海洋一般廣闊的胸懷和氣質。

最后值得一提的小鎮,是位于大西洋邊上的艾西拉。本來這個小鎮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像這樣緊靠大西洋,每天享受海風和夕陽的小鎮,在摩洛哥還有很多。1978年之后,艾西拉的命運出現了轉機,一躍成為摩洛哥最具魅力的小鎮之一。兩位出身于這里的藝術家穆罕默德·本那伊薩(Mohamed Benaissa)和穆罕默德·梅樂伊(Mohamed Melehi),提出了將艾西拉打造成能夠讓各類藝術形式表現的地方。他們邀請了一些藝術家在這座大西洋邊老城的墻上繪制各種壁畫。從此,每年便有一些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日本等國的畫家來此繪畫(還沒有發現中國畫家的作品,估計快了),同時舉辦各種藝術展覽。藝術家來到艾西拉,小鎮豐富了他們的靈感,讓他們享受大西洋落日的同時思如泉涌;而他們的創作,又充實了小鎮的靈魂,豐滿了小鎮的歷史,創造了小鎮的未來。走在小鎮的巷子里,不經意間一拐彎,就會有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壁畫在等著你。每幅作品風格迥異,但都充滿了陽光和大氣,不乏童趣和天真,明確無誤地表達了人們對于和平、愛情、生活的喜歡和向往。這是我走過的摩洛哥城市中最明快的一個地方,在各種眼花繚亂的色彩里,我清晰地體會到了直擊人心的主題——對生命的熱愛。走完小鎮里所有的小巷,可能都不需要半個小時,但這半個小時從此就被收藏在了心里的某個溫馨角落,當面對單調、灰色的日常生活時,這一小鎮的色彩一定會從心底泛起,溫暖生命。

這就是摩洛哥,不同城市的色彩帶給了我們不同的心情和體驗。每個城市都像一個朋友,這些朋友有著不同的個性,但都友好而迷人。卡薩布蘭卡的大氣,馬拉喀什的厚重,依弗蘭的明靜,舍夫沙萬的夢幻,丹吉爾的包容,艾西拉的嫵媚,都讓人一見生情,流連忘返。行走在這樣的城市間,就像被溫暖的朋友包圍著,在給予我們驚喜和溫情的同時,也洗凈了我們久積心頭的麻木和冷漠,讓我們相信人世間的美好不僅能夠存在,還能夠持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磐安县| 康马县| 洪洞县| 海阳市| 龙州县| 日喀则市| 达孜县| 岑巩县| 西盟| 桦南县| 闵行区| 通河县| 乐亭县| 东辽县| 北票市| 汉沽区| 伊宁县| 玛纳斯县| 华坪县| 常熟市| 德令哈市| 仙居县| 武定县| 陵川县| 柳州市| 崇明县| 剑河县| 张家口市| 玉林市| 伊宁市| 呼玛县| 丹寨县| 阿拉善盟| 安康市| 齐齐哈尔市| 特克斯县| 营山县| 山西省| 定远县|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