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你以為的創業,根本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

  • 墨菲定律
  • 張新捷
  • 8178字
  • 2020-04-20 17:09:15

你認為創業就是當老板嗎

據說在北上廣深的大街上,十個人中有七個有過創業經歷,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想過自己創業,大有一種不創業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聊天的趨勢。

然而就如同墨菲定律中所說的那樣:沒什么事情像看上去那樣簡單,每個解決辦法都會衍生出新的問題。

我們想象中的“創業就是自己當老板”,其實并不容易,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需要獨自面對的艱辛。

李洪大學期間就一直幻想著創業,課余時間在學校曾做過小生意,每次都能賺到一些小錢,就此認為創業不過如此,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于是畢業之后李洪不打算去找工作,而選擇了同幾個朋友進行創業。

幾個人向家里要了一些錢,聯手制作了一個搞笑APP,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但是APP是做好了,不知道具體應該放什么內容,畢竟幾個人都是做軟件的,對于文字不是很懂,便想著再招幾個專門寫文案的人。

好不容易招聘到編寫內容的人員,卻發現宣傳方面又出了問題,因為是新的APP,認知度不高,推廣起來異常艱辛。

于是幾個人商量著再招幾名宣傳推廣人員。這個還沒做好,原先答應的贊助商在看到產品后突然反悔,他們又要重新拉贊助。

兜兜轉轉兩個月后,贊助沒有拉到,員工的薪水也發不出來,只能無奈解散。

“創業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難。”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功人士發出類似的言論,這讓我們產生一種“創業就是自己當老板這么簡單”的錯覺。

創業或許沒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難,但也不會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這就如同我們學習英語時常說的那句話一樣:“難的不會,會的不難。”

維弗雷多·帕累托曾經提出一個“二八原則”,即行業兩成人創造了八成的利潤。

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首先就會面臨“二八原則”帶來的問題。比如,我們想開一個網站,就需要招程序員、網絡推廣、美工……每月要按時交房租,每月照發工資,員工還可能經常在那喊著“工資太低了,老板太黑了,要求漲工資呀”,我們付出與別人一樣的成本,卻只能與八成的人去分享那兩成的利潤。

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創業成功的例子,只是這些例子還有待我們親自去挖掘,凡是那些在網上鋪天蓋地都在說的賺錢方法,基本上不會賺錢。

創業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想著“怎樣優秀,怎樣與眾不同”,別人是靠打高價的廣告引流量,我們就需要想著能不能做不花錢的口碑營銷;別人自己買服務器,我們需要考慮使用云計算架構節省成本;別人靠花大錢在APP刷榜,我們需要靠SNS來實現“自營銷”……

打工可以賺大錢,創業也可能會賠得傾家蕩產。打工什么都不需要想,只要按照領導的要求去做就好了,公司虧盈,我們的工資卻要照常發。但創業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商機,抓住機遇,硬件、軟件都要提高,還要時時刻刻考慮合伙人、受眾、員工多方面的影響。只有比大多數人更加努力,才有可能躋身那少數的“兩成”人。一心只想著當老板,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會成為別人的“背景墻”。

為什么那么多企業家不支持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到底該不該畢業后選擇去創業?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很多創業圈、投資圈內的人士都為此展開過爭論。

其實有很多企業家都不支持大學生創業,他們大多建議大學生畢業后先工作幾年,積累一定的社會經歷再創業。

但是身為大學生,有太多那種不能創業就坐立不安、茶飯不思的人,總是想著畢業后干一番事業,急于投身創業的熱潮之中,結果卻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機會擱淺,就如墨菲定律中的那句話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沒法運作的致富計劃。

如果是拿父母的養老錢,或者是借來的錢創業,我們就一定要三思、慎重,最好是能先有一些工作經驗,進行一些社會實踐,了解創業中到底有哪些事以及自己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之后,再考慮是否要進行創業的問題。

鐘子棟和女友畢業以后一起開了一家奶茶加盟店。

奶茶店剛開張的前幾天里,每天鐘子棟就趕去店里幫著發宣傳單,對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一遍遍地喊著“奶茶買一送一”,甚至自己還編了很多打油詩來當作廣告詞,從下午6點一直喊道晚上11點多。

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后,兩人發現奶茶店不但沒有掙到錢,還入不敷出。

于是兩人便坐下來認真地分析了一遍:工作日的時候一天能賣到70多杯,每杯平均7元錢,周末的時候一天能賣到大約90杯,這么一算每個月的毛利潤就多達14 840元。

但是奶茶的原料成本大約是30%,每個月的房租又要3 500元,再加上女友一個人忙不過來,還需要另外雇用一人,這利潤也只有4 000元剛出頭而已。

奶茶店的初期投資算上加盟費要五六萬元,兩人花銷又比較大,導致奶茶店入不敷出,最后只能無奈關門了。

其實,之所以那么多企業家不支持大學生創業,主要就是擔心大學生沒有能力應對創業初期所帶來的困難。

首先,創業需要資金,尤其是創業的前期,肯定是需要一些短期內見不到回報的資金支持來維系運營。那么問題就來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怎么拿得出這第一筆資金呢?

而且,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如果向家里要來的資金打了水漂,我們又該如何收場?作為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個難點,便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初期資金,同時又很難拉到其他的贊助。

其次,創業項目并不好選,做任何項目都需要一個平臺,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做項目會如魚得水,可以游刃有余,但選擇一個錯誤的平臺就會適得其反。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創業項目全靠自己想象,我們很難分辨什么項目容易賺錢,什么項目累死累活也賺不到一分錢。

最后,是大學生缺乏創業技能,我們剛從學校畢業,不了解相關政策法規,沒有相關的工作、實踐經歷,缺乏能力和經驗,但又對創業的期望值非常高,經受不了重大打擊。

如果想創業,首先要做的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之后,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在資金、項目、相關能力、社會經驗各方面的優勢、劣勢,只有我們各方面都考慮周全,才能保證我們的創業能夠有個良好的開局。

創業沒想象中那樣簡單

我們在看到新聞里“80后小伙兒成功創業”“90后最年輕CEO”的消息的時候,總是在心里不斷告訴自己“我上我也行”,認為自己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成功只是運氣不好。

其實不然,創業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但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我們選擇開始創業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勇于面對創業的殘酷性,做好默默付出卻一無所獲的準備。就像墨菲定律中說的那樣: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失敗太富有創造力了。

在我們的認知里,成功的創業者儼然成為“英雄”的代名詞。但是大多數的創業者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在成功之后悄悄隱藏起創業中的黑暗一面:在成功之前,曾經在將近崩潰的焦慮和絕望中掙扎。

據統計,中國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90%左右,大學生畢業以后馬上創業,那么失敗率更是達到了95%。而創業者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只有12%,即使是第二次創業,成功率也不過為20%而已。

僅拿2016年上半年來說,“資本寒冬”“估值跳水”“融資放緩”幾乎霸據上半年主要關鍵詞的位置。市場不好、競爭壓力大,這讓創業公司接連倒閉,即便是曾經融資幾億元的公司也難逃一劫。

我們每年都會看到創業者因創業失敗而引發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報道,所以我們如果想選擇創業,就要準備好面對壓力、打擊、失敗以及這些背后帶來的心理沖擊。

有人說,創業的過程就像是野外騎車一樣,總是會顛簸不穩,但是創業者們也可以做出一些努力,來幫助他們保持對方向的掌控。

只有這樣才會有效地緩解面臨失敗時的壓力。

那么創業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焦慮,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尚且會感到焦慮,有時甚至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更何況是那些每天都會面臨失敗風險的創業者。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便是控制自己的財務風險,在資金計劃中留下一定的投資額度,以便應對突發情況,甚至可以找合作伙伴一起創業,緩解自己的壓力。

其次,是雙向抑郁,我們理解的抑郁只是情緒低落,但是從事創業的人是不一樣的,雙向抑郁是有時候整個情緒會很低,有時候情緒卻很亢奮,創業者就是在高潮、低潮迭代轉換的過程中不停地轉變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重新建立面對失敗和虧損的能力,改變我們對困境的看法,保持我們的良好心態,時刻保持信心。

最后,是失眠,大多數的創業者會將白天的問題帶入睡前,導致自己睡不著覺,每天輾轉反側,滿腦子公司的事情。

針對這一現象,有氧運動、健康飲食對于充足睡眠都很有幫助。同時培養一個與工作無關的身份也同樣有效。通過生活中的這個“身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事業不是全部,生活同樣很美好。”

另外,我們要學會誠實地對待自己的感受,不要隱藏情緒,即使是在辦公室中。當我們愿意誠實地面對情緒時,就能與周圍的人有更深入的溝通。甘愿變得脆弱,對領導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創業中特別重要的。

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

在大型勵志創業電視活動《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晉級篇第五場中,來自美國的工商管理碩士、電子工程碩士陳躍武,帶著周詳的計劃、創業的激情來到這個賽場,卻直接被馬云淘汰掉了。

馬云對他說:“你最好別創業,創業很累,創業的失敗率很大,如果你真的要創業,我建議你MBA畢業以后最好先找一份工作,到中國來干5年,5年以后還想創業,你再創業。”

是啊,就如同墨菲定律中的那句話一樣:每件事總比你估計的要多花點時間。在創業的大軍中,并不缺乏激情滿滿之輩,每個人都是抱著滿腔熱血投入創業之中,真正缺乏的,是那些有激情、有準備、能夠堅持到底的人。

如果我們只是心懷激情便投入創業之中,那么隨著創業初期的不順,激情可能會被慢慢磨滅;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變得越來越難以堅持,最后的結果,也只剩下放棄。

試想一下,那些人和我們一樣懷有激情,比我們更加有計劃、有目的,在各方面都比我們準備充分,甚至有些人比我們有獨特的天賦……即便如此,他們大多數人還在底層摸爬滾打,甚至已經面臨創業失敗,那么我們空懷激情,又憑什么比他們更加優秀,做得更好呢?

很多事情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對于我們想要創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就如同上山打獵一般,因為看到別人打到很多獵物,于是很多人便蠢蠢欲動,約上三五個好友,扛著幾把不怎么好使的獵槍,滿懷激情地上山打獵。那個時候我們是興高采烈的,因為心中幻想著可以馬上成為“成功的狩獵者”,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那些成功打到獵物的打獵者,在上山之前也許經歷了多年的實戰訓練以及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而新打獵者上山之前,卻沒有相應的準備,只是空懷激情想到哪兒做到哪兒而已。

短暫的激情是最沒有用的,我們創業之初還可以依靠激情來當作紐帶,加大彼此的聯系,一起面對困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困難的增多,慢慢地,激情便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謂“共患難易,同富貴難”,在開始的時候一起創業,或是獨自創業得到他人的支持,都是憑借著一腔熱血,都沒有想過太多,但隨著事業進入平緩期,每個人的心思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有些人已然激情不再,這時候就要考慮換一種方式來作為彼此之間的“紐帶”。

再有就是面對困難時候的堅持不懈。

放棄是最大的失敗,但這里的“放棄”并不僅僅指的是放棄自己的事業,還包括改變自己的初衷。

最后的問題便是展望未來,未來擁有無數的可能,但我們只能去選擇其中一條,這不免會讓我們產生彷徨,甚至也會使得團隊內部產生分歧。古往今來,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遠的有劉邦、項羽,近的有喬布斯離開蘋果。

所以短暫的激情并不值錢,激情只是我們創業的動力,但不代表我們的創業能力,僅有能力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這樣我們的創業之路才能走遠。

必須隨時做好過冬的準備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什么事情是永遠正確的。所以,如果每件事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一定出問題了。”

這句話出自墨菲定律中的一個演化版本,其實說的是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不可能永遠是順風順水的,如果現在看上去是如此,那么必定即將甚至是已經在不知道的地方出現了問題。

這就和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其實是一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居安思危,當我們安逸的時候,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要有思危的思想,因為我們并不知道什么時候危險就會到來。

有一個藥業開始的時候是主打品牌效應,喜歡請明星來為自己代言,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更加注重產品的效果和服務,不愿意相信廣告,這家藥業發現這套營銷模式變得沒有那么好用,于是積極轉型,開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銷售渠道的建設。開始以終端為主,提出了贏在云端的戰略轉型,研發了多款APP,最大限度地迎合用戶的需求。

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我們之所以能夠平穩地發展,能夠過上好的生活,是因為我們之前辛辛苦苦,付出過很多的努力,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終止腳步,我們還要守好這個江山,否則遲早會有一天,我們會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從而破產。

作為第一家發明并生產數碼相機的伊士曼柯達公司,一度成為影像的代言詞,在它最輝煌的時候,幾乎壟斷了中國的膠卷市場。

但是柯達一直沿用傳統的思維,并沒有積極參與數碼相機的競爭當中,甚至在數字成像技術成熟,傳統的成像技術已然不受歡迎的時候,柯達也沒有做出積極的應對。

直到1998年,柯達營業額銳減,柯達的決策者開始嘗試發展數字技術,并沒有絲毫轉型的意愿。

到了2004年才推出6款數碼相機,但是幾乎沒有任何利潤。

直到2012年紐交所向柯達發出退市警告,無奈之下柯達提交了破產申請。

我們做不到料事如神,猜不到危機會在什么時間、以哪一種形式降臨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可以事先做一些準備,好讓自己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更加從容,不至于手忙腳亂。

那么我們在事業進入平緩期后,應該做出哪些努力去應對之后可能會面臨的危機呢?

首先,我們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常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不能做到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那么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所以,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停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同時提高我們事業的競爭力,不讓自己的事業因為過于陳舊而被同行淘汰。

其次,我們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心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我們的行事準則,一個好的心態有利于事情的發展,壞的心態則會阻礙事情的走向。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很容易鑄成大錯。我們或許不奢望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是還是要把每一件小事的細節做好,小事做到精致,大事說不定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最后,自然就是一些外在細節,比如,時刻關注人才的動向,保持行業的敏感度,注意資金的合理利用……有些在平時看來似乎沒有那么重要,在危機來臨之際卻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失。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未來遇到的困難我們或許無法預測,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適應周邊的環境,努力地提高自己,這樣在我們以后遇到了危機時才不會顯得慌亂,才能夠找到度過危機的方法。

創業失敗,后來怎么辦

有人說,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坑,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種生活。我們每一個創業者都是在無數個夜晚扛著壓力在前行,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甚至有的人為此負債累累。

成功的姑且不說,面對創業的失敗,又會出現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投資,有人選擇去打工掙錢,也有的人選擇繼續創業。

那么,一味地堅持繼續創業,我們真的可能因此獲得成功嗎?

很多選擇繼續創業的人,都會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上一次創業失敗的具體原因,想著自己只要避免就會更加接近成功。

但是墨菲定律告訴我們:規則不容易掌握,一旦掌握了,規則又變了。我們或許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卻還是無法徹底解決,也可能會遇到其他的問題,因為沒有經驗而束手無策。不考慮實際的情況,單純地為了堅持而堅持創業是不明智的。

有人對于創業者失敗之后的走向問題做過一個統計,總的來說,創業失敗選擇打工的有24%,選擇投資的有21%,選擇再次創業的有55%,選擇再次創業的人中,還包括很大一部分是已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休息一下再回來創業的人。

郭豐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很羨慕那些創業成功的同齡人,最大的夢想是做一款“現象級”大產品。

在校期間他就有過三次簡短的創業經歷,這使他自認為有了足夠的創業經驗,畢業后與幾個同學一起設計了一個婚戀APP,短時間內就擁有了四萬用戶,這一度使他非常自豪。

但是問題很快就來了,他們面臨資金的不足的問題,郭豐決定親自去找投資人,一連見了30多位,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融資。

郭豐一度認為這些投資者沒有眼光,這么好的APP卻看不到前景,直到他遇到一位學長。

學長對他說:“你設計的這個APP是個很好的軟件,也貼合現代人相親的熱潮,但是這個APP最大的問題是它沒有商業價值,無法進行商業化,哪怕它的用戶再多,也沒有人愿意投資不能帶來收益的產品。”

郭豐回去后仔細想了想,也明白了學長的意思,便決定放棄創業,先去一家軟件公司工作,等有了足夠的經驗,能夠分辨產品價值的時候,再決定是否創業。

其實創業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也不是說有了一點點經驗就能夠成功,那些連續創業失敗的人并沒有認清自己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創業者身上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為了創業而創業,根本沒有考慮實際的情況。我們很多創業者,包括那些想要創業的人,大多數只是受到了網上那些成功案例的刺激,根本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做。

創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看到了太多“一夜暴富”的案例,卻忽視了其中的過程,總是想著快點獲得成功,而無法忍受前期枯燥的沉寂。

如果我們不懂得產品的價值,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一腔熱血,全然都是為了理想,根本不去考慮和錢有關的問題,忽視了產品的價值。如果一個產品確實很有用處,卻帶不來一點收益,那么根本不會有投資商看重,我們也就無法獲得資金來維持公司運營。

對于創業者來說,無論是爭取融資、產品管理、團隊管理、戰略判斷,每個方面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考慮清楚,而在創業失敗后一味地繼續開始新的創業,所收獲的也只是失敗的經驗而已,對我們如何成功沒有任何的幫助。

你真的適合創業嗎

墨菲定律中有一句話,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仔細想一想,創業就如同教人唱歌一樣,如果我們教貓唱歌,它自然永遠都不可能學會,但是如果我們本身就是一個不會唱歌的人,那又怎么可能教會別人唱歌呢?

創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多到根本數不過來,甚至像史玉柱、馬云這樣的成功人士,也都有過創業失敗的經歷。

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要講究天賦的問題,創業更是如此,不適合創業的人,哪怕再努力都不會獲得成功。擁有創業的天賦,還需要有創業的能力,沒有能力注定失敗;有了能力,沒有人脈也做不長久;有了人脈還需要良好的經營策略;有經營策略,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胡浩天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在周圍人都想著創業的時候他卻沒有這個想法,選擇回家繼承祖業,開了一間特別不起眼的包子鋪,每天也不想別的,只是安心地做好每一個包子。對于胡浩天來說,能夠聽到客人的贊揚就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

漸漸地胡浩天包子鋪的名聲越來越大,每天到了吃飯的時候,店鋪外面便開始排起長長的隊伍。

但是胡浩天并不懂經營,也不愿意開分店讓別人敗壞自己包子鋪的名聲,便還是一如既往,沒做出什么改變,只是多花一些心思在就餐環境和體驗上,使客人看起來更舒心,坐下來吃飯也更加安心。

胡浩天包子鋪靠著這始終如一的態度,名聲越傳越廣,甚至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就是為了吃一頓包子。

有人選擇創業,有人選擇打工,創業的人可能會走上“一夜暴富”的道路,打工的人也能依靠自己的勤勤懇懇獲得成功。所以道路沒有什么好壞,就看適合不適合。

那么哪些人并不適合創業呢?

怕苦怕累的人。創業并不輕松,甚至比打工更加艱辛,但是我們普遍對累的、麻煩的、不耐煩的事情都有一個較低的接受程度,甚至許多人是那種格外怕苦、怕累、怕麻煩的人,這會使得我們的創業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抗壓能力比較差的人。創業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不同的壓力,甚至這壓力并不能與人分擔,只能選擇自己承受。我們作為創業者,無論是從經營各種關系、處理人際關系,到拉投資、資金鏈周轉,無時無刻不需要頂著巨大的壓力。

做事沒有長性的人。建立起基本的構架只是創業的第一步,收獲第一桶金也只是剛剛開始,之后我們還需要面對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三座大山,如果不能做到持之以恒,那么也就注定會失敗。

喜歡自由、受不了委屈的人。我們在打工的時候受到委屈可以申訴、可以辭職,但在我們創業的時候受到委屈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別人沒有眼光,不愿意投資你;別人之前答應了你,又突然反悔;別人單純地不喜歡你,不愿意與你合作……面對這些,我們能做的就是承受。

總的來說,創業也是需要一種“天賦”,有些人確實不適合創業,如果一味地為了創業而創業,難免會撞個頭破血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平昌县| 祁门县| 丹东市| 慈溪市| 灯塔市| 柘荣县| 缙云县| 林甸县| 乌鲁木齐县| 同江市| 山阳县| 化州市| 阿荣旗| 伽师县| 双牌县| 德兴市| 奈曼旗| 武冈市| 秀山| 株洲县| 榆社县| 广汉市| 榆社县| 铁岭市| 金乡县| 银川市| 海城市| 元阳县| 武山县| 巴林左旗| 古田县| 宝应县| 瑞金市| 云阳县| 甘孜| 新竹市| 海原县| 永年县| 积石山|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