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和平坤
- 672字
- 2020-08-20 13:32:32
急于求成型父母
如今很多父母十分焦慮,養(yǎng)育孩子根本沒有緩急節(jié)奏,甚至無視一些人跟人相處時的基本原則,毫無“靜待花開”的態(tài)度,期待每一個跟孩子有關的事兒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這類父母便是急于求成型父母。
急于求成型父母不愿等待,最常見的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

不給孩子轉(zhuǎn)變情緒與態(tài)度的時間
很多時候,父母不給孩子預留轉(zhuǎn)變情緒和態(tài)度的時間,而要求孩子像成年人一樣能夠立刻轉(zhuǎn)變思路、控制情緒。更多時候,會聽到父母對哭鬧的孩子說“別哭了!別吵了!”,但是很少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如果你難受的話,那么你可以在這兒哭一會兒”。
大量的父母會要求孩子在悲傷、憤怒、嫉妒、消沉的時候立刻終止不良情緒,甚至要求孩子在三秒內(nèi)重新恢復積極的笑臉。但是,想想也知道,這怎么可能呢?

大人遇到煩心事往往也會心情低落半天,孩子本身認知和控制能力就不完善,怎么可能在一瞬間就轉(zhuǎn)變情緒?憑什么孩子就不能在負面情緒里沉浸一會兒?
父母的這些做法,對于孩子的情商有相當?shù)呢撁嬗绊懀矔尯⒆邮ヅc自身情緒好好相處的機會,降低孩子處理自身負面情緒的能力。
不讓孩子掌握他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急于求成型父母過度主動、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導致孩子很難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掌握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對不少孩子來說,起床、吃飯、學習、社交、鍛煉、休息……一直在被父母安排。這往往會導致孩子的獨立性嚴重缺失,對于生活的主動掌控能力一直沒有機會得到培養(yǎng)。
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升,父母應該給孩子出讓更多的掌控力。很多孩子接受被動管理習慣了,待上了大學甚至走上工作崗位,才開始做些對自身主動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