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會計之初印象——會計基礎理論

本章導讀

雖然會計是一門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科,但它有著完備的理論基礎,掌握好會計學科的基礎理論,對于我們準確、靈活地運用會計規則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章重點介紹會計的職能、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要素等基本會計理論。

本章將解決以下問題。

(1)會計的基本假設包括哪些?分別是什么?

(2)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包括哪些?怎樣理解?

(3)會計要素包括哪些?分別是什么?

(4)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關系是什么?如何設立會計賬戶?

(5)復式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什么?如何運用它進行記賬?

會計基礎理論涉及的內容包括:會計的概念、會計的職能、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要素等。會計基礎理論的框架圖如圖2-1所示。

圖2-1 會計基礎理論的框架圖

2.1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做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2.1.1 空間范圍——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所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镀髽I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边@其實是在明確會計主體假設。

值得注意的是,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都應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前者如股份公司,它們既是法律主體,又是會計主體;后者如獨資與合伙企業,它們通常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把它們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

2.1.2 時間范圍——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這一前提條件的基本含義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因清算、解散、倒閉而不復存在。換句話來說,持續經營是指任何會計主體除非有確切的證據證實其不會再存續下去了,否則,便認為它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镀髽I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6條明確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p>

2.1.3 任務分期——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劃分為若干等間距的時期,即“會計期間”,會計主體按照會計期間組織會計核算,提供會計報告。

在設定持續經營前提后,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是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進行的,但并不意味著企業只有在停止經營后一次性地確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企業的經營者和各利益相關者需要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企業有必要對其生產經營活動分期進行核算。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镀髽I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p>

2.1.4 必要手段——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主要采用貨幣計量單位來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在商品經濟社會,會計核算的對象是會計主體的價值運動。因此,會計核算只能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這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會計對象屬性的必然要求,是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我國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都對貨幣計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法》第12條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p>

2.2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2.2.1 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八項基本要求

向企業的利益相關方提供及時、可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會計系統最基本的職能,也是最核心的任務。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2章中,對企業會計的信息質量進行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它包括客觀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八項基本要求。

1.客觀性

客觀性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項目完整,手續齊備,資料可靠??陀^性包含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它是對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這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會計核算的目標是向有關方面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國家宏觀管理部門;二是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三是企業內部職工和經營管理部門。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是指所提供的信息能滿足這三個方面決策的需要,對其決策有用。要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必須使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與各方面對信息的要求相協調。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業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兩個方面的要求。

(1)縱向的可比性。所謂縱向,是指同一個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比較。為了便于企業管理者等財務信息的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從而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對于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橫向的可比性。所謂橫向,是指同一時期,不同的企業之間的比較。為了便于企業管理者等財務信息的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水平及其變動情況,從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還要求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即對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同企業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基礎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于形式

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違背這一原則,就可能會出現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的情況。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于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7.謹慎性

謹慎性原則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該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也不得少計負債或費用。

企業是在各種經濟風險之中從事經營活動的,堅持謹慎性原則,有利于增強企業抗御風險的能力和競爭能力,有利于債權人的利益。

8.及時性

這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幫助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因此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也會因為失去了時效性而導致對于使用者的效用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企業必須在每年的4月29日之前公布其上一年度的財務報告,就是要求會計信息具備及時性的體現。

2.2.2 會計六要素

《企業會計準則》把企業的會計要素劃定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項。會計要素的分類如圖2-2所示。

圖2-2 會計要素的分類

1.資產

(1)資產的概念與特征

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它包括企業的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資產的特征如圖2-3所示。

圖2-3 資產的特征

(2)確認資產的條件

將一項資源確認為企業的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的兩個條件。

①在一般情況下,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可以流入企業。根據資產的定義,能夠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一個本質特征,但是周圍的環境處于不停息的變化之中,同一項資源,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確實也存在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中,不能帶來應有的經濟利益。因此,資產的確認應當與經濟利益流入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根據編制財務報表時所取得的證據,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那么就應當將其作為資產予以確認。

②該項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比較準確地計量。因為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數字對經濟行為進行計量的一種管理行為,所以,可計量性是確認所有會計要素的重要前提。資產的確認同樣需要符合可計量性這一基本要求。只有當有關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時,資產才能予以確認。

因此,關于資產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上述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時滿足的情況下,才能將其確認為一項資產。

【小貼士】

故事的主角叫劉晨,從北京某大學剛剛畢業即到北京某公司做銷售。銷售人員,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因此需得體的行頭,而一身行頭是需要花錢的!于是,他來到自動取款機前,將銀行卡插了進去,卡里還有1500元,他一股腦兒全取出來了。劉晨想:我得從現在開始建本賬,看看銷售這份工作到底能掙多少錢,到底能花多少錢。目前這本賬上劉晨手頭上的1500元錢就是他的資產。

什么叫資產?簡單的理解就是所擁有的東西。資產可分為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張會計說,“例如你拿出來積累的20萬元成立了ABC計算機科技公司,這20萬元就是ABC計算機科技公司的資產。

2.負債

(1)負債的定義

負債,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的特征如圖2-4所示。

圖2-4 負債的特征

(2)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首先應當符合負債的定義。除此之外,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①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根據負債的定義,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鑒于履行義務所需流出的經濟利益帶有不確定性,尤其是與推定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通常需要依賴于大量的估計,因此,負債的確認應當與經濟利益流出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根據編制財務報表時所取得的證據判斷,與現時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那么就應當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

②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也需要符合可計量性的要求,即對于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比較準確地計量。對于與法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可以根據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金額予以確定??紤]到經濟利益的流出一般發生在未來期間,有時未來期間的時間還很長,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金額的計量通常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與推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需要較大程度地估計。為此,企業應當根據履行相關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估計,并綜合考慮有關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3.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凈資產,也叫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反映了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是企業資產扣除債權人權益后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區別

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同屬權益,都是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企業的資產總額等于負債總額加上所有者權益總額??梢?,兩者都能對企業的資產提出要求權。但是,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之間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如圖2-5所示。

圖2-5 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區別

(3)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由于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剩余權益,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例如,企業接受投資者投入的資產,在該資產符合企業資產確認條件時,也相應地符合了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4.收入

(1)收入的定義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的特征如圖2-6所示。

圖2-6 收入的特征

(2)收入的確認條件

收入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因此,收入的確認至少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①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②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③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5.費用

(1)費用的定義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顒又邪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具有的特征如圖2-7所示。

圖2-7 費用的特征

(2)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①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②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③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費用的確認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①企業為生產產品、提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②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6.利潤

(1)利潤的定義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為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等三個項目的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之后的余額。有些補貼收入也應計入利潤。

(2)利潤的構成

營業利潤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顒又兴a生的利潤,即為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減去有關期間費用后的余額;投資凈收益是投資收益與投資損失的差額;營業外收支是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小貼士】比爾的利潤

比爾在城里開了一間五金店,生意還不錯,但他卻是一個對會計一竅不通的人。他從不用賬簿,支票他都裝進一個深色的信封內;現金鈔票放在雪茄盒里;到期的賬單都插在票插上。

做會計師的小兒子對他說:“你每天不記賬,根本就不清楚你一天的支出、收入是多少,也不知道一天的利潤是多少。你這樣經營是不行的?!?/p>

比爾說:“我只知道我來城里前只有一條褲子和一雙鞋——這就是我所擁有的一切。而現在,我有一間很好的五金店,一棟房子和兩輛汽車,我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個是大學老師,一個是優秀的會計師。我的利潤就是這些!”比爾說完笑著看著小兒子。

2.3 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2.3.1 “穿了馬甲”的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而上述六項會計要素仍顯得過于粗略,難以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潤構成及其具體分配情況、了解負債及其構成情況;債權人需要了解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有關指標等。為此還必須對會計要素做進一步分類。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被稱為會計科目。

2.3.2 設置科目有原則

會計科目能反映會計要素的構成及其變化情況,是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經營管理者等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會計科目的設置過程中應遵循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原則,如圖2-8所示。

圖2-8 設置會計科目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相關性原則

會計科目的設置,應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滿足對外報告與對內管理的要求。

(3)實用性原則

企業的組織形式、所處行業、經營內容及業務種類等不同,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亦應有所區別。在合法性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符合自身需要的會計科目。

2.3.3 會計科目,也分層級高低

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的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圖2-9是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示例。

圖2-9 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示例

2.3.4 “有了房間”的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只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或名稱,還不能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為了全面、序時、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還必須設置賬戶。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

設置賬戶是會計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賬戶將原始數據轉換為初始會計信息。通過賬戶,可以對大量復雜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核算,從而提供不同性質和內容的會計信息。

與同會計科目的分類相對應,賬戶也分為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根據總分類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總分類賬戶,根據明細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明細分類賬戶。根據會計科目的內容分類,賬戶可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五類。

2.3.5 賬戶基本關系式

賬戶的基本結構從數量上看,發生經濟業務所引起的會計要素變動,無非是增加和減少兩個方面,因而賬戶也分為左方、右方兩個方向,一方登記增加,另一方登記減少。至于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取決于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和賬戶的性質。登記本期增加的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生額;登記本期減少的金額,稱為本期減少發生額;增減相抵后的差額,稱為余額,余額按照表示的時間不同,分為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其基本關系如下。

(1)對于資產類科目: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2)對于負債類科目: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2.4 記賬方法的淵源

記賬方法的演進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先后產生過單式記賬法和復式記賬法。所謂單式記賬法是指對發生的各項經濟事項,通常只在一個賬戶中進行單方面登記,而且基本上只記錄現金的收付以及與他人的往來賬項。復式記賬法是指對任何一項經濟業務,都必須用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關賬戶中相互聯系地進行登記,借以反映會計對象具體內容增減變化的一種記賬方法。由于復式記賬法科目相互對應,有利于查賬和發現錯誤等諸多優點,現在復式記賬法已成為世界通用的一種記賬方法。

2.4.1 會計恒等式——會計人心中的愛

會計恒等式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資產負債表的理論基礎。

1.關于資產的會計恒等式

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其資金無非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投資人投入;二是借債。這些資金形成了企業的資產,其中來源于債權人的資金,形成了企業的負債;來源于投資人的資金,形成了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這種關系用公式表示就是:

企業的全部資產=債權人借債+投資人投資

資金占用=資金的來源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關于利潤的會計恒等式

企業的目標就是獲得利潤,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因獲得這筆收入所花的費用還有剩余,企業才算盈利。正因如此,可以推出另一個關于利潤的會計恒等式:

利潤(或虧損)=收入-費用

3.綜合會計恒等式

稅后利潤與最終和原來投入的資產共同形成了所有者權益,用會計恒等式表示如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利潤(或虧損)=收入-費用

年末資產=年初負債+年初所有者權益+本年利潤(或減去虧損)=年初負債+年初所有者權益+本年收入-本年費用

2.4.2 復式記賬法

由于復式記賬法將一筆經濟業務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關賬戶中進行記錄,能夠獲得完整的信息資料,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有利于試算平衡和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因此其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

復式記賬法包括幾種具體的方法,有借貸記賬方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等。其中,借貸記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記賬方法。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明文規定,中國境內的所有企業都應該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借貸記賬法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

(1)以“借”和“貸”為記賬符號。在借貸記賬法下,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人們在會計核算中長期以來習慣稱賬戶的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敖琛焙汀百J”是代表記賬方向的一對記賬符號,在不同性質的賬戶中表示不同的含義。

(2)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為記賬規則。當經濟業務發生時,如何運用借貸記賬法把每一項經濟業務計入相互聯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這需要遵循一定的記賬規則: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計入有關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必須計入有關賬戶的貸方,而且借方的金額與貸方的金額必然相等。

(3)賬戶的對應關系、對應賬戶及會計分錄。按照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登記每一項經濟業務時,在有關賬戶之間就發生了應借、應貸的相互關系。這種反映經濟業務相互聯系的有關賬戶之間的依存關系,叫作賬戶的對應關系;存在對應關系的賬戶,叫作對應賬戶。通過賬戶的對應關系,可以了解經濟業務的內容及其內在聯系,同時,還可以發現對經濟業務的處理以及經濟業務本身是否合理、合法。

【小貼士】

復式記賬法:每一筆交易都要計入兩個賬戶內并使最終得到的借貸雙方結果相等。這能確保你的賬面沒有出錯。盡管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就出現了會計,但復式記賬法直到14世紀才被發明出來。基本上,一個會計需要做的就是將所有的賬配平,確保所有的交易都被計入兩個賬戶內并使它們最終借貸相平。

復式記賬法一般由許多T字賬戶組成,左邊為借方,右邊為貸方。例如,一筆支出5000元的房租,則在房租賬戶的借方計入5000元,同時在銀行賬戶的貸方計入5000元。

2.4.3 會計分錄從交易中來

所謂會計分錄,就是按反映一項經濟業務的會計科目,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借助記賬符號,分別記錄其增加或減少數量變化的一種方法。會計分錄應該包含三個要素:賬戶名稱、借貸方向以及記賬金額。

會計分錄可分為簡單會計分錄和復合會計分錄:簡單會計分錄是由一個借方賬戶與一個貸方賬戶所組成的會計分錄;復合會計分錄是由一個借方賬戶與幾個貸方賬戶或一個貸方賬戶與幾個借方賬戶所組成的會計分錄。

編制會計分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每筆分錄要用簡明、規范的語言寫明摘要,簡要說明經濟業務的內容,分錄對于復核分錄的錯對,明確經濟責任有著重要的責任;

(2)在編制會計分錄的時候,“借”“貸”應該分行,將應借賬戶排在上面,應貸賬戶排在下面,并縮進一格或兩格;

(3)賬戶的名稱要寫齊全,金額數字要寫整齊準確,上下筆分錄的借方金額和貸方金額要分別對齊。

【小貼士】記賬規則之歌

借增貸減是資產,權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資產總相同,細細記牢莫弄亂。損益賬戶要分辨,費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貸方看,減少借方來結轉。

2.4.4 借貸的平衡關系

在借貸記賬法下,由于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用借貸相等的金額來記錄,全部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和全部賬戶的貸方發生額必然相等,從而全部賬戶的借方余額與貸方余額也必然相等。由此形成賬戶之間的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關系可以表述為:

(1)發生額平衡

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余額試算平衡

全部賬戶借方余額合計=全部賬戶貸方余額合計

由于余額有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之分,余額試算平衡也可以分寫為:

全部賬戶期初借方余額合計=全部賬戶期初貸方余額合計

全部賬戶期末借方余額合計=全部賬戶期末貸方余額合計

通過試算平衡來檢查賬簿記錄是否平衡并不是絕對的,如果借貸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賬戶的記錄或者計算有錯誤。但是如果借貸平衡,卻不能肯定記賬沒有錯誤,因為有些錯誤并不影響借貸雙方平衡。如果在有關賬戶中重記或者漏記某些經濟業務,或者將借貸方向弄反,就不能通過試算平衡發現錯誤了。

2.5 我國《會計法》的那些事兒

會計工作應遵循一定的規范,自1992年以來,我國的會計核算法規也經歷了一系列深層次、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2006年以來,我國在多年摸索、試點的情況下,推出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使我國的會計核算標準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會計法》為核心,以會計準則為主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會計核算法規體系,如圖2-10所示。

圖2-10 我國會計核算法規體系

2.5.1 漫談《會計法》

《會計法》于1985年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為適應我國深化會計改革的需要,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人大常委會對其進行了兩次修訂。

《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在我國的會計規范體系中處于最高層次,是其他會計規范制定的基本依據?!稌嫹ā穼ξ覈鴷嫻ぷ鞯闹饕矫孀龀鲆幎?,涉及我國會計工作的各個領域。它用法律形式確定了會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對我國會計管理的體制,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對象及內容,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以及有關的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2.5.2 會計準則沒那么簡單

會計準則亦稱會計標準,是制定會計核算制度和組織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會計準則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其后,一些西方國家也相繼制定了本國的會計準則。20世紀7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的職業會計團體發起成立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并發布了國際會計準則。

2006年是我國會計法規和國際慣例接軌最為關鍵的一年。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7項具體準則,同年11月7日《企業會計應用指南——應用指南》頒布,這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全面建立。

企業會計準則具體包括三個層次,如圖2-11所示。

圖2-11 企業會計準則的層次

一是基本準則,其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原則等,基本準則的作用是指導具體準則的制定和為尚未有具體準則規范的會計實務問題提供處理原則。

二是具體準則,涉及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37項準則,主要規范企業發生的具體交易或者事項的會計處理,為企業處理會計實務問題提供具體而統一的標準。

三是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主要包括具體準則解釋和會計科目、主要賬務處理等,為企業執行會計準則提供操作性規范。

自2007年1月1日起,《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中全面實施,并在之后進行了多次修訂。本書依據《企業會計準則》(2018年)編寫,為《企業會計準則》在不同行業的企業中順利推廣盡一份應有之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杭锦旗| 仁寿县| 图木舒克市| 西城区| 达州市| 沛县| 淳安县| 五指山市| 正蓝旗| 台前县| 谢通门县| 杭锦后旗| 仙桃市| 湾仔区| 娱乐| 玉屏| 溧水县| 白山市| 南汇区| 望奎县| 永城市| 麦盖提县| 盘山县| 乐亭县| 新乐市| 丹凤县| 潼南县| 淮滨县| 平顺县| 高阳县| 金华市| 赤峰市| 禄丰县| 进贤县| 灌南县| 洮南市| 南岸区| 长丰县| 五莲县|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