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統(tǒng)編教材精解(三年級上冊)
- 竇昕主編
- 4452字
- 2020-04-10 10:42:37
第一單元 老師,我想出去玩

老師,我想出去玩
本單元的課文都與校園有關。說起去學校上學,大家有什么感受?有一條順口溜是這么說的:
上學苦,上學累,上學就想打瞌睡。
上學忙,上學難,上學就想出去玩。
大家之所以覺得上學不好,可能與沉悶無聊的校園生活有關。如果把校園換成另一番景象,上學可能會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神奇學校在哪里?
倫敦就有一個“圣誕學校”,學校主要培養(yǎng)那些想當圣誕老人的學生。這里的學生不僅有老年人,還有很多年輕人。學生平時上課都裝扮成圣誕老人的樣子,他們的課程也是各式各樣的,比如積木課、講故事課、駕駛雪橇(qiāo)課、喂養(yǎng)馴鹿課等。從這個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可以說簡直是十項全能啊!每年圣誕節(jié)來臨之際,就是他們的畢業(yè)季,他們會在圣誕節(jié)那天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給無數小朋友帶去圣誕節(jié)的歡樂。
除了圣誕老人學校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神奇的學校。孟加拉國有“船上學校”。這個國家每年都會遭遇洪水災害,孩子們因為洪水不能去學校上學,船就成了他們的學校。印度還有一種專門為窮人的孩子開設的“站臺學校”,來這里學習的孩子一般都生活困苦,靠乞討或賣藝為生,沒有固定的時間去正規(guī)的學校學習。他們聚集在火車站站臺讀書寫字、學習歌舞和戲劇,來去自由。

校園生活真美好
學校各式各樣,校園生活更是繽紛多彩。
《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因為太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開除了。無奈之下,媽媽就將小豆豆送到了一個叫作“巴學園”的地方。到巴學園的第一天,小豆豆就發(fā)現巴學園和以往的學校不一樣:校園沒有門,兩棵樹就是校門,教室是廢棄的電機車。老師每天會在黑板上寫下問題,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答案。在這個奇特的巴學園里,就連午餐也非常特別,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是來自陸地上的食物,“海的味道”是來自大海中的食物。這一切都讓小豆豆感到驚奇。
小豆豆在校長室見到了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她吧啦吧啦說了四個小時的話,要是媽媽,早就受不了她了。但是小林校長卻沒有絲毫厭煩,全程耐心地聽小豆豆說話,時不時地還點頭微笑著問她:“還有呢?”小豆豆樂壞了,這是她第一次遇到這么愿意聽自己說話的老師。小豆豆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巴學園和小林校長。
在巴學園,每一個孩子都會被尊重、受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比如,在學校舉辦運動會的時候,有一些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他們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參加比賽,小林校長就專門為他們設計了適合他們的運動項目,讓他們也能參與其中。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并為自己贏得了掌聲。
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教導下,小豆豆不再是“怪豆豆”,長大后的她成了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她就是《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
校園生活熱鬧精彩,充滿樂趣。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上學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但是對于中國偏遠山區(qū)的孩子來說,校園就像是商店櫥窗后面的糖果和玩具,可望而不可即。
校園為夢想插上翅膀
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田壩鎮(zhèn)茨(cí)朗村有一群勤奮的孩子。他們天不亮就要起床,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遇到下雨天,山路泥濘不堪,到達學校的時候,衣服鞋子已經臟得不成樣子。他們會帶著廢舊的牙刷,把鞋刷干凈之后再進入教室上課。有時,遇到河水暴漲,他們需要蹚(tāng)過淹到脖子的河水,一不小心就會被河水沖走。在希望小學建成之前,孩子們借用村民家的房子充當教室,沒有課桌,他們就用兩塊磚頭、一塊木板搭成課桌,從家里自帶板凳。27平方米的教室里塞了90多個孩子,不同年級的學生只能擠在同一個教室里上課。因為校舍擁擠,沒辦法容納那么多學生,很多孩子只能翻山越嶺到外村讀書。他們從家里帶來的午飯,冬天是冷的,夏天經常是餿的,一碗白米飯就著咸菜都能讓他們吃得津津有味。這里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他們卻很快樂,因為上學能讓他們學到知識。知識就像是隱形的翅膀,帶他們飛出大山。他們做夢都想出去看看大山外面的樣子。
大青樹下有一所小學,這里的學生來自各個民族,這里的風景有它獨特的美。誰說只有人類才有學校?花兒也有學校,不過是在地下,大雨過后,它們便放假了,跑到地面上嬉戲玩耍。在學校里,我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幫助。偉人是怎么煉成的?讓上學時的孫中山先生告訴你答案。
多才多藝的泰戈爾
本單元課文《花的學校》的作者是印度著名文學家泰戈爾。1913年,泰戈爾憑借詩集《吉檀(tán)迦(jiā)利》,成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一生創(chuàng)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近百篇短篇小說、20多種戲劇和大量的散文作品,是一位“高產”的作家。泰戈爾多才多藝,他在音樂和繪畫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另外,他還是印度國際大學的創(chuàng)立者。
大文豪是如何養(yǎng)成的?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個多子女貴族家庭。他的父母有15個孩子,泰戈爾是第14個,最小的弟弟不幸夭折后,他就成了這個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
泰戈爾的父親熱愛印度傳統(tǒng)文化,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經常在家里舉行詩歌朗誦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泰戈爾從小耳濡目染。八歲的時候,他就能夠寫一些簡短的小詩,十三歲以后,泰戈爾發(fā)表了《詩人的故事》《野花》等長詩。從二十五歲開始,他陸續(xù)發(fā)表了《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等50多部詩集,因此他也被稱為印度的“詩圣”。泰戈爾最有名的詩集是《吉檀迦利》。“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獻給神的歌”。印度是一個信奉宗教和崇尚神靈的國度,在印度,信徒最多的是印度教,除此之外,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qí)那教、拜火教、猶太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因此,印度也被稱為“宗教博物館”。泰戈爾的《吉檀迦利》通過對神靈的贊頌,拉近了神靈與人民之間的距離,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1913年,他憑借這本詩集一舉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一獎項的亞洲人,將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神秘的東方。
泰戈爾與《摩訶(hē)摩耶》
除詩歌外,泰戈爾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其中,短篇小說《摩訶摩耶》是他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一個哀婉悲壯的愛情故事:出身高貴的婆羅門[1]姑娘摩訶摩耶愛上了家世低微的青年羅耆波,但是她的哥哥讓年輕美麗的摩訶摩耶嫁給一個垂死的老婆羅門。結婚后,這個婆羅門老頭很快就去世了。按照當地的習俗,丈夫去世,妻子需要陪葬。于是摩訶摩耶被架上了火堆,就在她快要被燒死的時候,一場暴雨傾盆而至,將大火澆滅。她雖然死里逃生,但是美麗的容貌卻被燒毀了。為了不讓人們看到她的臉,她不得不戴上面紗。躲過一劫的摩訶摩耶找到愛人羅耆波,并且和他約定:如果你答應永遠不看我的臉,我就跟你遠走高飛。羅耆波當即接受了這個約定,但之后卻因為好奇和猜忌,在摩訶摩耶睡著的時候,摘下了她的面紗,看到了她被大火燒毀的臉。羅耆波大叫一聲,驚醒了睡夢中的摩訶摩耶。在失望和憤怒之下,摩訶摩耶不顧羅耆波的懺悔,毅然走出房門,再也沒有回來。泰戈爾通過這部小說,對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偏見和寡(ɡuǎ)婦陪葬的陋習進行了強烈的批判,表達了對深受種姓制度殘害的印度人民的深切同情。正因為這樣,《摩訶摩耶》這部作品才受到印度人民的喜愛。
被耽誤的天才音樂家和靈魂畫手
除了文學,泰戈爾在音樂和繪畫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創(chuàng)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畫,印度的國歌《人民的意志》、孟加拉國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也都是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泰戈爾的畫作大致分為三類:一是自然景觀,二是人物畫(大部分都是女性形象),三是帶有象征意義的抽象畫。不過他的畫作,一般人還真欣賞不來。泰戈爾喜歡把深暗的顏色搭配在一起,繪畫線條也十分隨意,畫出來的畫十分抽象,普通人甚至會覺得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比他畫得好看。但在藝術家眼里,他的畫充滿奧秘,有著獨特的美。

為民族自由而戰(zhàn)的斗士
泰戈爾還是一位爭取民族獨立的斗士。當時的印度被英國統(tǒng)治,英國人用非常低的價格把印度的物產運到英國,還把印度人當作奴隸,強制印度人放棄本民族的語言去學習英語,使得印度的孩子只知道英國的語言和文化,而對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就連自己的母語都說不好。泰戈爾深受其害,無比心痛,他說:“我們國家的教育機構就像叫花子的籃子,印度人用它來乞討知識,它損害了民族的尊嚴,縱容我們用借來的翅膀做無知的炫耀。”為了反抗英國的統(tǒng)治,泰戈爾在孟加拉的阿什拉姆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校,它也是著名的印度國際大學的前身。這所大學成為印度人民復興本民族文化的陣地。
泰戈爾是印度文學史上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星,他的作品就像黑暗中的螢火,指引人們勇敢前行,尋求自由和光明。泰戈爾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他將自己的光和熱都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解字

“雀”字的上部是“小”字,下部是“隹”(zhuī)字。“隹”表示鳥類,所以“雀”就指一種體形較小的鳥。楷書中的“雀”字,上部看起來像“多少”的“少”字,其實那個長長的撇畫是“隹”字的一筆,大家要注意哦。
有個成語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說的是,麻雀雖然體形很小,但是該有的器官它都有。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事物雖小,但應有的組成部分都很齊全。
成語解讀

釋 義 連烏鴉和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
課文示例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不懂就要問》
課外示例 公曰:“鴉去無聲,又何言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見三人鴉雀無聲,各自哭各自的,也由不得傷心起來,也拿手帕子擦淚。
——[清]曹雪芹 高鶚《紅樓夢》
常識積累
多民族國家
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中提到:“……走來了很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dǎi)族的,有景頗(pō)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和德昂族都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口最多的是漢族,其余五十五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中,人口比較多的有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等。
文中提到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等地,他們依水而居。傣族人民愛潔凈,常沐浴,所以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最具盛名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1961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還在美麗的西雙版納與傣族人民一同歡慶了這個節(jié)日。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多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間的小平地。景頗族人民熱情好客,喜歡喝自制的燒酒。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七個少數民族之一,阿昌族制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于世。
德昂族又稱為“崩龍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與緬甸(miǎndiàn)的交界地帶,德昂族人民喜歡喝濃茶。

掃碼聽更多有趣內容喲!

注:多才多藝的泰戈爾不到上學的年齡就吵著要去上學,沒想到,十四歲時他就又吵著退學了。大家不要誤會啊,泰戈爾可不是因為討厭學習才退學的,而是因為當時印度的學校教學方式呆板、沉悶,再加上苛刻的體罰,讓泰戈爾無法忍受。在家人的輔導下,泰戈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泰戈爾能有那么偉大的成就,和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1]印度種姓制度的最高等級,其余三個為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