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聞錄
北宋李畋撰。畋,字渭卿,號谷子。少師任奉古,以著述為志,不樂仕進,為張詠所器。隱居永康軍白沙山,從之學者甚眾。登淳化三年(992)進士第。后歷官校書郎、恒寧主簿、國子監說書,改大理丞,知泉州惠安縣。因奏進《孔子弟子傳贊》六十卷,升知榮州。卒年九十。著有《道德經疏》二十卷、《乖崖語錄》二卷、《谷子》三十卷、歌詩雜文七十卷,今均不傳。衢本《郡齋讀書志》著錄此書時有脫文,以致冒頂到《歸田錄》下,其解題云:“熙寧中致仕歸,與門人賓客燕談,袞袞忘倦,門人請編錄,遂以該聞為目。”與《歸田錄》之解說幾乎全同。原書十卷,今已不存。《類說》《分門古今類事》《老學庵筆記》《說郛》等書中保存佚文近四十則。
本書錄唐代至北宋前期的軼事異聞。其中錄有一些唐代詩人的遺聞,較為珍貴。如記皮日休事跡云:“皮日休陷黃巢,為翰林學士,巢敗被誅。”是關于皮日休之死較早的記載,自宋代以來多次為研究者所引用。再如記李白的故事云:
唐崔顥《題黃鶴樓》詩云(詩略)。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與之較勝負,乃作《登鳳凰臺》詩。
這則著名的傳說,最早即見于本書。此外,書中還記錄了一些針砭時弊的詩作及其本事,如蔣貽恭作《題金剛》詩諷刺官僚仗勢作惡,可朋作《耘田鼓》詩以憫農,均非淺率之作。有些故事,諷刺貪官十分犀利。如記神泉令張某到任后,貼出布告說:“某月某日,是知縣生日,告示門內與給事諸色人,不得輒有獻送。”以不許送禮為名,公然向僚屬索禮,手段可謂高明。等到曹吏們紛紛獻上壽禮后,他“一無所拒”,統統收下,隨后又貼出一張告示:“后月某日是縣君(指其老婆)生日,更莫將來。”實在貪得不知足。此外,本書中也有一些夢兆神異一類的故事,如于觀文得夢兆而于榜尾及第,章翁工于易筮,所言皆中,丁文福言災福均有靈驗,丁謂夢懶瓚示以覺悟之理。其中有不少為作者本人的經歷和見聞,如《琴僧江湖》《李畋見塔》《李畋兩火》《地理吉兇》等則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