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日本庭園發展史

日本飛鳥至奈良時代的庭園建造并不發達,據日本的《古事記》記載,日本在公元3世紀至4世紀時即有苑園,至6世紀中葉,隨著中國佛教文化和庭園文化的傳入,才正式開始了庭園的建造。

1.寢殿造庭園

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由于平安京三面環山,山城水源、巖石、植物等自然資源條件優越,使得庭園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平安時代中期,寢殿造庭園的技術已經成熟,形式也基本穩定下來。此時的庭園多數都是仿照中國唐朝模式建造的,這些庭園大多利用大面積的“苑”和“池”,池中可以蕩舟。寢殿一般在庭園的中央,坐南朝北,寢殿前鋪滿白砂,作為舉行儀式和例行活動的開闊場所,

京都神泉苑法成就池。攝影:663highland

這一區域被稱為“南庭”或“齋庭”。寢殿左右或者后方的附屬建筑被稱為“對屋”,南面是人工挖掘的湖或者土堆成的小山丘,湖中多設有中島,通過小橋連接。此外,從對屋可以通過回廊達到南側的湖岸,在那邊有被稱為“泉殿”或“釣殿”的庭園建筑,其建筑形式多為一半伸出水面,作為夏季納涼或者釣魚、欣賞庭園景色的場所,人們在湖中泛舟,吟詩奏樂,舉行宴會活動。當時最為著名的庭園是平安初期建造的神泉苑,神泉苑泉池面積頗大,池中建有小島,池塘的南面建有正殿乾臨閣,兩側也建有閣,以渡廊連接向南延伸到釣殿。

京都神泉苑法成橋。攝影:663highland

2.凈土式庭園

平安時代后期,日本受“末法思想”的影響,人們開始信奉凈土教,追求極樂往生。貴族們為了實現到達凈土的往生心愿,開始將自己的府邸布施給寺院,把自己的寢殿造庭園建成凈土曼陀羅世界的形式,把寺廟的庭園與佛堂融為一體。這種以“死后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觀念為基礎的庭園,被稱為“凈土式庭園”。實際上凈土式庭園是寢殿造庭園的一種變異,庭園西側建造有佛堂(阿彌陀堂),佛堂正面朝東,其前方建造被稱為“堂前池”的水塘,寓意大海。

京都東福寺三門的阿彌陀池

平等院庭園是平安時代凈土式庭園的典型代表,佛堂(鳳凰堂)在被稱為阿字池的池泉的大中島上有翼廊和尾廊,就像是鳳凰展翅一樣,配上寬闊的池泉,可以看到華麗的建筑物倒映在池面。池泉中有從對岸面向鳳凰堂突出的大型出島,可以從這個地方面向對岸參拜鳳凰堂的阿彌陀佛。

毛越寺庭園作為包含堂塔和庭園的整體,將凈土曼陀羅(凈土的時間)立體化展現于地方。初始造園時,庭園從中島到南岸和北岸的一條直線上,架設了將人們引往凈土的橋梁。這座橋的南邊是南大門,北邊是圓隆寺金堂。金堂東西環繞著回廊,其兩端有鐘樓和鼓樓。東回廊遺址的東側有曲水流淌,形成小瀑布注入積蓄功德的七寶池。七寶池的東岸連綿一大片沙洲,沙洲的東南端連著由石組構成的出島,出島頂端與傾斜立石構成的巖島形成一組相望呼應的石景。

曲水是為了將山水從水源處引水入池而修建的蜿蜒水路,并作為“曲水宴”(古代由朝廷舉辦的年中行事之一)的場所。現今,以毛越寺的凈土庭園為舞臺舉行的曲水之宴,再現了平安時代的典雅宴席。賓客們身著平安貴族的裝束,坐在山泉水引流渠旁,按照公布的歌題來吟誦和歌。載有酒杯的鴛鴦羽觴漂在水渠中,詩人們在酒杯到達自己面前之前寫好詩箋就可以飲用杯中的酒。還可以在雅樂聲中乘著龍頭鳳首船巡游,再現皇朝畫卷般的光景。毛越寺的僧侶合著古典歌謠“催馬樂”表演莊嚴的延年舞“若女”。處身于曲水之宴中,可感受到時光倒回般的樂趣。

凈土式庭園平等院。攝影:663highland

凈土式庭園毛越寺。攝影:Nerotaso

曲水之宴。攝影:Wikiwikiyarou

3.枯山水庭園

13世紀源自中國佛教的“禪宗”流派逐漸在日本流行起來,為反映禪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精神,日本庭院設計開始轉向“枯山水”庭園??萆剿@是日式庭園的代表,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微縮式庭園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

枯山水并沒有水景,之前庭園中必不可少的水池、瀑布、溪流等元素改由砂石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而“山”則通常由石組表現。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干枯的景觀”或“干枯的山與水”,平安時代的“枯山水”,主要以自然風景為主的“池泉庭”為代表,到了室町時代禪宗廣為傳播,導入了“空寂”和“幽玄”的藝術精神,才開始形成在順從自然的前提下,以人工風景石組為主的庭院模式,并愈發流行起來,成為日本極具象征性的庭園文化。

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和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庭園為代表,可以分為兩大類。以前者為代表,是極具象征意義的石庭;以后者為代表,是自然風景式的庭園。

京都龍安寺石庭。攝影:Cquest

15世紀建于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最有名的庭園精品,也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五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此外別無一物,因此龍安寺石庭也稱“空庭”,意思是以“空相”即“無相”作為主體,以使觀賞者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布道者的深刻含義。

枯山水庭園還有另一類自然風景的石庭代表,代表作品是大德寺大仙院的石庭。它是受當時傳入日本的中國唐詩式新庭園建筑模式的影響,蓋不入水,只在庭園東北角置石象征遠山,立石以象征瀑布,敷細小的白砂以象征急流,下流白砂逐漸擴寬,置三塊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石,象征橋、堰、船,特別是以石為象征的船的形狀,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大德寺大仙院庭園

4.茶庭(露地)

室町時代末期,文人中流行被稱為“市中之隱”的茶庵,同時還出現了用于品茗閑寂茶的庭園。茶道深受禪文化的影響,被稱為“天下第一茶師”的千利休,創造了草庵式茶室,這種茶室的面積只有兩疊(兩張榻榻米)或四疊半大小,墻壁表面用粗粉刷過,天井用粗竹搭建,窗戶為連子窗和下地窗,使用地道的農家材料,追求清幽、閑雅的意境。茶庭是客人進入茶室之前所必須經過的空間,是客人在進入茶席前為了洗滌心靈而準備的空間,意為坦露心懷,因此又稱為“露地”。據《南方錄》記述,露地一詞源自于佛經,說修行的菩薩通過了三界的昧火才來到了露地,因此露地并非娛樂觀賞的場所,而是作為修行的區域。

松花堂茶室“竹隱”露地。攝影:Maechan0360

茶室分為書院茶室和草庵茶室,因此露地也分為書院露地和草庵露地。書院露地作為書院的局部景觀,多數設立于書院的庭院中,用腳踏石與茶室連接。而草庵露地為了適應體量小的草庵建筑,從而面積變得很小,因此為了讓客人更好地清凈心中雜緒,慢慢前行,露地腳踏石以環形圓路設計,其次露地中利用籬笆或者折枝轉換空間,客人的視野會被樹叢或者竹籬阻斷,讓人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到露地全貌,其作用與廟宇的參道相同。更為特別的一點是,草庵露地會避免種植有香氣、有花的樹木,而選擇栽培無香氣、無花朵的常綠植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客人集中心神,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5.池泉回游式庭園

池泉回游式庭園始于桃山時代,到了江戶時代成為最流行的庭園樣式,多做為當時大名的交際場所。池泉回游式庭園是以邊走邊看作為主要的庭園欣賞方式,庭園以水池為中心,利用空間的開閉轉換景色。通過不同的布局不僅能營造湖水幽然之感,還能呈現深山幽谷之景。庭園中央建造有大型水池,池子的周圍除有用作雅趣之所的數寄屋外,還建有亭、軒、茶亭等其他建筑,并以園路連接,沿路可以欣賞到假山、小島、湖汊、沙洲等景觀?;赜问酵@將舟游式庭園、書院造庭園、茶庭、枯山水等諸多元素都包含在一起,形式非常多樣化。

京都桂離宮是典型的回游式庭園,庭園中配有書院和茶室,散落于池畔的樓、軒、亭各具野趣。這些建筑通過苑路和橋連接在一起,也有部分是以小舟往來。以這些建筑為核心,假山、池泉、水流、石組、沙洲、燈籠、植栽等全部凝聚于其中。

桂離宮庭園

東京的小石川后樂園建于江戶時代初期,中國學者朱舜水參與修建了此園中的一部分。園中以中國以及日本的名勝為主題的景色,如模仿杭州西湖的西堤、江西的廬山,以及日本的木曾山、京都的清水寺、嵐山大堰川等,這些濃縮了的美景被安排在園中各處。庭園中還有象征著海、山、川、田園的各種景色,根據人們視點的移動,這些園景會呈現不同的變化。

小石川后樂園庭園。攝影:YoshioKohara

小石川后樂園通天橋。模仿京都嵐山的一座橋而建造,橋下的石景代表的是京都清水寺的音羽之瀑

6.近代庭園

進入明治時代后,武士階層被取代,日本國門大開,西方文明被快速引入。日本的庭園設計也如其他領域一樣,受到了歐美西洋建筑與設計理念的影響。明治維新時期陸續登場的政治家、財閥和軍人等也開始積極建造庭園,這些新派人士所建造的庭園并不如中世時期那樣嚴謹,也不如大名時代那樣奢華,而是悠然清凈的庭園。1867年,萬國博覽會后,新建造庭園更多地運用了西方造園的設計手法,如在西洋建筑前建有覆蓋著草地的緩坡、曲線的庭園和噴泉、花壇等。同時,日本庭園也作為一種獨特的東方風格傳播到西方世界。

二條城清流園西洋風格庭園。攝影:Soramimi

二條城清流園枯山水庭園“加茂七石”

建于江戶時期的二條城清流園庭園充分體現了西洋風格對日本庭園的影響,它的風格一分為二,分別是池泉回游式的日本風格與西洋風格。整個庭園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枯山水“加茂七石”;第二部分是池泉回游式的日式庭園,建有“香云亭”以及“和樂庵”兩個茶室;第三部分則是由成片的樹木和草坪的組成的西洋風格庭園。

二條城清流園泉池回游式庭園。攝影:KimonBerli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湖县| 楚雄市| 台安县| 荥阳市| 浪卡子县| 和平县| 那曲县| 鸡东县| 清苑县| 汽车| 金堂县| 嵊泗县| 闵行区| 施秉县| 中西区| 于都县| 阿克苏市| 花莲市| 丰镇市| 高邮市| 德阳市| 昭觉县| 安徽省| 广宁县| 高州市| 达日县| 墨玉县| 新安县| 太和县| 五峰| 肇东市| 鄂伦春自治旗| 顺平县| 科尔| 云和县| 建德市| 莆田市| 聂荣县| 德保县| 即墨市|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