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
- (美)海倫·費舍爾
- 2189字
- 2020-04-07 16:55:38
信息傳遞愛意
人類求愛與生物求偶還有別的相似之處。一般來講,人類兩情相悅的過程比較緩慢,而這份謹慎在蜘蛛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舉例而言,雄性狼蛛只有在進入雌性狼蛛巢穴,并爬過一段又長又暗的通道后,才能覓得求偶和交配的機會。雄狼蛛慢吞吞的,如果它操之過急,就會被雌性吃掉。
男女在求愛初期太過主動的話,也會碰一鼻子灰。要是靠得太近、過早上手,或者說個不停,失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同狼蛛、狒狒等許多生物一樣,人類的勾搭行為需要依靠信息傳遞。在這一儀式的每個重要節點,雙方都必須做出正確的回應,否則就會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佩珀逐漸在這一信號交換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分工。美國女性一般是求愛的發起者——剛開始是微妙的非語言暗示,譬如輕微變換姿勢、莞爾一笑,或是深情凝視。據佩珀觀察,三分之二的勾搭行為都是由女人發起的。此外,他日后訪談的女性都很清楚,自己在有意識地吸引潛在追求者與她搭訕,小心翼翼地觸碰他的一些部位,裝出一副風情萬種的模樣,同時還借助提問、贊美和插科打諢,令他湊得更近。
我的“單身美國人”專題研究始于二〇一〇年,之后每年進行一次。我同Match.com合作,從美國人當中(非該網站會員)遴選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這項研究清楚地顯示,今時今日,不同年齡、種族、性取向和地區的女性依舊是勾搭的發起者。而且她們變得更加大膽了。二〇一二年,二千七百多名受訪男性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表示曾有至少一名女性約他們外出約會(百分之九十二的男性對此欣然接受)。有更多的女性恐怕至今仍在沿用她們永不過時的調情套路——仰首、撫弄頭發、眼神忸怩、含情脈脈地凝視、弓背、挺胸、穿著暴露服飾、腳蹬高跟鞋、說話時聲音裝得婉轉悅耳。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可供女人使用的挑逗手段更加豐富了。在我們二〇一三年的“單身美國人”調查中,百分之四十的女性表示,她們曾發送過具有性暗示的短信或電子郵件,另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發過涉性圖片。與此同時,有百分之六十二的受訪男性表示曾從女性那里收到過含有明確性元素的消息,而百分之六十一的男性則收到過女性發來的色情圖片。女性在臉書等社交網站的個人頁面上放滿了露骨的圖片、性暗示的話以及裝可愛的表情包——往往是為了開啟一段情緣。
話說回來,女性主動這點并不是美國獨有的現象。一九五〇年代,克萊倫·福特和弗蘭克·比徹這兩位著名的跨文化性行為研究者就曾確認,盡管多數國家的人都認為男性在性關系中是主動的一方,但實際上各國女性在情事和房事上的積極性不遑多讓。
實際上,令人稱奇的是,西方人依舊抱著舊觀念,認為男性是發起攻勢的一方,而女性只是忸怩被動的受體。這種錯誤的觀念多半源自我們農耕社會的歷史。那時,女性在舉辦婚禮時是煩瑣的財產交換中的一枚棋子,她們的價值大小取決于其“是否貞潔”。因此,女孩子會受到嚴格的督導,被責令守身如玉。時至今日,西方女性已重獲性自由,從被賣身為娼和在床上逆來順受的世界中獲得解脫的她們常常對性充滿了欲求。
不過,最終要想關系更進一步,男人就必須對女人送來的秋波有所回應。正如一位女性對佩珀說的那樣:“某一時刻,男人應能聽得懂暗示,并有所行動?!?/p>
◆◆◆◆
男人似乎能感知這種兩性關系的換位,佩珀稱之為“主動性讓渡”。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一對情侶離開酒吧、夜總會或派對之后。這時輪到男人開展其“攻勢”了——比如用手摟著女人,吻她,把她哄得欲火焚身。
有趣的是,男人似乎對其功能心知肚明。佩珀曾請三十一位男性受訪者講述他們的羅曼史經過,除了三個人之外,其余的都跳過了“前戲”——也就是女性“導演”的部分。只有一位男性還記得諸如是誰先開口、誰撫摸的誰、什么時候撫摸的,以及誰先對對方有意思等細節。然而,這三十一個人全都能滔滔不絕地描述自己的“戲份”,他們是怎樣開始親吻和愛撫女伴,又是怎樣把她們騙上床的。
那么,誰是獵人,誰又是獵物?很明顯,雙方都很關鍵。要是哪方錯失了一條重要暗示,勾搭就會戛然而止。當所有發出的信號都有去有回,雙方都能給出正確的應答,這出情愛戲就會演下去。正如發情中的動物,人類伴侶必須“及時”表現,勾搭方能成功。
◆◆◆◆
說來有點怪,美國單身酒吧很像是某些鳥類的“單身俱樂部”——亦稱“lek”,這個詞的詞源是瑞典鳥類學術語,意思是雄鳥和雌鳥相遇、接觸和交配的地方。選在這種地方交配的鳥類并不多,其中就有北美艾草松雞。每年三月上旬,東加利福尼亞、蒙大拿和懷俄明等地能見到雄性艾草松雞的身影。在歷年筑造“愛巢”的露天草坪上,每只雄鳥都會找一塊地方,建立屬于自己的狹小舞臺。之后的六周時間里,每天黎明之后,它就會不停地展示自己,過程持續幾小時——昂首闊步、梳理羽毛、“咕咕”作聲、鼓起身體,好向走過身旁的雌鳥說明:我可不是只普通的鳥。
雌性艾草松雞飛抵遷徙地的時間要晚于雄鳥。雌鳥到達后會先沿著雄鳥領地間的邊界來回走動,借機考察其主人,這一過程或耗時兩到三天。在相中合它心意的異性后,雌鳥會在后者的地盤上安頓下來。很快,“本地人”和“外來戶”就跳起了情愛之舞,它們努力適應彼此的節奏,并在正式交配前四處高調“秀恩愛”。
人們在雞尾酒會、教堂社交、辦公室午餐會以及酒吧和夜總會里的那些個小動作和鳥類在繁殖地上那番騰躍有什么本質區別嗎?作為人類學家,我覺得難以忽視的是,人類和艾草松雞都會搭建自己的舞臺,都會表現吸引異性的風范,都會在交配前做到心有靈犀。很明顯,自然界有著一套基本的求偶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