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朝,我應該很快可以出發了。”
“什么?”
“我這些日子天天跟母親提起,母親本不同意,今日終于松了口,要是我的父親母親同意,她就同意我去?!?
“你真的要去了?”
“嗯,下午夫人會隨我回一趟太傅府,見我的父母,征得他們的同意。”
沈母也許是知道自己勸不住她,想讓徐父和徐母勸一勸她吧。
“你也好久沒有回家了,下午也能回去看一看。”
“里朝,我真的可以走了,他們會同意的。”少夫人靜靜地看著遠處的天空,眼神有些落寞地說道。
少夫人出發的日子定在三日后,沒有想到時間這么倉促,她是算著時間,現在趕路,到了關縣,正好能趕上中秋,月圓團結之時。
沈母和里朝給她準備了不少東西,車廂鋪得厚厚的,車底也是請了工匠再加工,減少顛簸。
帶給沈將軍的東西,沈母準備了一整車廂,里朝摸著自己兩手空空,有些不好意思。
給沈將軍帶什么呢?吃的用的沈母都準備的妥妥的,要繡個香囊手帕什么的,一個大將軍,天天呆在軍營里,身上帶這些也不像話。做個衣服吧,這沈將軍忽胖忽瘦的,她也不知道他到底該穿多大的衣服。做雙鞋吧,也一樣,鞋比衣服更挑尺寸,而且沈將軍是個盡責嚴苛的將軍,應該有自己的軍靴。
所以,他完全就什么都不需要??!
“可惜時間太短了,要不然我就趕到安國寺去求一個平安符,小小我現在去跟母親說,來得及嗎?”
“行了小姐,這安國寺一來一回好遠呢!”
“那我給他抄卷經書吧,我那兒應該有抄好了的,你拿過來給我翻一翻,挑一卷最合適的吧!”
“我不給你翻,到了關縣,沈將軍翻家里給帶的東西,你什么都沒有,就送了一卷經,你這人多奇怪!”
“說得也是哦!”里朝一頭埋在枕頭里,好難??!
最后,里朝還是拿了塊布料,大刀闊斧地做了件里衣,她騎過馬,最知道騎馬的時候,大腿內側受到摩擦最難受,除了在大腿內側加了軟棉,要吸汗透氣,膝蓋住做厚要擋風抗寒。尺寸嘛,阿公生得高大,里朝比阿公的尺碼還大了一個尺寸做的。
花了一天做了兩條褲子,鑒于送禮只送兩條里褲有點尷尬,里朝又添了兩件上衣,時間倉促,長相暫且不談,反正總歸是在出發前,她也是備了禮的。
沈母和里朝站在門口,為少夫人送行,少夫人帶著放松和喜悅的笑容踩上馬車,這個勇敢的女孩,她為了夫君,敢再次出發向周國最危險,最嚴峻的關塞。
“母親,我們回吧!”
“但愿她路上順利,把身子照顧好,我當時只想著有人陪著暉諭,所以提出成親后便去西關,也怪我沒有考慮到西關的環境也許不適合一個姑娘?!?
“姐姐心系將軍,一定會把自己照顧好,留在西關的?!?
“但愿吧,要不然我真是心中難安。”
送走了少夫人,府里也要開始準備中秋節的事宜了,沈母許里朝回了一趟侯府,還給備了厚禮。
在侯府生活了一年,成親之后,還挺想念在這里的生活,里朝為兩位母親都親手做了衣服,買了吃的,一塊兒帶回去。
父親當時想著與沈府結親,就跟沈府有了聯系,奈何將軍一直不歸,他也沒有辦法,對里朝的拜禮也就應付了應付,并沒有太熱情。
安夫人看見里朝倒是歡喜,看著里朝嫁了人跟沒嫁沒什么區別,但是日子簡單,過得還算不錯,也算寬心了。
俞夫人也等了女兒好幾日,緊緊握著女兒的手,細細地把女兒打量了又打量。
不方便去阿公那里給阿公拜禮,里朝便在俞夫人那里,給阿嬤磕了個頭,讓阿嬤把帶給阿公的禮帶回去,算她給阿公拜了禮。
中秋之夜,沈府就沈夫人和里朝兩個人,里朝特地命人去外頭買了她嘗過的最好吃的兩個菜,蒸魚和燒雞。沈夫人特地開了一壇桃花酒,醇香甘洌,里朝一聞這酒香愛你個,心中暗暗驚嘆:不愧是將軍夫人,平時看著文文弱弱的,原來也是個豪爽愛酒之人。
沈夫人喝了一小盞就臉色發紅,不再喝了,里朝只能縮回了準備添酒的手,只陪著母親喝了手中的一小盞。
“上一次,暉諭的父親還在的時候,中秋節,我們一家四口在一起開的就是一壇桃花酒,一晃都這么多年過去了。”
“現在有我陪著母親,將軍也有少夫人陪著?!?
“是啊,暉諭如今身邊也有人陪著,我真是欣慰。珍兒這一路還好順利,安然地到了西關?!?
“是,姐姐性子很堅韌,這次去了西關,肯定能適應了西關的環境,一直陪伴著將軍?!?
“要是明年他們能傳來好消息,我真就滿足了?!?
“定然可以的,母親定可以等到好消息?!?
天上的明月皎潔明亮,里朝想著此刻,在遙遠的西關,少夫人定然也在與沈將軍共賞明月。
昨天收到少夫人的信,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她到了西關的歡喜,她說她這一次一點都不害怕,她一定會在西關好好生活,西關的臘肉熏肉是西關的人最喜歡的食物,她想著里朝也許會喜歡,給里朝寄了一些,下次,她親手做了熏肉,給里朝寄回來。
里朝覺得現在的生活真是不錯,她和珍兒如同真正的姐妹相處,家宅安寧,她在關外照顧將軍,我就在家中照顧母親,生活平淡又清閑。